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李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李蘩, 字清叔, 崇庆晋原人。第进士, 为隆州判官, 摄绵州。岁侵, 出义仓谷贱粜之, 而以钱贷下户, 又听民以茅秸易米, 作粥及褚衣, 亲衣食之, 活十万人。明年又饥, 邛蜀彭汉、成都盗贼蜂起, 绵独按堵①。岁凶, 先事发廪蠲租, 所活百七十万人。知兴元府、安抚利州东路。
        汉中久饥, 剑外和籴在州者独多, 蘩尝匹马行阡陌间访求民瘼②, 有老妪进曰:“民所以饥者, 和籴病之也。”泣数行下。蘩感其言, 奏免之, 民大悦。徙仓部员外郎, 总领四川赋财、军马、钱粮, 升郎中。
        淳熙三年, 廷臣上言:“四川岁籴军粮, 名为和籴③, 实科籴④也。”诏制置使范成大同蘩相度以闻, 蘩奏:“诸州岁籴六十万石, 若从官籴, 岁约百万缗, 如于经费之中斟酌损益, 变科籴为官籴, 贵贱视时, 不使亏毫忽之价;出纳视量, 勿务取圭撮⑤之赢, 则军不乏兴, 民不加赋。”乃书“利民十一事”上之。前后凡三年, 蘩上奏疏者十有三, 而天子降诏难问者凡八, 讫如其议。民既乐与官为市, 远迩欢趋, 军饷坐给, 而田里免科籴, 始知有生之乐。会岁大稔, 米价顿贱, 父老以为三十年所无。梁、洋间绘蘩像祠之。
        范成大驿疏言:“关外麦熟, 倍于常年, 实由罢籴, 民力稍纾, 得以尽于农亩。”孝宗览之曰:“免和籴一年, 田间和气若此, 乃知民力不可重困也。”擢蘩守太府少卿。范成大召见, 孝宗首问:“籴事可久行否?”成大奏:“李蘩以身任此事, 臣以身保李蘩。”孝宗大悦, 曰:“是大不可得李蘩也。”上意方向用, 而蘩亦欲奏蠲盐酒和买之弊, 以尽涤民害。会有疾, 卒。
        初, 蘩宰眉山, 念吴氏世袭兵柄必稔蜀乱, 发策云:“久假人以兵柄, 未有不为患者。以武、宣之明, 不能销大臣握兵之祸;以宪、武之烈, 不能收藩镇握兵之权。危刘氏、歼唐室, 鲜不由此。”吴挺以为怨。后蘩总饷事, 挺谬奏军食粗恶, 孝宗以问蘩, 蘩缄其样以进, 挺之妄遂穷。逾三十年, 吴曦竟以蜀叛, 安丙既诛曦, 每语人云:“吾等焦头烂额耳, 孰如李公先见者乎?”    (《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七》)
        【注释】①按堵:安居;安定。②�。部�。③官府以现金支付方式向民间征购粮食。④科籴:不支付现金, 强行摊派从百姓处取得粮食。⑤圭撮:古代两种很小的容量单位。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又听民以茅秸易米     听:听闻                   
        B. 民既乐与官为市     市:交易       
        C.  民力稍纾            纾:宽裕                  
        D. 以尽涤民害         涤:除掉        
        10. 下列句子中, 全部表现李蘩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3分)
        ①出义仓谷贱粜之    ②岁凶, 先事发廪蠲租   ③安抚利州东路   ④民所以饥者, 和籴病之也   ⑤四川岁籴军粮, 名为和籴, 实科籴也    ⑥而蘩亦欲奏蠲盐酒和买之弊
            A.①②⑥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中长期闹饥荒, 李蘩单人匹马去田野间访问老百姓的疾苦, 认识到“和籴”实为“科籴”的现实, 上奏朝廷, 免去了“和籴”。
            B.李蘩曾写“利民十一事”的奏章给朝廷。前后三年间, 他上奏章总计十三次, 孝宗也八次下诏责问, 最终同意了他的建议。
            C.范成大向孝宗禀奏, 李蘩亲自负责的“免和籴”之政惠及于民, 并表示要用自己的性命确保李蘩的安全。 
            D.李蘩联系汉唐史实, 力劝吴挺交出兵权, 避免祸患, 结果招来吴挺的怨恨。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 岁凶, 先事发廪蠲租, 所活百七十万人。(3分)
        (2)会岁大稔, 米价顿贱, 父老以为三十年所无。梁、洋间绘蘩像祠之。(3分)
        (3)孝宗以问蘩, 蘩缄其样以进, 挺之妄遂穷。(3分)


