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吕夷简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吕夷简, 字坦夫, 先世莱州人。进士及第, 补绛州军事推官, 迁大理寺丞。祥符中, 迁太常博士。
        时京师大建宫观, 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 工徒有死者, 诬以亡命, 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 从之。又言:“盛冬挽运艰苦, 须河流渐通, 以卒番送。”真宗曰:“观卿奏, 有为国爱民之心矣。”擢刑部员外郎。
        寇准判永兴, 黥有罪者徙湖南, 道由京师, 上准变事。夷简曰:“准治下急, 是欲中伤准尔, 宜勿问, 益徙之远方。”从之。使契丹, 还, 知制诰。两川饥, 为安抚使, 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 帝识姓名于屏风, 将大用之。
        仁宗即位, 进右谏议大夫。雷允恭擅徙永定陵地, 夷简验治, 允恭诛, 以给事中参知政事, 因请以祥符天书内之方中。真宗祔庙, 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 以银罩覆神主。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故事, 郊祠毕, 辅臣迁官, 夷简与同列皆辞之, 后为例。迁尚书礼部侍郎, 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始与夷简谋, 以张耆、夏竦皆太后所任用者也, 悉罢之, 退告郭皇后。后曰:“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由是夷简亦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未几, 感风眩, 降手诏曰:“古谓髭可疗疾, 今翦以赐卿。”三年春, 帝御延和殿召见, 敕乘马至殿门, 固请老, 以太尉致仕, 朝朔望。
        既薨, 帝见群臣, 涕下, 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赠太师、中书令, 谥文靖。(节选自《宋史·吕夷简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B.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C.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D.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大理寺, 中国古代官署名, 北齐定制, 历代沿置, 掌管司法刑狱, 长官为大理寺卿。
        B.权, 古代表示兼代某一官职的词语, 此类词语还有领、署、知、摄、行、判、守。
        C.衬庙, 是指将死者附在祖先宗庙里进行祭祀。在本文中是指宋真宗死后祔于宗庙。
        D.朔望, 中国古典文献中用朔、望、晦来分别指代农历的初一、十五和每月最后一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夷简一心为国, 多有建言。面对寇准将要“变事”的言论, 吕夷简认为这是有人故意诋毁寇准, 不应理会, 应将他们流放到更远的地方。
        B.吕夷简政绩突出, 受到赏识。两川灾荒期间他出任安抚使, 并获得提拔, 因为严办有声, 皇帝在屏风上看到了他的名字, 表示将要重用他。
        C.吕夷简为人机巧, 善于应变。宋仁宗罢免了太后任用的张耆、夏竦两位大臣, 吕夷简实则也曾依附太后, 只是他应对圆融, 不易被察觉。
        D.吕夷简深受皇恩, 颇受礼遇。吕夷简身患风眩之症, 皇帝剪掉自己的胡须赏赐给他, 用来治病。三年春, 皇帝又恩准他可以骑马到殿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工徒有死者, 诬以亡命, 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 从之。
          (2)故事, 郊祠毕, 辅臣迁官, 夷简与同列皆辞之, 后为例。
         
        答案:
        10.(1)A.“宣制”, 宣布制令, 中间不停顿, 排除CD;“押班”, 领班, 中间也不能断开, 排除B.译文:等到宣布制令时, 夷简正在朝会上领班, 听到提名, 大惊, 不知原因, 年中夷简复任宰相。
        11.B.“知”, 主持, 掌管。不是代理、兼任的意思。
        12.B.“皇帝在屏风上看到了他的名字“错, 应是把名字记在屏风上。原文“治严办有声, 帝识姓名于屏风, 将大用之”。
