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阅读下文, 完成下面小题。 ①元载, 凤翔岐山人也, 家本寒微。载自幼嗜学, 好属文, 性敏惠, 博览子史, 尤学道书。天宝初, 玄宗崇奉道教, 下诏求明庄、老、文、列四子之学者。载策入高科, 授邠州新平尉。 ②肃宗即位, 急于军务, 诸道廉使随才擢用。载智性敏悟, 善奏对, 肃宗嘉之, 委以国计, 俾充使江、淮, 都领漕輓之任, 寻加御史中丞。数月征入, 迁户部侍郎、度支使并诸道转运使。 ③既至朝廷, 会肃宗寝疾。载与幸臣李辅国善。时辅国权倾海内, 举无违者, 会选京尹, 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载意属国柄, 诣辅国恳辞京尹, 辅国识其意, 然之。翌日拜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度支转运使如故。旬日, 肃宗晏驾, 代宗即位, 辅国势愈重, 称载于上前。载能伺上意, 颇承恩遇。载以度支转运使职务繁碎, 负荷且重, 虑伤名, 阻大位, 素与刘晏相友善, 乃悉以钱谷之务委之, 荐晏自代, 载自加营田使。辅国死, 载复结内侍董秀, 多与之金帛, 委主书卓英倩潜通密旨。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④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大历四年冬, 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 请除之。朝恩骄横, 天下咸怒, 上亦知之, 及闻载奏, 适会于心。五年三月, 朝恩伏法, 度支使第五琦以朝恩党坐累, 载兼判度支, 志气自若, 谓己有除恶之功, 是非前贤, 以为文武才略, 莫己之若。外委胥吏, 内听妇言。城中开南北二甲第, 室宇宏丽, 冠绝当时。又于近郊起亭榭, 城南膏腴别墅, 连疆接畛, 凡数十所, 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 恣为不法, 侈僭无度。 ⑤代宗尽察其迹, 以载任寄多年, 欲全君臣之分, 载尝独见, 上诫之, 不悛。代宗宽仁明�。笃渌�, 凡累年, 载长恶不悛, 众怒上闻。大历十二年三月庚辰, 仗下后, 上御延英殿, 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收载、缙于政事堂, 各留系本所。载、缙皆伏罪。是日, 宦官左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董秀与载同恶, 先载于禁中杖杀之。 (节选自《旧唐书元载传》) 1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诸道廉使随才擢用 (2)凡累年, 载长恶不悛 17.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寻加御史中丞 A. 寻找 B. 不久 C. 顺着、沿着 D. 接着 18. 辅国识其意, 然之 A. 许诺 B. 这样 C. 形成 D. 认为……对 19. 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B. 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C. 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D. 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20. 把第④段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志气自若, 谓己有除恶之功, 是非前贤, 以为文武才略, 莫己之若。外委胥吏, 内听妇言。 21. 根据文意, 代宗姑息元载多年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载智性敏悟, 博览子史, 善奏对 B. 载能伺上意, 颇承恩遇 C. 载任寄多年, 欲全君臣之分 D. 代宗尽察其迹, 宽仁明恕 22. 第③段元载拒官、辞官两件事共同反映了他_______和_____的特点, 第④段揭示_____和______特点导致这个贪官的最终覆亡。 【答案】16. (1)提拔;(2)停止 17. B 18. D 19. C 20. (元载)神气自若, 以为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褒贬前贤, 认为文才武略没有比得上他的。外政指派胥吏, 内事听从妇言。 21. A 22. (1). 擅逢迎 (2). 慕权位 (3). 骄横自大 (4). 奢侈放纵 【解析】 16.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 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 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 就会发现, (1)“诸道廉使随才擢用”意思是“命诸道采访使量才提拔属官”, “擢”是“提拔”的意思;(2)“凡累年, 载长恶不悛”意思是“一共有很多年, 元载长期作恶不停止”, “悛”是“停止”的意思。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从历年高出题规律来看, 实词的考查具体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活用、偏义等语言现象。考生备考时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 一是识记和累积, 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①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 ②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 ③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 ④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 ⑤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⑥语境分析推断。