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张昷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 | 宋史 张昷之字景山。昷之进士及第, 补乐清尉, 润州观察推官, �?惫莞笫榧�, 迁集贤校理, 通判常州, 知温州。蔡齐荐其材可用, 擢提点淮南路刑狱。杨崇勋知亳州恃恩为不法诬蒙城知县王申罪械送狱昷之廉得冤状乃出申配奸吏若干人徙广南东路转运使。夷人有犯, 其酋长得自治而多惨酷, 请一以汉法从事。权度支判官, 为京西转运使, 加直史馆, 徙河北。被边诸州发卒斩西山木, 卒逃入契丹者岁数百人, 敌既利其所开地, 又得亡卒, 故不急。昷之戒斩伐毋得深入北地, 卒亦不敢逃。
还, 为盐铁副使, 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保州、广信、安肃军自五代以来别领兵万人, 号缘边都巡检司, 亦曰策先锋, 以知州、军为使, 置副二人, 分所领卒为三部, 使援邻道。太祖尝用之有功, 诏每出巡别给粮钱以优之。其后州将不复出, 内侍为副, 数出巡, 部卒偏得廪赐, 军中以为不均。通判保州石待举言于昷之, 请合三部兵更出入, 季一出即别给钱粮, 余悉罢, 仍请以武臣代内侍。时杨怀敏方任边事, 尤不悦巡检司。云翼卒恶石待举, 遂杀之以作乱。昷之自魏驰至城下, 召诸将部分攻城, 使人请怀敏曰:“不即来, 当以军法从事。”既至, 又以兵自卫, 昷之曰:“诸将方集, 独敢以兵随, 将欲反邪!”叱去卫者。城开, 田况潜杀降兵数百人, 昷之预知其谋。除户部副使, 既而坐前事夺职, 知虢州。
王则反贝州, 有言昷之在河北捕得妖人李教不杀, 使得逸去, 今乃为则主谋, 事平, 无其人。会冀州人段得政诣阙, 自言“尝为叔父屯田郎中昙赇免缘坐”, 且言“昙以书属昷之”, 乃下御史按劾, 虽不得书, 犹夺三官, 监鄂州税。知汉阳军, 稍迁刑部郎中, 复待制、知湖州, 徙扬州。以光禄卿致仕, 卒。昷之喜吏事, 所至有声。退居筑家庙, 率子弟岁时奉祠。
(节选自《宋史﹒张昷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崇勋知亳州/恃恩为不法/诬蒙城知县王申/罪械送狱/昷之廉得冤状/乃出申/配奸吏若干人
B.杨崇勋知亳州/恃恩为不法/诬蒙城知县王申罪/械送狱/昷之廉得冤状乃出/申配奸吏若干人
C.杨崇勋知亳州/恃恩为不法/诬蒙城知县王申罪/械送狱/昷之廉得冤状/乃出申/配奸吏若干人
D.杨崇勋知亳州/恃恩为不法/诬蒙城知县王申/罪械送狱/昷之廉得冤状乃出/申配奸吏若干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升降常用的“迁”字, 一般是指升职, 但也有表示调动的获降职的。
B.宋朝行政区划, 在地方设置“路”, 至道三年为十五路、后依次为十八路、二十三路。
C.宋代度支使与户部使、盐铁使合称三司使, 总领全国财赋, 度支使下设副使、判官。
D.契丹是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 因疆域辽阔, 后来又称为“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昷之为官有才干。他从乐清县尉做起, 历任润州推官、馆阁�?�, 直至升为集贤校理、常州通判、温州知州, 他又被蔡齐推荐, 做了淮南路的刑狱提点。
B.张昷之治军有方。边界各州垦荒的士卒每年有数百人逃亡契丹, 契丹得人获地;他到河北任职后就警戒各州砍伐树木不得深入契丹土地, 于是士卒不敢逃亡。
C.张昷之理事有谋略。他针对皇上多次出巡, 给三支兵卒特加赏赐, 致使军中出现有意见的局面, 自主采取三支兵卒轮番派出, 每次只给一支兵卒加赏的措施。
D.张昷之蒙诬被谪。贝州叛乱时, 有人诬陷他对妖人李教处理不当, 平叛后查无实据;又有人诬告他牵连段昙一案, 仍查无实据, 但是还是被降官三级, 任鄂州税监。
13.把文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夷人有犯, 其酋长得自治而多惨酷, 请一以汉法从事。
(2)除户部副使, 既而坐前事夺职, 知虢州。
[答案]
