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马仁瑀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马仁瑀, 大名夏津人, 十余岁时, 其父令就学, 辄逃归。常集里中群儿数十人, 与之戏, 为行阵之状, 自称将军, 日与之约, 鞭其后期者, 群儿皆畏伏。又市果均给之, 益相亲附。及长, 善射, 挽弓二百斤。汉乾佑中, 周祖镇邺, 仁瑀年十六。周祖素闻其勇, 既见, 甚喜, 留置左右。世宗嗣位, 命卫士习射苑中, 仁瑀弓力最劲, 而所发多中, 赐锦袍, 银带。会太原刘崇入寇, 世宗亲征至高平, 周师不利, 诸将多引退。仁瑀控弦跃马, 挺身出阵射贼, 毙者数十人, 士气益振, 大军乘之, 崇遂败绩。世宗至上党, 诸将坐失律诛者七十余人, 擢仁瑀为弓箭控鹤直指挥使, 及还京, 又迁散指挥使。从征淮南, 至楚州, 攻水砦。砦中建飞楼高百尺余, 世宗观之, 相去殆二百步, 楼上望卒厉声嫚骂, 世宗怒甚, 命左右射之, 远莫能及。仁瑀引满, 应弦而颠。及淮南平, 身被数十创, 赐以良药, 迁内殿直都虞候。先是, 薛居正知贡举, 仁瑀私嘱所与者, 榜出, 无其人。闻喜宴日, 仁瑀酒酣, 携所嘱者诣居正切责之。为御史中丞刘温复所劾, 帝优容之。王继勋以后族骄恣, 人皆引避。独仁瑀词气不相下, 尝攘臂欲殴之。会帝将讲武郊外, 遂欲相图, 各勒所部兵私市白梃, 太祖密知之, 诏罢讲武, 出仁瑀为密州防御使, 明年, 群盗起兖州, 贼首周弼甚勇悍, 材貌奇伟, 弼号曰“长脚龙”。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开宝四年, 迁濠州防御使。兄子尝因醉误杀平民, 系狱当死。民家自言非有宿憾, 但过误尔, 愿以过失杀伤论。仁瑀曰:“我为长吏, 而兄子杀人, 此怙势尔, 非过失也。岂敢以私亲而乱国法战?”遂论如律, 给民家布帛为棺殓具。太平兴国七年卒, 年五十。
        (选自(宋史·马仁瑀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 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B. 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C. 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D. 监军讨捕数不利/诏仁瑀掩击/仁瑀率帐下十余卒入泰山/擒弼/尽获其党/鲁郊遂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 京,京都、京师、京畿的简称, 古代帝王所居住的都市。
        C. 闻喜宴, 科举制度中朝廷特赐新进士及诸科及第者的宴会。
        D. 卒, 古代是指大夫死亡。古代地位不同, 死的指称也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与之约, 鞭其后期者, 群儿皆畏伏, 又市果均给之, 益相亲附。
        (2)楼上望卒厉声嫚骂, 世宗怒甚, 命左右射之, 远莫能及。
        14. 太祖为什么“出仁瑀为密州防御使"?请简要说明。
         
         
        答案:
        10. D    
        11. B    
        12. B    
        13. (1)每天与他们相约, 鞭打那些迟到的人, 儿童们都畏惧佩服。马仁瑀又买果子平均分给他们, 他们更加亲近依附他。
        (2)楼上瞭望的士兵大声谩骂, 世宗很恼怒, 命令将帅和车右射他, 因为远没有人能射中。   
        14. 因为与皇后亲族王继勋互不相让, 并且趁皇帝将在郊外讲习武事之时, 各自统率士兵准备相互报复。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曹彬传》(二) 《宋史·赵振传》
        《宋史·李道传》《宋史·张观传》
        《宋史·曹辅传》《宋史·杨察传》(二)
        《宋史·韩琦传》(二)《宋史·蔡抗传》
        《宋史·张昭传》《宋史·曹修古传》(二)
        《宋史·沈括传》(二)《宋史·曹翰传》(二)
        《宋史·沈伦传》《宋史·赵师民传》
        《宋史·文天祥传》(二)《宋史·郭永传》(二)
        《宋史·欧阳修传》(三)《宋史·辛弃疾传》(四)
        《宋史·赵逢传》《宋史·孟珙传》(二)
        《宋史·朱熹传》(三)《宋史·徐鹿卿传》(三)
        《宋史·乐黄目传》《宋史·廖刚传》(二)
        《宋史·何灌传》(二)《宋史·王举正传》(二)
        《宋史·辛弃疾传》(三)《宋史·富弼传》(二)
        《宋史·李沆传》(二)《宋史·王安石传》(四)
        《宋史·宋湜传》《宋史·曹翰传》
        《宋史·白守素传》《宋史·邵晔传》(二)
        《宋史·欧阳修传》(二)《宋史·张田传》(二)
        《宋史·镇王赵元偓传》《宋史·王安石传》(三)
        《宋史·陈尧佐传》(二)《宋史·张秉传》
        《宋史·滕元发传》(二)《宋史·吕希哲传》
        《宋史·高若讷传》(二)《宋史·向敏中传》
        《宋史·萧燧传》《宋史·吕公著传》(二)
        《宋史·李处耘传》《宋史·郭劝传》
        《宋史·袁燮传》《宋史·王举正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