        9.  A (听, 听任)
        10.  A
        11. B.
        12.(1)年景不好, 他事先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并免除他们的租税 , 被救活的有一百七十万人。(凶、廪、句意各1分)
        (2)正遇上丰收年, 米价立刻降了下来, 老百姓认为这是三十年来所没有的事。梁、洋一带的百姓绘制了李蘩的画像供奉他。(稔、祠、句意各1分)
        (3)孝宗拿这事问李蘩, 李蘩把样品密封呈给皇上, 吴挺的非分算计才没能得逞。(缄、穷、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李蘩, 字清叔, 崇庆晋原人。考中进士后, 担任隆州判官, 负责绵州的政事。当年出现灾荒, 李蘩拿出义仓的粮食低价卖给受灾的百姓, 并把钱借贷给贫民, 又允许老百姓用茅秸换米, 他还做了粥和衣服, 亲自送给灾民吃和穿, 被救活的有十万人。第二年又是饥荒之年, 邛蜀彭汉、成都盗贼四起, 唯独绵州没有受到盗贼的侵害。年景不好, 他事先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并免除他们的租税, 被救活的有一百七十万人。汉中长时间饥荒, 剑外的军队在老百姓中买粮的情况特别严重。李蘩曾经单枪匹马地去田野间访问老百姓的疾苦, 有位老妇人对他说:“老百姓之所以饥饿, 都是‘军队强行购粮’害的呀。”说着就泪流满面。李蘩对她的话深有感触, (于是)上奏朝廷, 免去了“和籴”, 老百姓非常高兴。李蘩被调任为仓部员外郎, 总管四川的税收、军马、钱粮, 后升任郎中。淳熙三年, 朝中大臣上奏:“四川每年买军粮, 名为‘和籴’, 实际是‘科籴’。”皇上下诏让制置使范成大和李蘩一起核算一下上报朝廷, 李蘩上奏说:“各州每年买粮食六十万石, 如果按照官府买粮的价钱算, 一年大约要用钱一百万缗, 如果在经费中斟酌一下应减少和增加的项目, 就可以使科籴转变为官籴, 粮食价格的贵贱可以看年景, 不能让老百姓吃一点亏;支出和收入要看数量, 不要索取蝇头小利, 这样军队就会兴盛, 老百姓也不用增加赋税。”李蘩就写了“利民十一事”上奏给朝廷。前后共三年, 李蘩上奏章十三次, 而皇上下诏书责问他有八次, 但终究同意了他的建议。百姓很乐意同官府买卖粮食, 远近的人都高兴地前来, 军饷得到了保证, 而老百姓免去了科籴, 才知道有生存的快乐。正遇上丰收年, 米价立刻降了下来, 老百姓认为这是三十年来所没有的事。梁、洋一带的百姓绘制了李蘩的画像祭祀他。范成大由驿站传送奏章说:“关外麦子成熟, 产量是平时的两倍, 确实是因为免去了‘和籴’, 民力稍微得到了缓解, 才得以尽全力进行农业生产。”孝宗看了奏章说:“免去‘和籴’才一年, 田野间就出现了这样的好景象, 我才知道民力不能过分困乏啊。”朝廷提拔李蘩为太府少卿。范成大被皇上召见, 孝宗首先问他:“关于粮食的政策可以长期实行吗?”范成大回奏说:“李蘩亲自负责这件事, 我用自己的性命担保李蘩(可以做得很好)。”孝宗十分高兴, 说:“李蘩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皇上正有意任用他, 而李蘩也想上奏免除盐酒和买的弊�。员惆延泻τ诎傩盏氖露汲�。(李蘩)却恰在这时得了�。罄淳腿ナ懒�。起初, 李蘩掌管眉州政事, 考虑到吴氏世袭兵权一定会造成蜀乱, 就在科举考试中设题说:“长时间把兵权交给一个人, 没有不酿成祸患的。”吴挺因为这个很怨恨他。后来李蘩总管饷事, 吴挺诬告他, 说军队里的粮食很不好, 孝宗拿这事问李蘩, 李蘩拿样品呈给皇上。过了三十年, 吴曦最终在四川叛乱, 安丙杀了吴曦之后, 常对人说:“我们在这里急得焦头烂额, 有谁像李公那样有先见之明呢?”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刘正夫传》《宋史·王大宝传》
        《宋史·窦仪传》《宋史·汪立信传》
        《宋史·陈宗礼传》《宋史·刘谦传》
        《宋史·钟季玉传》《宋史·上官均传》(二)
        《宋史·焦继勋传》《宋史·王安石传》(二)
        《宋史·牛皋传》《宋史·勾涛传》
        《宋史·许骧传》(二)《宋史·张士逊传》(二)
        《宋史·刘师道传》《宋史·王柏传》
        《宋史·程师孟传》《宋史·唐介传》
        《宋史·洪彦升传》《宋史·范成大传》
        《宋史·冯元传》《宋史·杨允恭传》
        《宋史·蔡齐传》《宋史·辛仲甫传》
        《宋史·唐震传》《宋史·李惟清传》
        《宋史·曾孝序传》《宋史·胡交修传》
        《宋史·吕本中传》《宋史·胡安国传》
        《宋史·程琳传》《宋史·李邴传》
        《宋史·王溥传》《宋史·赵昌言传》
        《宋史·马知节传》《宋史·孙鼛传》
        《宋史·魏仁浦传》《宋史·黄葆光传》
        《宋史·苏轼列传》(三)《宋史·范纯仁传》(二)
        《宋史·赵必愿传》《宋史·曾公亮传》(二)
        《宋史·司马光传》(二)《宋史·李汉琼传》
        《宋史·郑文宝传》《宋史·冯康国传》
        《宋史·陶弼传》《宋史·张方平传》(二)
        《宋史·蔡幼学传》《宋史·李若水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