10.(3分)C(“诬……罪”是“诬陷某人犯罪”, 故其后要断开。“械送狱”应独立成句, 指戴上刑具关到监狱;“械”是名词作状语, 前面不能带“罪”字, “罪”属前句。排除A、D两项。“昷之廉得冤状乃出”断错, “乃出”的对象不是张昷之, 而是王申, 所以“乃出申”应与前后断开, 独立成句, 是说把王申从监狱里面放出来。排除B、D两项。原文标点:杨崇勋知亳州, 恃恩为不法, 诬蒙城知县王申罪, 械送狱。昷之廉得冤状, 乃出申, 配奸吏若干人。)
11. (3分)D(“因疆域辽阔”错, 是因契丹居于辽河上游之故。注意, A项是正确选项, “迁”含降职这一义项没有被词典和许多资料收入, 其实在古籍中, 这一义项的例句不胜枚举。)
12. (3分)C(改动的措施是保州通判石待举出的主意。)
13.(5分)(1)外族人有犯罪的, 由他们的酋长自行处置, 但刑罚大都极其残酷, 张昷之请求朝廷一律用汉人的法律处置外族罪犯。(“自治”, 自行管理或处理;“一”, 统一、一律;“从事”, 处置蛮族罪犯。三点各1分, 句意2分。)
(2)(5分)张昷之被授予户部副使的职衔, 不久因为之前那件事情牵连被免去原职, 改任虢州知州。(“除”, 任命官职;“坐”, 因某事牵连而获罪;“夺职”, 削职。三个字各1分, 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张昷之, 字景山。张昷之考中进士后, 增补为乐清县尉, 后任润州观察推官, �?惫莞笫榧�, 又升任集贤殿校理, 常州通判, 温州知州。蔡齐荐举他有才能堪为大用, 于是被提拔为淮南路刑狱提点。杨崇勋任亳州知州, 依仗皇帝的恩宠违法乱纪, 诬陷蒙城知县王申有罪, 给他戴上刑具打入监牢。张昷之查访到王申受冤屈的情况后, 就把他从监狱里面释放出来, 将那些奸猾的官吏若干人发配远方。后转任广南东路转运使。(当时法律规定)外族人有犯罪的, 由他们的酋长自行处置, 但刑罚大都极其残酷, 张昷之请求朝廷一律用汉人的法律处置外族罪犯。后临时担任度支判官, 又做了京西转运使, 加封直史馆, 调任河北。沿边各州调拨士卒去砍伐西山的树木, 士卒逃往契丹的每年有数百人, 敌人既得到他们开垦的土地, 又得到了逃亡的士卒, 所以对此事并不着急过问。张昷之到任后警诫各州砍伐树木不得深入契丹土地, 士卒也不敢逃亡。
回朝以后, 做了盐铁副使, 又升任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按察使。保州军、广信军、安肃军自五代以来另外增领军队一万人, 号称是沿边都巡检司, 也叫策先锋。这些军以知州和知军为节度使, 又设置副使二人, 将所属的士兵划分为三部分, 遇有紧急情况就支援临近各道。太祖曾经使用这支军队建立功勋, 诏令每次出巡都要额外给予他们钱粮以示优待。后来州将不再出任节度使, 由内侍作为副使统领军队。多次被派出外巡行, 这三州的军队额外得到钱粮赏赐, 宋军中认为这么做不公平。保州通判石待举对张昷之说, 可以把这三支军队统合起来轮番派出, 按时段派出一次就额外发放这支军队的钱粮, 其余部卒免发, 还请求朝廷仍由武将代替内侍统领军队。当时杨怀敏刚到边境任职, 对都巡检司尤为不满。云翼地方的军队憎恨石待举, 就杀掉石待举叛乱。张昷之从魏地骑马飞驰到云翼城下, 召集各路将领部署攻城, 并派人请杨怀敏前来, 说:“不立刻前来, 将以军法处置。”杨怀敏来了以后, 还带领士兵自卫, 张昷之说:“各路将领正在集结, 唯独你敢带领士兵护卫, 想要造反吗!”于是喝退了护卫的士兵。城破以后, 田况暗中杀害了几百个投降的士兵, 张昷之预先知道他的计谋。(叛乱平定以后)张昷之被授予户部副使的职衔, 不久因为之前那件事情牵连被免去原职, 改任虢州知州。
王则在贝州造反, 有人说张昷之在河北时捕获了一个妖人李教没有杀, 还让他逃走, 现在竟然做了王则的主谋。叛乱平定以后, 贝州并没有发现这个人。恰逢冀州人段得政到朝廷去, 自称“曾经为自己的叔父屯田郎中段昙免于被牵连而行贿”, 还说“段昙曾以书信请托张昷之”。于是朝廷派御史查核, 虽然没有发现所谓的信件, 张昷之还是被削官三级, 贬任鄂州税监。后来主管汉阳军, 稍后升为刑部郎中, 又恢复为待制、主管湖州, 又调任扬州。最终在光禄卿的职位上退休, 去世。张昷之喜好政事, 所到之处都有好的声誉。退休闲居时修建了家庙, 率领家族子弟每年按时到祠堂供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