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9—13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张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 为变亦酷矣, 然自是弱者坚, 虚者实,, 津者燥, , 皆歛藏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靑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 一举而尽之, 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輹、巨细强弱, 无不胜其任者, 此之谓损之而益, 败之而成, 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 自予为太学官时, 以其文章示予, 愀然告我曰:“惟家贫, 奉命诗不云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 往往淸丽奇伟, 工于举业百倍。元佑六年及第, 调临安主薄。举子中第可少乐矣, 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 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 性所不乐不能为, 言所不合不能交, 飮食起居, 动静百为, 不能勉以随人, 令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 少自偃蹇, 悔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 令则妇子仰食于我, 欲不为吏, 亦不可得。自令以往, 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 春夏之草木也。令日之病子者, 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 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 重耳不十九年于外, 则归不能霸, 子胥不奔, 则不能入郢, 二子者, 方其羁穷忧患之时, 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 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 其可悔者众矣, 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 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 能推食与人者, 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 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 则将有苟得之心, 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 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 非人之福也。”
        (自《张耒集》, 中华书局1990年版)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季秋之月, 天地始肃      季:季节, 季候
         B 及繁霜夜零, 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 落下
        C 予世之介士也            介:独特, 不合群
        D子胥不奔, 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 出走
         【解析】选A(“季”即排名最后一个, 如“楚左尹项伯者, 项羽季父也”, 季父即叔父, 那么季秋即晚秋。)  《礼记》有“季秋之月,菊有黄华”之句。深秋花事萧瑟,唯菊花独立寒秋,开得异常繁茂。一阵阵馥馥的香气于东隅飘来,令人神清气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其为变亦酷矣     吾其还也
        往往清丽奇伟, 工于举业百倍         亦以明死生之大, 匹夫之重于社稷也
        饮食起居、动静百为, 不能勉以随人    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
        能推食与人者, 尝饥者也         《齐谐》者, 志怪者也
        【解析】选C。 C(两个“以”均在谓语前, 作连词, A项中前一个“其”是代词, 后一个表希望语气副词, 可译为“还是”;B项中前一个“于”表比较, 译为“比”, 第二个“于”表对象, 译为“对于”, 这一选项最有迷惑性, 事实上, 匹夫不可能与社稷比, 只能说对于社稷有重大意义;D项中第一个“者”表示“的人”, 后“者”表停顿兼判断, 这一选项也容易误�。中囊豢炊际恰罢摺病蔽卸暇�, 其实仔细分辨即可判断正误。)
         
        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 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 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缺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 并抒发感慨。
        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 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 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 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 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
        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 是他认为一旦为官, 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已, 如果稍一显露傲气, 祸患就会随之到来。
        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 文章设喻用典, 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 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 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
        【解析】选C(C项的表述出自原文“予问其故, 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 性所不乐不能为, 言所不合不能交, 饮食起居, 动静百为, 不能勉以随人, 令一为吏, 皆失已而惟物之应, 少自偃蹇, 悔祸随至’”, 秦少章不快乐的原因是“性所不乐不能为, 言所不合不能交”, 那么, “令一为吏, 皆失已而惟物之应, 少自偃蹇, 悔祸随至”只是不快乐的结果。)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人不涉难, 则智不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则妇子仰食与我, 欲不为吏, 亦不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赐之车马而辞者, 不畏步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人不经历磨难, 智慧就不明达
        (2)如今却是妻子儿女靠我养活, 想不做官也做不到。
        (3)赏赐给他车马却推辞的人是不怕步行的人。
        13.简要说明文章后半部分是如何阐述“迁之为贵”的道理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引用重耳流亡子胥出奔的故事, 说明遭遇困顿、忧患等迁变能使人弥补不足, 增进能力, 学到更为丰富的东西。
         
        译文:
         
            《诗经》上不这样说过吗:“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万物不经受变故, 则不能成材。人不经历磨难, 智慧就不明达。晚秋的月份, 天地开始变得肃杀, 寒气就要来到。正是此时, 天地之间, 大凡植物, 生长在春夏雨露之后, 华美润泽饱满, 枝叶繁茂。等到浓霜夜降, 早晨起来一看, (它们却)如战败的军队, 卷旗弃鼓, 带伤而逃, 官兵面无人色, 岂只如此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进入了冬季, 被凋败摧折的植物超过一半, 它们经历的变故也够残酷了。但是自此脆弱者变得坚强, 虚败者变得充实, 多液者变得干燥, 都把精华收敛到心中, 并且各显其成。深山的树木, 上指青云, 下遮千人的, 没有不显出疲病之态的, 何况所说的蒹葭(芦苇)之类的植物呢?但是, 工匠们拿着斧头来到山林里游看, 一下子全砍掉了它们, 用它们来做栋梁、桷杙、车轮、輹輗, 粗细软硬, 无不合乎功用, 这就是所说的有损失就有增益, 有失败就有成功, 有苦难就有快乐了。
            我的同伴秦少章, 在我任太学官员时, 就把他的文章送给我看, 并忧伤地对我说:“这是我家贫穷时, 奉大人之命而尽力创作的科举文章。”那时他率意而作的诗章散文, 往往清丽奇伟, 比那些举人的文章强百倍。元佑六年中举, 调到临安任主簿。举子中举后该有些快乐了, 但秦少章每次见到我总是不高兴。我问他的原因, 他说:“我是世间的一个孤傲的读书人, 本性不高兴的事不做, 情意不相合人不去结交。饮食起居, 举止言谈, 不愿勉强自己而随从他人。今一旦为官, 都失掉了自我而专去应酬他人。少时自由自在, 真后悔(中举后)祸难跟着到来。当时我一个人要依靠父母抚养, 现在则妻子儿女靠我养活, 想不为官, 又不能够。从今以后, 我就像涂了漆却想除去一样了。”我劝解他说:“你为官前的日子, (就像)春夏的草木, 而你备受困惑的现在呢, 就像芦苇所遭受的霜冻。大凡人的本性就是只想求得安逸。(而)安逸, 是天下人的大患呀。变迁现状值得珍贵。重耳不流亡在外十九年, 就不能回国成就霸业;伍子胥不逃奔他国, 就不能攻破郢都(复仇)。这两个人, 当其羁旅他乡困窘忧患时, 暗地里补益自己的短处, 学会原所不会做的事情, 这就不像只通过口耳所学到的那样肤浅了。现在你想到以前的所作所为, 那值得悔恨的东西可多了, 那能增长见识的东西就更多了。反思自己而能心安理得, 就能驰行天下而没有可畏惧的事情了。能把饭食让给别人吃的人, 是曾经挨过饿的人;赐给他车马却推辞不坐的人, 是不怕步行的人。如果怕挨饿, 怕步行, 那就有苟且侥幸之心了, 遇到的灾难不就多了吗?所以经霜而不变得肃杀的, 是植物的灾难;终身安享逸乐的, 不是世人的福分。”



        相关文言文练习
        《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耒《投知己书》《朱竹君先生传》
        《赵韩王普为相》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聊斋志异·种梨》
        《楚人学舟》吴敏树《书谢御史》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苏轼《三槐堂铭并序》
        《宋史·杨业传》唐甄《室语》
        《明史·刘基传》《核工记》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明史·鲁穆传》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旧唐书·杜甫传》
        蒋坦《秋灯琐忆》《李贺作诗》
        《螳螂捕蛇》《明史·赵彦传》
        《明史·后妃列传》《方苞禁酒之议》
        《苏轼徙知徐州》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