        13.①①死去的工匠, 被诬陷成逃跑, (官府)收捕他们的妻子儿女。吕夷简请求皇帝延缓劳役, (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诬以亡命, 被动/以亡命诬, 状语后置, 译为“官府用逃跑诬陷”也可;收系, 收捕;妻子, 妻子儿女;从, 听从/采纳。译文:死去的工匠, 被诬陷成逃跑, (官府)收捕他们的妻子儿女。吕夷简请求皇帝延缓劳役, (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②按照旧例, 在郊外祭祀完毕, 辅佐的大臣会得到升迁, 吕夷简与同僚们都推辞了这件事, 此后成为惯例(范例)。  故事, 按照惯例, 按照旧例;郊祠, 在郊外祭祀;迁, 升迁(译为改任, 无分);同列, 同僚、同事。译文:按照旧例, 在郊外祭祀完毕, 辅佐的大臣会得到升迁, 吕夷简与同僚们都推辞了这件事, 此后成为惯例(范例)。

        参考译文:
        吕夷简, 字坦夫, 先祖是莱州人。考中进士, 补任绛州军事推官, 改任大理寺丞。祥符年间, 改任太常博士。
        当时京城大规模营建宫观, 在南方砍伐木材。有关官吏规定期限运集木材。死去的工匠, 被诬陷成逃跑, (官府)收捕他们的妻子儿女。吕夷简请求皇帝延缓劳役, 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又上言:“隆冬牵运艰苦, 须等到河流渐通, 用兵卒轮流运送。”真宗说:“看你的奏章, 有为国爱民的志向啊。”提升为刑部员外郎。
        寇准做了永兴判官, 将罪犯施以黥刑并流放到湖南, 道经京城, 这些罪犯向朝廷告发寇准, 说他要生事。吕夷简说:“寇准治理地方急峻, 这是想中伤寇准而已, 应该置之不理, 把他们流放到更远的地方。”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吕夷简出使契丹, 返回大宋, 担任知制诰。两川饥荒, 吕夷简任安抚使, 改任刑部郎中、兼任知开封府。他治事认真有声望, 皇帝在屏风上记下他的姓名, 将要重用他。
        仁宗即位后, 吕夷简晋升为右谏议大夫。雷允恭擅自迁移永定陵地, 吕夷简查验处治, 允恭被诛杀, 吕夷简以给事中参知政事, 于是请求将祥符天书放在皇帝预筑的墓穴中。真宗附祭先祖宗庙, 太后想按照宋真宗生前的习惯, 依宫中规制来布置服饰玩物, 用银罩覆盖牌位。夷简说:“这不足以报答先帝。”按照惯例, 郊外祭祀完毕, 辅佐的大臣会得到升迁, 吕夷简与同僚们都推辞了这件事, 此后成为惯例(范例)。迁尚书礼部侍郎, 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皇帝开始与夷简谋划政务, 因为张耆、夏竦都是太后所任用的人, 皇帝都加以罢免, 皇帝退朝后告诉郭皇后。皇后说:“难道只有夷简不依附太后吗?只不过, 他多计谋、善于应变罢了。”因此夷简也被罢为武胜军节度使。等到宣布制令时, 夷简正在朝会上领班, 听到提名, 大惊, 不知原因, 年中夷简复任宰相。
        不久, 吕夷简因风�;疾。实矍鬃孕戳粟�, “传言胡须可以治�。壹舻艉肷痛透�。”三年春, 皇帝驾临延和殿召见吕夷简, 恩准他可以骑马到殿门外, 吕夷简坚决请求退休, 最后他以太尉的身份退休, 每月初一、十五参加朝会。
        吕夷简去世后, 皇帝见到大臣们, 流下了眼泪, 说:“哪有像吕夷简这样忧虑国家, 忘记自己的人啊!”追赠他为太师、中书令, 谥号文靖。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王居正传》《宋史·李熙靖传》
        《宋史·汪应辰传》《宋史·李穆传》(二)
        《宋史·孙甫传》《宋史·杨万里传》
        《宋史·石扬休传》《宋史·李符传》
        《宋史·纪劻传》《宋史·刘昌言传》
        《宋史·米信传》《宋史·马光祖传》(二)
        《宋史·胡宿传》《宋史·潘美传》
        《宋史·叶清臣传》(二)《宋史·程师孟传》(二)
        《宋史·张虙传》《宋史·寇准传》(二)
        《宋史·程戡传》《宋史·李宝传》
        《宋史·许将传》(二)《宋史·朱熹传》(二)
        《宋史·徐鹿卿传》(二)《宋史·蒋重珍传》(二)
        《宋史·高防传》《宋史·陆九渊传》《白鹿洞书院讲义》
        《宋史·柴禹锡传》《宋史·范应铃传》
        《宋史·仇悆传》《宋史·庞安时传》
        《宋史·章楶传》《宋史·钱乙传》(二)
        《宋史·董敦逸传》《宋史·傅察传》
        《宋史·高怀德传》(二)《刘敞奉使契丹》
        《宋史·吕希纯传》《宋史·王继升传》
        《宋史·马光祖传》《宋史·司马光传》(三)
        《宋史·范仲淹传》(二)《宋史·鱼崇谅传》
        《宋史·陈仲微传》《宋史·石守信传》
        《宋史·张藏英传》《宋史·吴择仁传》
        《宋史·赵葵传》(二)《宋史·真宗本纪》
        《宋史·晁迥传》《宋史·赵立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