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赵昌言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赵昌言, 字仲谟, 汾州孝义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 文思甚敏, 有声于场屋, 为贡部首荐。廷试日, 太宗见其辞气俊辩, 擢置甲科。昌言知天雄军, 大河贯府境, 豪民峙刍茭图利, 诱奸人潜穴堤防, 岁仍决溢。昌言知之。一日, 堤吏告急, 命径取豪家廥积以给用, 自是无敢为奸利者。属澶州河决, 流入御河, 涨溢浸府城, 昌言籍府兵负土增堤, 数不及千, 乃索禁卒佐役, 皆偃蹇不进。昌言怒曰:“府城将垫, 人民且溺, 汝辈食厚禄, 欲坐观耶?敢不从命者斩。”众股慄赴役, 不浃旬城完。太宗手诏褒谕之, 召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俾乘疾置以入, 即赴中书。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未几, 王小波、李顺构乱于蜀, 议遣大臣抚慰。昌言独请发兵, 无使滋蔓, 廷论未决。会嘉、眉连陷, 始命王继恩等分路进讨。昌言摄祭太.庙., 宿斋中, 因召对滋福殿, 复赞兵计, 遂遣使督继恩战。真宗即位, 迁兵部侍郎、知陕州。咸平三年, 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审官院。有言门资官不宜任亲民, 昌言手疏, 以才不才在人, 岂以寒隽世家为限, 遂罢其议。先时, 多遣台吏巡察群臣逾越法式者, 昌言建议请准故事, 令左右巡使分领之。会知审刑院赵安仁、判大.理.寺.韩国华断狱失中解职, 昌言因上言:“详断官宜加慎择, 自今有议刑不当, 严示惩罚, 授以远官, 若有罪被问不即引伏者, 许令追摄。又天下大辟断讫, 皆录款闻奏, 付刑部详覆, 用刑乖理者皆行按劾。”从之。会孟州民常德方讼临津尉任懿以贿登第, 事下御史, 乃知举王钦若受之, 昌言以闻。钦若自诉, 诏刑昺覆按, 坐昌言故入, 夺官。
        (节选自《宋史·赵昌言》,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
        B.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
        C.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
        D.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昌言/曰/塞下积水/敌必不至/太宗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疾置是古代为供紧急传递公文者中途换马或停宿的驿站, 亦指驿站所备的车马。
        B.太庙是帝王祭祖的宗庙。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 太祖庙居前, 后三昭, 再后三穆。
        C.大理寺掌管刑狱案件审理。宋朝的大理寺分左右寺, 右寺审理京师百官的刑狱。
        D.故入, 指官吏故意将无罪断为有罪、或将轻罪断为重罪, 是古代的一种罪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赵昌言文思敏捷, 科场颇有声誉。他考取进士时, 获得主持贡举部门的首荐;太宗也因为他的文 章言辞雄辩, 提拔他录在甲科。
        B.赵昌言临事果断, 喜用严刑峻法。面对豪民毁堤自利, 他命令取走豪民家贮藏的干草以供使用; 面对佐役禁卒不肯听命担土固堤, 他以斩首威逼, 驱使他们服役。
        C.赵昌言主张平乱, 坚决而有远见。王小波、李顺在蜀地叛乱, 他反对派大臣安抚, 主张发兵控制; 他认为不发兵平乱, 叛乱将蔓延, 事情果如其料, 嘉州、眉州接连失陷。
        D.赵昌言重视真才, 要求详断官权责相连。针对门资官不宜担任地方官的说法, 他上奏提出是否有 才取决于人;向真宗提出详断官议刑不当要严示惩罚, 授任远地做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先时, 多遣台吏巡察群臣逾越法式者, 昌言建议请准故事。
        (2)皆录款闻奏, 付刑部详覆, 用刑乖理者皆行按劾。

         

         

         

        答案:
        1、B
        2、B
        3、C 事情果如其料 于文无据, 表述错误
        4、(1)从前, 朝廷常派台吏巡察超越法度的郡臣, 昌言建议请按照旧例。
        (2)都分款录写上报, 交付刑部详细审查清楚, 用刑违背理法的人都应弹劾。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马知节传》《宋史·孙鼛传》
        《宋史·魏仁浦传》《宋史·黄葆光传》
        《宋史·苏轼列传》(三)《宋史·范纯仁传》(二)
        《宋史·赵必愿传》《宋史·曾公亮传》(二)
        《宋史·司马光传》(二)《宋史·李汉琼传》
        《宋史·郑文宝传》《宋史·冯康国传》
        《宋史·陶弼传》《宋史·张方平传》(二)
        《宋史·蔡幼学传》《宋史·李若水传》
        《宋史·滕中正传》《宋史·吕颐浩传》
        《宋史·苏轼列传》(二)《宋史·刘温叟传》(二)
        《宋史·赵不忧传》(二)《宋史·赵概传》
        《宋史·赵密传》《宋史·赵子淔传》
        《宋史·俞康直传》《宋史·侯益传》(二)
        《宋史·程瑀传》原文及翻译《宋史·王显传》
        《宋史·夏竦传》《宋史·范仲淹传》
        《宋史·朱胜非传》《宋史·张昷之传》(二)
        《宋史·曹彬列传》《宋史·唐文若传》
        《宋史·高若讷传》《宋史·忠义·郭永》
        《宋史·郑穆传》《宋史·吕端传》(二)
        《宋史·张威传》《宋史·孙洙传》(二)
        《宋史·李壁传》《宋史·赵逋传》
        《宋史·侯益传》《宋史·曹友闻传》
        《宋史·宋守约传》《宋史·李稙传》
        《宋史·董遵诲传》(二)《宋史·王恩传》
        《宋史·辛弃疾传》(二)《宋史·宋汝为传》(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