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晋书·卫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晋书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卫玠字宝, 年五岁, 风神秀异。祖父罐曰:“此儿有异于众, 顾吾年老, 不见其成长耳。总角乘羊车入市, 见者皆以为玉人, 观之者倾都。骠骑将军王济, 玠之舅也, 俊爽有风姿, 每见玠, 辄叹曰:“珠玉在侧, 觉我形秽。”又尝语人曰:”与玠同游, 同若明珠之在侧, 朗然照人。”及长, 好言玄理。其后多病体赢母恒禁其语遇有胜日亲友时请一言无不咨嗟以为入微。王澄有高名, 少所推服, 每闻玠言, 辄叹息绝倒[注]。故时人为之语曰:“卫玠重名, 议者以为:“妇公冰清, 女婿玉润。”
        辟命屡至, 皆不就。久之, 为太傅西閤祭酒, 拜太子洗马。璪为散骑侍郎, 内侍怀帝。玠以天下大乱, 欲移家南行。母曰:我不能舍仲宝去也。玠启谕深至, 为门户大计, 母涕泣从之。临别, 玠谓兄曰:“今可谓致身之日, 兄其勉之。”乃扶舆母转至江夏。
        玠妻先亡。征南将军山简见之, 甚相钦重。简曰:“昔戴叔鸾嫁女, 唯贤是与, 不问贵贱, 况卫民权贵门户令望之人乎。”于是以女妻焉。遂进豫章, 是时大将军王敦镇豫章。长史谢鲲先雅重玠, 相见欣然, 言论弥日。敦谓鲲曰:“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 此子复玉振于江表, 微言之绪, 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 复闻正始之音, 何平叔若在, 当复绝倒。”玠尝以人有不及, 可以情恕。非意相干, 可以理遣, 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
        以王敦豪爽不群, 而好居物上, 恐非国之忠臣, 求向建邺。京师人士闻其姿容, 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 永嘉六年卒, 时年二十七, 时人谓玠被看杀。葬于南昌。(节选自《晋书卷三十六·卫玠传》, 有删改。)   【注】绝倒:佩服不已。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后多病体/赢母恒禁其语/遇有胜日亲友时/请一言/无不咨嗟/以为人微。
        B. 其后多病体赢/母恒禁其语/遇有胜日/亲友时请一言/无不咨嗟/以为人微。
        C. 其后多病体赢/母恒禁其语/遇有胜日亲友时/请一言/无不咨嗟/以为人微。
        D. 其后多病体/赢母恒禁其语/遇有胜日/亲友时请一言/无不咨嗟/以为人微。
        8、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总角, 古代儿童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 形如两个羊角, 故称“总角”, 一般用以借指二三岁的儿童。
        B. 辟命, 征辟的命令。征辟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皇帝征召称“征”, 官府征召称“辟”。
        C. 祭酒, 古代学官名, 汉平帝时始置六经祭酒。汉魏时一般为博士之长, 隋唐以后一般为国子监之长。
        D. 京师, 古代可用来泛指国家的都城, 不同朝代所指称的地方不同, 文中指东晋都城建邺(今南京)。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卫玠姿容绝美, 名动一时。王济以英俊著称, 在卫玠面前却自惭形秽;卫玠到建邺时, 因貌美在京师人士中引起轰动。
        B. 卫玠擅谈玄理, 常有深刻见解。他谈论玄理不仅受到亲友的叹服, 还得到王济、王澄、谢鲲、王敦等人的高度肯定。
        C. 卫玠性格宽厚, 颇能谅人。他认为人无完人, 可以宽�。蝗绻皇枪室饷胺�, 可以按情理处理, 因而终身看不到他喜怒的容颜。
        D. 卫玠心向国家, 忠心耿耿。他奉母避难前还勉励哥哥为国献身。他认为王敦并非忠臣, 即使受王敦推崇, 还是离开王敦辖地。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儿有异于众, 顾吾年老, 不见其成长耳。
         
         
        (2)玠以天下大乱, 欲移家南行。母曰:“我不能舍仲宝去也。”
         
         
        答案:
        7、B   “多病体赢”这一结构中“多病”与“体赢”结构上是补充关系, 实词“胜”在此是“风景优美的”意思, 此处“日”即有“时候”的意思, 与“遇”搭配。故B正确。
        8、A   A总角一般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儿童。“总角”在高中教材中出现过两次, 一处是《卫风·氓》的课下注释, 其中注明“总角”代指“少年时代”;另一处是《林黛玉进贾府》中有“几个才总角的小厮”, 小厮、仆役是绝不可能由二三岁的小孩充任的, 这是常识, 只要学生对其中任何一处知识点有印象, 就不至于做错。故A错误。
        9、B   B他得到王济的肯定并非是因为擅长玄理, 而是因为美貌。解此题需要学生结合选项中提到的人名在文中一一比照, 而不能仅凭印象一带而过。故B错误。
        10(1)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 只是自己年纪大了, 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
        (2)卫玠因天下大乱, 打算搬家到南方, 他母亲王氏说她不能舍下你哥哥卫璪离开。
         
