汉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扬雄字子云, 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 不为章句, 训诂通而已, 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侯荡, 口吃不能剧谈, 默而好深湛之思, 清静亡为, 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 不戚戚于贫贱, 不修廉隅以微名当世。自有不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 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 先是时, 蜀有司马相如, 作赋甚弘丽温雅, 雄心壮之, 每作赋, 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 至不容, 华《离骚》, 自投江而死, 悲其文, 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 不得时则龙蛇, 遇不遇命也, 何心湛身哉!乃在书, 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 孝成帝时, 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 从上羽猎, 游观侈靡, 穷妙极丽, 以为尚泰奢丽夸诩, 非尧、舜、成汤、文王三驱之意也。故聊图《校猎刺》以处。哀帝时, 丁、傅、董贤用事, 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 雄方草《太玄》, 有以自守, 泊如也。 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 大氏诋譬圣人。虽小辩, 终破却道而或众, 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 历楚、汉, 讫麟止, 不与圣人同, 是非颇谬于经。故人时有问難者, 常用法虚之, 撰以为十三卷, 象《论语》, 号曰《法言》。 雄以病免, 复召为大夫。家素贫, 耆酒, 人希至其门。刘歆亦尝观之, 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 然向不能明《易》, 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颉也。”雄笑而不应。年七十一, 天凤五年卒。 时, 大司空王邑谓桓谭曰:“子常称扬雄书, 岂能伶于后世乎?”谭曰:“必传, 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列传·卷八十七上下·扬雄》,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于矣 B.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C.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D.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起于战国, 盛于两汉, 讲究文采, 韵律, 多采用铺陈叙事的手法, 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B.三驱:古代王者田猎之制。谓君王田猎时须让开一面, 三面驱赶, 以示好生之德。也指·一年以春、秋、冬三次出猎为度。 C.法言, 为扬雄模仿诸子百家而作。“法“有准则和使物平直的意思, “法言”就是作为准则而对事情的是非给以评判之言。 D.大夫, 古代职官的级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 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扬雄勤学好思, 好古乐道。扬雄小时候博览群书, 喜欢深沉的思考, 喜好辞赋, 不读非圣贤之书。后来, 仿照经典进行创作。 B.扬雄积极入世, 心系社稷。他跟随成帝游猎, 认为排场过于奢侈, 不是古代明君的射猎之道, 并创作了《校猎赋》进行讽谏。 C.扬雄淡泊宁静, 不为利禄。丁明、傅晏等人专权, 那些趋附于他们的人, 有的官至二千石, 但他却起草《太玄》, 用以自守。 D.扬雄作品问世, 声名远扬。《太玄》《法言》等作品相继问世, 虽然深奥难懂, 时人仍然十分推崇, 并且相信其能流传于后世。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汲汲于富贵, 不戚戚于贫贱, 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 (2》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 大氏诋皆圣人。 14.扬雄对屈原持什么样的态度?表现出他怎样的处世态度?(3分)
