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轼《凫绎先生诗集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
        (五)阅读下文, 完成24-28题。(12分)
        凫绎先生诗集叙
        苏轼
        ①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 有马者借人乘之, 今亡矣夫。”史之不阙文, 与马之不借人也, 岂有损益于世也哉?然且识之, 以为世之君子长者, 日以远矣, 后生不复见其流风遗俗, 是以日趋于智巧便佞而莫之止。是二者虽不足以损益, 而君子长者之泽在焉, 则孔子识之, 而况其足以损益于世者□。
        ②昔吾先君适京师, 与卿士大夫游, 归以语轼曰:“自今以往, 文章其日工, 而道将散矣。士慕远而忽近, 贵华而残实, 吾已见共兆矣。”以鲁人凫绎先生之诗文十余篇示轼曰:“小子识之。后数十年, 天下无复为斯文者也。”先生之诗文, 皆有为而作, 精悍确苦, 言必中当世之过, 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 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其游谈以为高, 枝词以为观美者, 先生无一言焉。
        ③其后二十余年, 先君既没, 而其言存。士之为文者, 莫不超然出于形器之表, 微言高论, 既已鄙陋汉、唐, 而其反复论难, 正言不讳, 如先生之文者, 世莫之贵矣。轼是以悲于孔子之言, 而怀先君之遗训, 益求先生之文, 而得之于其子复, 乃录而藏之。先生讳太初, 字醇之, 姓颜氏, 先师究公之四十七世孙云。
        注:①史之阙文:史书上有存疑的地方。
         
        24.从后文来看, 第①段孔子“今亡矣夫”所感叹的应是(   )。(2分)
        A.淳厚朴实的美德风气     B.矢志不渝的执着精神
        C.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     D.超然物外的酒脱性格
        25.可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1分)
        A.矣  B.乎  C.耳   D.也
        26.关于文中苏轼“先君”的表述, 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2分)
        A.苏轼的“先君”对于文道的衰亡表达了深深的担忧。
        B.苏轼的“先君”有敏锐的洞察力, 具有先见之明。
        C.苏轼的“先君”的话语, 表现了他对凫绎先生的高度评价。
        D.苏轼的“先君”为了延续凫绎先生的诗文, 对苏轼殷殷嘱托。
        27.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8.苏轼对凫绎先生的诗文“录而藏之”, 评析此举在当时的现实意义。(4分)
                      
         
         
         
        答案:
        24.(2分)A
        25.(1分)B
        26.(2分)D
        27.(3分)运用比喻(或运用整句), 把凫绛先生的诗文比作为可以疗饥的五谷和治病的药石,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凫绎先生的诗文有益于国家民生, 针砭时弊, 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用。
        28.(4分)在当时, 社会上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文风泛滥, 而像凫绎先生这样直言不讳、反应现实的文章却得不到重视, 苏轼的行为明确表明了他对凫绎先生诗文风格的支持, 这对于改变当时的不良文风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轼《三槐堂铭并序》《放鹤亭记》
        《方山子传》《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诸葛亮论》《游沙湖》
        苏轼《后赤壁赋》苏轼《秋阳赋》
        苏轼《赤壁赋》苏轼《三槐堂铭(并序)》
        苏轼《日喻》苏轼《叶嘉传》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墨妙亭记》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苏轼《晁错论》苏轼《答秦太虚书》
        苏轼《范增论》苏轼《范景仁墓志铭》
        苏轼《牧童评画》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
        苏轼《盖公堂记》《答毕仲举书》
        白居易《李陵论》《宋史·陶榖传》
        《明史·汪乔年传》《杨万里忧国》
        《宋史·赵尚宽传》苏轼《范增论》
        《新唐书·王思礼传》《清史稿·王士祯传》
        《黔中儿》杨简《莫能名斋记》
        袁枚《游武夷山记》《南史·何远传》
        刘大槐《无斋记》王叔英《与方正学书》
        归有光《洧南居士传》《明史·李如松传》
        《新唐书·温造传》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注二库状》
        李清照《孤雁儿》(含赏析)韩元吉《武夷精舍记》
        《梁书·张率传》柳宗元《谤誉》
        陈三立《吴昌硕墓志铭》汪中《哀盐船文》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