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6-9题。 客见赵王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 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 又不知相马。”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既妇人也, 不知相马。”对曰:“买马而善, 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买马而恶, 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对曰:“然则买马善而若恶, 皆无危补于国。然而王之买马也, 必将待工。今治天下, 举错非也, 国家为虚戾③, 而社稷不血食④, 然而 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何也?”赵王未之应也。 客日:“郭偃之法, 有所谓柔雍者, 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柔雍者, 便辟⑤左右之近者, 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垩之醉昏, 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 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 月晖于外, 其贼⑥在于内, 谨备其所憎, 而祸在于所爱。” (选自《战国策·赵策》) 【注】①赵王:即赵孝成王。②而若:或者。③虚戾:废墟, 形容田舍荒芜, 人民灭绝。④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⑤便辟:素近宠爱者。⑥贼:害, 此处指日月中黑暗的部分。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何故至今不遣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未得相马之工也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C.买马而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D.然而王之买马也 辍耕之垄上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2分) 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此皆能乘王之醉昏, 而求所欲于王者也。(2分) (2)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3分) 9.根据文章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案: 6.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项中的“遣”的意思都是“派遣”, 动词。B项中“相马”的“相”是观看的意思;“相藉”的“相”是相互的意思。C项中“买马而善”的“善”的意思是“好的、强健的”;“京中有善口技者”的“善”的意思是“擅长、善于”。D项中“之”分别为结构助词“的”和实意动词“去, 往”。 7。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朗读。解答时要在理鹪的基础上按照音节和意义进行停顿划分。“然而”句首连词, 需要停顿;“王不待工”与“而与建信君”为两层意思, 表示转折关系, 要停顿。 8.(1)这些都是能趁(乘着)大王您酒酣耳热(酒醉、不清醒)之时向您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 (2)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 (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 隐隐约约, 或现或隐。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句子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和句式特点, 如第(1)句“此皆……”为判断句;要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用法, 如第(2)句中的“斗折蛇行”的“斗…‘蛇”为名词作状语。 9.告诫赵王在治理国家时要选用贤臣, 防止偏信亲近的人以致误国(不仅要防备自己的憎恶的人, 更要防备自己亲近的人)。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客先由买马谈起, 看起来毫不经意, 实际上已经将要说的话作了谋划安排。选马要等相马之人, 那么治理国家更需要物色好贤明的大臣。通过选马与治国的类比, 昏庸的赵王才有所悟。 【参考译文】有游说之士拜见赵孝成王说:“我听说大王要派人去买马, 有这回事吗?”赵王回答:“有这回事。”说客问:“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派人去买呢?”赵王说:“没有找到会相马的人。” 说客就问:“大王为什么不派建信君去呢?”赵王答道:“建信君要处理国家大事, 何况他又不懂相马的事。”说客又问:“大王为何不派纪姬去呢?”赵王回答:“纪姬是个女人, 不懂得相马。”说士继续问道:“如果买来了马匹而且特别强�。怨矣惺裁春么�?”赵王回答:“对国家没有什么好处。”又问:“那么买来了不强健的马匹, 又会对国家造成什么�:δ�?”赵王答道:“对国家没有什么�:�。”说士说:“既然买的马好或者不好, 都对国家没有什么益处或�:�。大王您买马却一定要等待一个会相马的人。现在大王治理国家的措施不当, 国家衰败, 几成废墟, 甚至不能祭祀, 可是大王不等待善于治理国家的人, 却把大权交给建信君, 这是为什么?”赵王无言以对。说客继续说道:“郭偃之法有所谓‘柔痈’的说法, 大王您知道吗?”赵王说:“我没听说过。”说客说:“所谓‘柔痈’, 是指您左右受宠幸的亲近之臣以及您的夫人、优者和美女等等。这些人都是趁你酒酣耳热之际向您提出自己非分要求的人。这些人的欲 望如果能在宫中得到满足, 那么大臣就能在外面为非作歹、贪赃枉法了。所以说, 太阳和月亮的光芒照亮了世界, 可它们内部仍然有黑点。人们十分谨慎地防备自己憎恶的人, 可祸患往往却发生在自己溺爱的人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