答案: 10.A。此句的意思是:“如今扬雄的著作文义至深, 而论点不违背圣人之教, 如果遇到当政君王, 并被贤人阅览, 被他们称好。那么他的著作影响必定超过诸子了。” 11.C.《法言》并非“模仿诸子百家而作”, 文中“象《论语》”, 是模仿《论语》而作。 12.D.“时人十分推崇”不正确, “今学者有禄利, 然向不能明《易》, 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如今有利禄的学者尚且不能明晓《易》, 又哪能明晓《天玄》?我担心后人只会用它们盖酱坛。可见, 扬雄的文章、思想在当时并不被理解与推崇。 13.(1)(扬雄)不热衷于追求富贵, 不为贫贱过分伤心, 不故意修炼品性在当世谋求名声。(汲汲、戚、徼名, 各1分, 句意, 1分。汲汲:急切追求:戚戚:忧愁、悲伤:微, 也作“邀”, 要求, 徽名:谋求名声;句意主要落实在"不修廉隅"一句, 廉隅:本指棱角, 古代比喻品行端正, “不修廉隅”指不故意修炼品行。)(2)扬雄看到先秦诸子各自因为自己的思想不相同, 互相争锋, 他们大致都诋毁圣贤之人。(舛、大氏、诋辔, 各1分, 句意1分。舛:相悖, 不相同:大氏:大概.大致;诋警:诋毁;句意主要落实在“诸子各以其知”一句, 指诸侯各自因为自己的思想认识, “其”, 此处是第一人称代 14.对屈原的态度(2分):扬雄敬佩屈原的才学, 并写文章凭吊缅怀他(答对“敬佩”或“缅怀”任一关键词, 可得1分), 然而他不赞同屈原因不被世俗所容, 而选择“投江而亡”的行为(答出不认可屈原投江的行为, 可得1分)。扬雄的处世态度(1分):君子如果有合适的时机就去施展才华, 如果时机不好就独善其身。(答出扬雄随遇而安得处世态度, 可得1分, “独善其身“也可解释为“像龙蛇一样, 蛰伏隐居”) 扬雄, 字子云, 蜀郡成都人。扬雄年少热爱学习, 不喜欢解经式地分析章节, 训诂只是粗通而已, 阅览群书, 无所不读。扬雄为人朴素, 处世宽缓温和, 因为口吃, 讲话不快, 故而沉默寡言, 喜好作深沉的思考, 清静无为, 没有嗜欲, 不热衷于追求富贵, 不为贫贱过分。伤心, 不故意修炼品性在当世谋求名声。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 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 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只是喜好辞赋。从前, 蜀郡出了个司马相如, 作赋甚弘丽温雅, 扬雄心里很敬佩, 每每作赋时, 总是仿照他的体式。同时扬雄感到奇怪的是:屈原的文章胜过相如, 却为世所不容, 他创作了《离骚》, 自己投江而死。扬雄被屈原的文章感动而生悲, 每次读的时候没有不痛哭流涕的。扬雄认为君子如果得到机会时就大干一番, 没有用武之地时, 就像龙蛇一样蛰伏隐居, 能不能有机遇是天命, 何必要自己投水而死呢?为此, 扬雄写了一篇文章, 将文章从岷山投到长江里, 以哀悼屈原。孝成帝时, 宾客推荐扬雄的文章与司马相如的赋很相似, 他跟从皇帝狩猎, 游观奢侈, 穷有的官至二千石。当时扬雄正在起草, 《太玄》, 用以自守, 淡泊清静。扬雄看到先秦诸子各自因为自己的思想不相同, 互相争伴, 他们大致都诋毁圣贤之人;虽然这些思想浅薄不深, 但长期流传会影响大道, 使一般人逐渐接受其影响而不知它本身是不合圣道的。到太史公司马迁记载六国之事, 历楚、汉, 记麟止, 与圣人记载不同。对正确与错误的看法与经书颇不合。因此常常有人问扬雄有关这些问题, 扬雄常模仿经典之言回答, 最后撰成文十三卷, 并模仿《论语》, 名曰《法言》。扬雄以病免职, 复召为大夫。他的家向来贫寒, 他又嗜酒, 很少人去他家。刘歆曾经读过他的书, 对扬雄说:“白白地苦自己!如今有利禄的学者尚且不能明晓《易》, 又哪能明晓《太玄》?我担心后人只会用它们盖酱坛。“扬雄笑而不答。扬雄活到七十一岁, 于天风五年去世。那时, 大司空王邑对桓谭说:“你曾经赞美扬雄的著作, 它的书真能传到后世吗?"桓谭说:“一定会流传后世的。如今扬雄的著作文义至深, 而论点不违背圣人之教, 如果遇到当政君王, 并被贤人阅览, 被他们称好, 那么他的著作影响必定超过诸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