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晋书·葛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晋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葛洪, 字稚川, 丹杨句容人也。祖系, 吴大鸿胪。父悌, 吴平后入晋, 为邵陵太守。洪少好学, 家贫, 躬自伐薪以贸纸笔, 夜辄写书诵习, 遂以儒学知名。性寡欲, 无所爱玩, 不知棋局几道, 摴蒱齿名。为人木讷, 不好荣利, 闭门却扫, 未尝交游。于余杭山见何幼道、郭文举, 目击而已, 各无所言。时或寻书问义, 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 期于必得, 遂究览典籍。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玄见洪深重之, 以女妻洪。洪传玄业, 兼综练医术, 凡所著撰, 皆精核是非, 而才章富赡。太安中, 石冰作乱, 吴兴太守顾秘为义军都督, 与周玘等起兵讨之, 秘檄洪为将兵都尉, 攻冰别率, 破之, 迁伏波将军。冰平, 洪不论功赏, 径至洛阳, 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 欲避地南土, 征镇檄命一无所就。后还乡里, 礼辟皆不赴。元帝为丞相, 辟为掾。咸和初, 司徒导召补州主簿, 转司徒掾, 迁谘议参军。干宝深相亲友, 荐洪才堪国史, 选为散骑常侍, 领大著作, 洪固辞不就。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至广州, 刺史邓岳留不听去, 洪乃止罗浮山炼丹。岳表补东官太守, 又辞不就。在山积年, 优游闲养, 著述不�。院疟幼�, 因以名书。其余所著碑诔诗赋百卷, 移檄章表三十卷, 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 《金匮药方》一百卷, 《肘后要急方》四卷。洪博闻深洽, 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 又精辩玄赜, 析理入微。后忽与岳疏云“当远行寻师, 克期便发”, 岳得疏, 狼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 兀然若睡而卒, 岳至, 遂不及见。时年八十一。
        (节选自《晋书·葛洪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B.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C.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D.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史, 古代国家史官, 负责修纂本朝历史;后也指一国或一朝的历史。
        B.碑诔是刻在碑上的文字, 多用于叙述死者生前事迹并表示哀悼或赞颂。
        C.江左, 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古人在地理上以西为左, 故江西又名江左。
        D.班马一般指史学家班固和司马迁, 文中借以说明葛洪的著述非常丰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葛洪勤学不倦, 儒道兼修。他从小刻苦好学, 家境贫寒但勤学不�。凰湟匀逖е�, 但仍不畏路途遥远崎岖, 到处寻书问义, 充实学问。
        B.葛洪清心寡欲, 淡泊名利。他为人木讷, 不喜欢结交朋友, 也没有下棋之类的爱好;身处乱世, 多次推辞各级官府征召, 不愿意去赴命。
        C.葛洪潜心著述, 思想精邃。他一生笔耕不�。龇岣�, 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肘后要急方》等书, 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D.葛洪醉心炼丹, 精研医学。他努力学习前人的成果, 为了专注炼丹、钻研医学, 没有接受邓岳的挽留, 执意前往罗浮山隐居, 直至终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冰平, 洪不论功赏, 径至洛阳, 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
        (2)在山积年, 优游闲养, 著述不�。院疟幼�, 因以名书。
        14.邓岳接到葛洪的书信后, 为什么“狼狈往别”?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
        10.【文言断句】(3分)
        A(以年老, 欲炼丹以祈遐寿。闻交址出丹, 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 不许。洪曰:“非欲为荣, 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
