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 阅读下面文言文, 回答后面的问题。 思子亭记 归有光 震泽之水, 蜿蜒东流为吴淞江, 二百六十里入�!<尉溉梢�, 予始携吾儿来居江上, 二百六十里水道之中也。江至此欲涸, 萧然旷野, 无辋川之景物, 阳羡之山水。独自有屋数十楹, 中颇弘邃, 山池亦胜, 足以避世。予性懒出, 双扉昼闭, 绿草满庭, 最爱吾儿与诸弟游戏, 穿走长廊之间。此余平生之乐事也。 十二月己酉, 携家西去。予岁不过三四月居城中, 儿从行绝少, 至是去而不返。每念初八之日, 相随出门, 不意足迹随履而没。悲痛之极, 以为大怪, 无此事也。盖吾儿居此, 七阅寒暑, 山池草木, 门阶户席之间, 无处不见吾儿也。 葬在县之东南门。守冢人俞老, 薄暮, 见儿衣绿衣, 在享堂中。吾儿其不死耶?因作思子之亭。徘徊四望, 长天寥廓, 极目于云烟杳霭之间, 当必有一日见吾儿翩然来归者。 1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义, 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中颇弘邃, 山池亦胜 胜地不常, 盛筵难再 B. 儿从行绝少, 至是去而不返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C. 不意足迹随履而没 予不得爱身,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D. 薄暮见儿衣绿衣 但以刘日薄西山 2下列加粗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蜿蜒东流为吴淞江 B. 双扉昼闭, 绿草满庭 C. 予岁不过三四月居城中 D. 薄暮见儿衣绿衣 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至此欲涸, 萧然旷野, 无辋川之景物, 阳羡之山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极目于云烟杳霭之间, 当必有一日见吾儿翩然来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2.D; 解析: (1)前者为副词, 意为“很, 非�!�, 后者意为“断绝”;A.均为形容词, 意为“美好的”;B.均为动词, 意为“估计, 料想”;D.均为动词, 意为“迫近, 接近”。 (2)D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为状语。 (3)答案:(1)江流到这里快要干枯了, 原野清寂空旷, 没有像辋川那样的景物, 阳羡那样的山水。 �。�2)穷尽目力看那深远的云烟霭气, (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看到儿子轻快地从天上归来。 参考译文: 《思子亭记》 太湖的水, 曲折地向东流到达吴淞江, 再经二百六十里流入东�!C魇雷诩尉付荒�, 我才带着儿子来江边�。妥≡谡舛倭锏乃辣呱�。江流到这里快要干枯了, 原野清寂空旷, 没有像辋川那样的景物, 阳羡那样的山水。我自己有数十间屋子, 里面相当大、相当深, 山石、水池也很好, 可以避世。我天性懒得外出, 就连白天两扇门也关着, 庭院中长满了绿草, 我最喜欢看儿子跟弟弟们玩耍, 在长廊间穿行。这是我生平中的乐事啊。 十二月初八那天, 我带家眷向西去外家吊丧。我每年不过三四个月住在城里, 儿子很少跟我去, 可是这次却一去不能再回来。每次想到初八那天, 儿子跟着我出门, 没想到足迹随着鞋走过就淹没了。我悲痛到极点, 认为太奇怪, 绝对不可能有这种事啊。因为儿子住在这里, 经过了七个寒暑, 在山石、池塘、草木、台阶、门户、枕席之间, 没有一处看不到他的踪�!� 我把儿子葬在县的东南门。守墓的俞老, 在傍晚的时候, 看到儿子穿着绿衣, 在祭堂里。儿子真的没有死吗?因此我造了这个“思子亭”。在亭子里徘徊四望, 天空那么宽广, 穷尽目力看那深远的云烟霭气, 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看到儿子轻快地从天上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