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 解答时要将所给词语放回到原文中, 结合句意理解。“寻”是一个多义词, 常见的义项有:①寻找, 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寻向所志”;②经常, 如“寻�!�;③顷刻, 不久, 如陶渊明《桃花源记》“未果, 寻病终”。本题中“寻加御史中丞”的意思是不久加封为御史中丞, “寻”是“不久”的意思, 答案应为B项。 18. 试题分析:“然”是一个多义词, 常见的义项有:①通“燃”, 燃烧, 如《孟子》“若火之始然”;②以为…对;同意, 如《史记·陈涉世家》“广以为然”;③但是, 然而, 如《史记·项羽本纪》“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④如此, 这样, 那样, 如《荀子·劝学》“輮使之然也”;⑤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 表示状态, 如, 柳宗元《三戒》“庞然大物也”。本题中“辅国识其意, 然之”意思是辅国了解他的意图, 认为是对的, 故答案应为D项。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以是”是因此的意思, 指上文说的李辅国死后, 元载又交结内侍董秀, 多给他金帛, 委派主书卓英倩偷探密旨。“载”是元载, 人名, 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 “所属”是所字结构, 其后应断开, 据此可知AB两项断句错误, 可排除。“承意”的主语应为元载, “承意探微”都是元载的行为, 中间不应断开, 故D项断句错误, 答案应为C项。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达到词达句顺。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志气”, 神气;“恶”, 恶人;“是非”, 动词, 褒贬;“以为”, 认为;“莫己之若”, 宾语前置, 没有比得上自己的;“外”, 外政;“委”, 委派;“内”, 内事。 21.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答出代宗姑息元载的原因, 考查的是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从原文看, “载能伺上意, 颇承恩遇”“上有所属, 载必先知之, 承意探微, 言必玄合”, 可知B项正确;“以载任寄多年, 欲全君臣之分”, 可知C项正确;“代宗宽仁明�。笃渌伞�, 可知D项正确。A项, “载智性敏悟, 博览子史, 善奏对”是元载在肃宗时期的表现。故答案应为A项。 2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第三段中, 元载拒绝京兆尹是因为他“意属国柄”;他辞去“度支转运使”, 是因为“度支转运使职务繁碎, 负荷且重, 虑伤名, 阻大位”, 这两件事都表明他爱慕权势;拒绝京兆尹一职受到李辅国的赏识, 他辞去度支转运使, 又拉拢了刘晏, 可见他善于逢迎。第四段中, “志气自若, 谓己有除恶之功, 是非前贤, 以为文武才略, 莫己之若”可见元载骄横自大目中无人, “南北二甲第, 室宇宏丽, 冠绝当时。又于近郊起亭榭, 城南膏腴别墅, 连疆接畛, 凡数十所, 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 恣为不法, 侈僭无度”又可见他奢侈放纵。 参考译文 元载是凤翔岐山人, 家境本来寒微。元载自幼嗜好学习, 喜欢写文章, 性情敏捷聪慧, 博览子部、史部书籍。尤其喜欢阅读道家书籍。天宝初年(742), 玄宗崇尚奉行道教, 下诏书求得精通庄子、老子、文子、刘子四人的学者。元载被选入高科, 授予邠州新平尉。 肃宗即位后, 急于处置军务, 命诸道采访使量才提拔属官。元载智慧聪明有悟性, 善于奏事对答。肃宗嘉许他, 把有关国计民生的事务委任他办理, 让他充任使节赴江淮, 总领漕运职务, 不久加官御史中丞。数月征入, 升为户部侍郎、度支使连同诸道转运使。 不久到朝廷, 恰遇肃宗病重在床。元载与幸臣李辅国亲善。于是李辅国让元载兼京兆尹。元载意在宰相, 面见李辅国恳切要辞去京兆尹。李辅国看出他的意愿, 同意了。第二天, 拜元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天后, 肃宗病故, 代宗即位。李辅国权势更重, 在皇上面前称赞元载。元载能够探察皇上意图, 因此很受恩宠。元载认为度支转运使职务繁杂琐碎, 负荷又重, 担心损害名声, 阻碍任大官, 平时与刘晏关系友善, 于是委其为钱财管理之职, 推荐刘晏代替自己, 元载自加封营田使。李辅国死后, 元载又交结内侍董秀, 多给他金帛, 委派主书卓英倩偷探密旨。因此皇上有所关注的, 元载必先知道。顺承意愿、探究微义, 言谈中必定暗合, 代宗因此更信任他。 内侍鱼朝恩依仗权势、自负恩宠。大历四年冬, 元载趁机密奏鱼朝恩专权, 行为不轨, 请将他除掉。朝恩骄横, 天下皆怒, 皇上也知道, 待听到载的上奏, 正合此意。五年三月, 鱼朝恩伏法。度支使第五琦因为朝恩同党受牵连, 元载兼任判度支, (元载)神气自若, 以为自己有清除恶人的功绩;褒贬前贤, 认为文才武略没有比得上他的。外政指派胥吏, 内事听从妇言。在城中建成南北二所豪华宅第, 室宇恢宏壮丽, 为当时第一。又在近郊修建亭台, 城南的肥沃土地与别墅、疆界相互连接, 共数十处, 穿绔罗的婢女奴仆有一百余人。恣意放纵, 犯法妄为;奢侈僭越, 没有限度。 代宗详尽地察觉到他们的行迹, 但因为元载被任用多年, 想(不杀他)使君臣的名分得以保全, 于是在元载单独晋见时, 代宗劝诫他, 但他并不悔改。代宗宽仁明�。蟛煸氐男形峁卸嗄�, 元载长期作恶不改, 致众人皆怒, 上奏皇上。大历十二年三月庚辰(777), 解除武器后, 上御延英殿, 命令左金吾大将军吴凑在政事堂逮捕元载和王缙, 各拘囚在所内。元载、王缙都伏罪。这天, 宦官左卫将军、知内侍省事董秀因与载同污, 先于载在禁中被乱棍打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