        11.【词语理解】(3分)
        C(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 以西为右, 故江东又名江左。)
        12.【内容理解】(3分)
        D(“没有接受邓岳的挽留”不当, 葛洪接受了邓岳的挽留, 并留在罗浮山。)
        13.【文言翻译】(8分)
        (1)石冰之乱被平定后, 葛洪不计较自己的功劳和赏赐, 径直去了洛阳, 想要搜求奇书秘籍来充实自己的学问。语文阅刊公众号
        [4分。大意2分, “径”“广”各1分。]
        (2)葛洪在罗浮山多年, 悠闲自在, 闲静养生, 著述不停, 他自号抱朴子, 于是就以此给他的书命名。
        [4分。大意2分, “积年”“辍”各1分。]
        14.【内容理解】(3分)
        ①葛洪的来信告诉邓岳自己快要离世了, ②邓岳想赶在葛洪去世前与他告别。
        [答对1点2分, 答对2点3分。]
        【参考译文】
        葛洪字稚川, 丹杨句容人。祖父葛系, 在吴国担任过大鸿胪。父亲葛悌, 吴国灭后入仕晋, 任过邵陵太守。葛洪从小就刻苦好学, 家中贫穷, 自己白天上山打柴以换取笔墨纸张, 夜晚读书抄写记诵, 于是以精通儒学而知名于世。他性格清淡寡欲, 没有玩耍之类的爱好, 不知道棋盘上有多少条线, 也不知摴蒱之类的赌具叫什么名称。葛洪为人木讷少言, 不喜欢名利, 时常闭门不出, 也很少与人交游。他曾在余杭山见到何幼道和郭文举, 互相对视了一阵, 双方没有说一句话。他时常寻访典籍探究学问, 哪怕是千里之遥道路崎岖艰险, 也一定去寻访, 直到有了结果才罢休, 就这样得以博览群书。后来又从师于南海太守上党人鲍玄。鲍玄见到葛洪, 非常器重他, 把自己的女儿许配与他为妻。葛洪继承了鲍玄的学业, 同时又兼攻医术, 所撰写的文章著作, 无不透彻精妙, 而文辞也很华美。太安年间, 石冰作乱, 吴兴太守顾秘是义军都督, 与周玘等发兵讨伐石冰, 顾秘传檄书召葛洪为将兵都尉, 让他攻击石冰的策应部队, 葛洪打败了这支敌军。石冰之乱被平定后, 葛洪不计较自己的功劳和赏赐, 径直去了洛阳, 想要搜求奇书秘籍来充实自己的学问。葛洪见当时天下已乱, 想到南方去躲避, 他对各地长官邀请入幕的召书一概不应。后来回到故乡, 礼请征聘一概不接受。元帝为丞相时, 任他为掾属。咸和初年, 司徒王导召葛洪补州主簿, 再转为司徒掾, 迁谘议参军。干宝与他关系亲密, 举荐他, (认为他的)才华可承担国史的编修工作, 选他为散骑常侍, 授大著作之职, 葛洪坚决推辞不受。因年岁已高, 想要炼仙丹以求长寿。听说交址出产仙丹, 请求担任句漏县令。皇帝因他资历声望高不答应他的请求, 葛洪说:“我并非要求荣耀, 只因为那里有丹。”皇帝这才同意。葛洪于是带着儿子侄儿一起上路。到了广州, 刺史邓岳挽留不放他走, 他只好留在罗浮山炼丹。邓岳上表要补葛洪为东官太守, 他坚辞不受。葛洪在罗浮山多年, 优游闲养, 著述不�!8鸷樽院拧氨幼印�, 于是就以此给他的书命名。其他所著碑记诔文诗赋百卷, 移檄章表三十卷, 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 又抄有《五经》《史记》《汉书》、百家之言、方技杂事三百一十卷, 《金匮药方》一百卷, 《肘后要急方》四卷。葛洪博学精识, 在江东无人可比。著述篇章丰富, 超过班固、司马迁。他又能精辟入微地分析论辩玄妙的理义。后来他忽然写信对邓岳说:“当远行去寻找仙师, 即刻就要启程。”邓岳收到书柬, 慌慌张张地赶去道别。而葛洪端坐到中午, 竟像熟睡一样去世了。邓岳赶来, 已来不及见他一面。葛洪卒年八十一岁。
         



        相关文言文练习
        《晋书·王浑传》《晋书·皇甫谧传》
        《晋书·华廙传》《晋书·向雄传》
        《晋书·殷浩传》《晋书·熊远传》
        《晋书·祖逖传》《晋书·王彪之传》(二)
        《晋书·毛宝传》《晋书·孙楚传》
        《晋书·王育传》《葛洪传》
        《晋书·嵇康传》(二)《晋书·嵇康传》
        《晋书·刘弘传》(二)《晋书·苻坚传》
        《晋书·列女传》《晋书·凉后主李士业传》《晋书·荀崧传》(二)
        《晋书·何无忌传》《晋书·任旭传》
        《晋书·桑虞传》《晋书·王濬传》
        《晋书·车胤传》《晋书·刁协传》
        《晋书·司马亮传》《晋书·马隆传》
        《晋书·范乔传》《晋书·王蕴传》
        《晋书·李含传》《晋书·张华传》
        《晋书·刘寔传》《晋书·虞潭传》
        《晋书·李产传》《晋书·索靖传》
        《晋书·卫玠传》《晋书·嵇含传》
        《晋书·裴楷传》《晋书·王羲之传》(二)
        《晋书·羊琇传》(二)《晋书·桓温传》(二)
        《晋书·桓温传》《晋书·高崧传》(二)
        《晋书·高崧传》《晋书·嵇绍传》(二)
        《晋书·王珣传》《晋书·王述传》
        《晋书·戴若思传》(二)《晋书·温峤传》
        《晋书·傅玄传》《晋书·索綝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