        译文:卫玠五岁时神态异于常人, 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 只是自己年纪大了, 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到街市去, 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 人们都去观看他。骠骑将军王济是卫玠的舅舅, 英俊豪爽有风度姿容, 每次见到卫玠, 就叹息说珠玉在身旁, 就觉得自己形貌丑陋。又曾对别人说, 与卫玠一同出游, 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边, 光彩照人。
            卫玠长大后, 好谈玄理。其后多病体弱, 他的母亲王氏常不让他多说话。遇到有好日子, 亲友有时请他说几句, 没有不赞叹的, 认为他说到了精微之处。琅邪人王澄有名望, 很少推崇别人, 每当听到卫玠的言论, 就叹息倾倒。为此当时的人说:“卫玠谈道, 王澄倾倒。”王澄与王玄、王济都有盛名, 都在卫玠之下, 世人说:“王家三子, 不如卫家一儿”。卫玠的岳父乐广全国闻名, 评论的人认为“岳父像冰一般清明, 女婿像玉一样光润”。
            后来, 朝廷多次征召卫玠入朝为官, 征召的命令到来, 卫玠都不赴任。很久以后, 担任太傅西阁祭酒、太子洗马。卫玠的兄长卫璪担任散骑侍郎, 在宫内侍奉晋怀帝司马炽。
            永嘉四年(310年), 当时中原战乱渐起, 卫玠因天下大乱, 打算搬家到南方, 他母亲王氏说她不能舍下你哥哥卫璪离开。卫玠把道理讲得深透, 为了门户大计, 王氏流着泪答应了他。卫玠临别前, 对兄长卫璪说:“恭敬父、师、君的道义, 是人们所看重的。如今可以说是献身事君, 哥哥自勉。”于是护送母亲搬到江夏(今湖北武汉)居住。
            卫玠的妻子乐氏很早去世, 征南将军山简见到卫玠, 很是器重钦佩他。山简说:“过去戴叔鸾嫁女, 只嫁给贤人, 不问地位贵贱, 何况卫氏是权贵门户有名的人呢!”于是把女儿嫁给卫玠。接着卫玠进入豫章(今江西南昌)。当时大将军王敦镇守豫章, 长史谢鲲先前就一直尊重卫玠, 相见后很高兴, 交谈了一整天。王敦对谢鲲说:“过去王弼在朝中的谈吐像金声, 此人在江表的言论如玉振, 精微言论, 断绝了又续接。没想到永嘉末年, 又听到正始年间的声音, 何晏如果还在, 一定倾倒。”卫玠经常认为人无完人, 可以宽�。徊皇枪室饷胺�, 可以按情理处理, 因而终身看不到他喜怒的容颜。
            卫玠因王敦豪爽不合群, 好居人上, 恐怕不是国家的忠臣, 于是谋求到建邺(今江苏南京)。京师的人听说其姿容, 看他的人挤成人墙。卫玠因劳累成疾而加重病情, 于永嘉六年(312年)去世, 时年二十七岁, 当时的人都说卫玠是被看死的。
         



        相关文言文练习
        《晋书·吾彦传》《陶侃惜谷》
        《晋书·刘殷传》《晋书·儒林传》
        《晋书·隐逸传·夏统》《晋书·何攀传》
        《晋书·周访传》《晋书·张翰传》
        《晋书·王济传》《晋书·郭舒传》
        《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晋书·郗鉴传》
        《晋书·袁宏传》《晋书·荀勖传》
        《晋书·王羲之传》《晋书·华恒传》
        《晋书·王衍传》《晋书·王浚传》
        《晋书·慕容垂妻段氏》《晋书·贺循传》
        《晋书·李密传》《晋书·刘伶传》
        《晋书·潘岳传》《晋书·王逊传》
        《明史·蓝玉传》《新唐书·许孟容传》
        《后汉书·左雄传》李梦阳《邵道人传》
        沈德潜《游虞山记》《宋史·谢瞻传》
        《金史·张中彦传》《宋史·孙固传》
        《新唐书·郭子仪传》《史记·韩长孺列传》
        《北齐书·崔暹传》沈复《浪游记快》
        《宋史·赵方传》曾巩《邪正辨》
        《新五代史·周臣传》《楚子围宋》
        《三国志·吴书·贺齐传》徐霞客《游庐山门记江西九江府》
        《新唐书·鲁炅传》《周书·长孙俭传》
        《贞烈墓记》边贡《县令丞簿史题名碑记》
        《后汉书·李通列传》《旧唐书·房玄龄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