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晋书·王沈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晋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小题。
            王沈, 太原晋阳人也。沈少孤, 养于从叔司空昶, 事昶如父。奉继母寡嫂以孝义称。好书, 善属文。正元中, 迁散骑常侍, 典著作。与荀颛、阮籍共撰《魏书》。时魏高贵乡公好学有文才, 引沈数于东堂讲宴属文, 号沈为文籍先生。寻迁尚书, 出豫州刺史。至镇, 乃下教曰:“自古贤圣, 乐闻诽谤之言, 听舆人之论, 刍荛有可录之事, 负薪有廊庙之语故也。自至镇日, 未闻逆耳之言, 岂未明虚心, 故令言者有疑?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连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惠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若迭一至之言, 说刺史得失, 朝政宽猛, 令刚柔得适者, 给谷千斛。”沈探寻善政, 案贾逵以来法制禁令, 诸所施行, 择善者而从之。又教曰:“后生不闻先王之教, 而望政道日兴, 不可得也。文武并用, 长久之道也。俗化陵迟, 不可不革。苹俗之要, 实在敦学。昔原伯鲁不悦学, 闵马父知其必亡。将吏子弟, 优闲家门, 若不教之, 必致游戏, 伤毁风俗臭。”于是九郡之士, 成悦道教, 移风易俗。迁征虏将军, 封博陵候。平蜀之役, 吴人大出, 声为救蜀, 振荡边境。沈镇御有方, 寇闻而退。武帝即王位, 拜御史大夫。沈以才望, 显名当世, 是以创业之事, 羊祜等皆与沈谘谋焉。及帝受禅, 以佐命之勋, 统城外诸军事。封博陵郡公, 目让不受, 乃进爵为县公, 封邑千八百户。帝方欲委以万机, 泰始二年薨。帝素服举哀, 谥曰元。
                                                  (节选自《晋书•王沈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B. 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C. 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D. 其宣下属城及士庶/若能举遗逸于林薮/黜奸佞于州国/陈长吏之可否/说百姓之所患兴利/除害损益昭然者/给谷五百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在我国古代指堂房亲属, 从叔指堂房叔父, 即父亲的堂弟, 类似的称谓还有从伯、从兄、从子等。
        B. 受禅本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后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接受旧朝皇帝让给的帝位。
        C. 封邑指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以领地或食邑, 所封的领地或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 也可以世袭。
        D.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 古代天子死称崩, 大夫死称不禄, 士死称卒, 庶人死称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沈恪守孝道。王沈年少丧父, 由从叔司空王昶领养, 侍奉王昶如同生父;他用心奉养继母寡嫂, 因行孝重义而为人称道。
        B. 王沈富有文才。王沈曾与荀颉、阮籍共同编撰《魏书》;当时魏国的高贵乡公多次邀请王沈在东堂讲学宴饮写文章, 并称他为文籍先生。
        C. 王沈备受重用。王沈一生备受恩宠, 屡任要职;晋武帝加封他为博陵郡公, 被他坚决推辞, 后进爵为县公, 并把朝廷政务托付于他。
        D. 王沈用兵有方。平蜀战役时, 吴国人大举出兵, 声称是援救蜀国, 边境为之震动, 王沈镇守防御有方, 吴国人听说后就退兵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生不闻先王之教, 而望政道日兴, 不可得也。文武并用, 长久之道也。
        (2)沈以才望, 显名当世, 是以创业之事, 羊枯等皆与沈谘谋焉。
         
         
         
        答案: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年轻人不学习先王的教化, 却指望国家政事一天比一天兴盛, 那是不可能的。文武兼用(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一并运用), 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
        (2)王沈凭借才气名望, 在当时名声显赫, 因此创建功业这样的事情, 羊祜等人都跟王沈商议谋划。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 “大意”翻译从宽。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 明确了解文意, 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 本段话的大意为:通告所属城府官吏及士人百姓, 若能从民间推举隐逸的贤才, 在各州国中罢黜奸佞之臣, 陈述官吏的好坏, 诉说百姓的忧患, 兴利除害, 效果显著的, 赏给谷五百斛。如果他的话在某一方面很有价值, 能评说刺史的得失, 朝政的宽严, 使为政刚柔得当的, 赏给谷一千斛。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 也可借助标志词。本句中注意根据一些名词, 如“士庶”“奸佞”“州国”“百姓”等即可作出判断。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D项, 古代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 大夫死曰卒, 士死称不禄, 庶人死称死。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 “并把朝政大权托付于他”理解不正确, 原文为“帝方欲委以万机, 泰始二年薨”。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 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闻”(学习、领会、知道)、“日”(一天比一天、一天天)、“道”(方法、办法、途径);第二句得分点:“以”(凭借、凭着)、“是以”(因此)、“谘谋”(商议谋划、商讨谋议)。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 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 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王沈, 太原晋阳人。王沈少年丧父, 由堂房叔父司空王昶领养, 侍奉王昶如同生父。侍奉继母寡嫂以孝义著称。好读书, 善于写文章。正元年间, 升迁为散骑常侍, 主管著作。与荀顗、阮籍一同撰写《魏书》。当时魏国的高贵乡公(曹髦)好学有文才, 他邀请王沈多次在东堂讲学宴饮写文章, 号称王沈为文籍先生。不久, 王沈升迁尚书, 出京担任豫州刺史。到了任所, 就教导说:“古代的圣贤, 喜欢听批评的话, 听下人的言论, 是因为割草砍柴者也有可以记录的事, 背柴人也可以谈论国家大事。自从我到任的那天, 未听到逆耳之言, 难道是因为我未表明虚心, 因而让想要进言的人有疑虑吗?通告所属城府官吏及士人百姓, 若能从民间推举隐逸的贤才, 在各州国中罢黜奸佞之臣, 陈述官吏的好坏, 诉说百姓的忧患, 兴利除害, 效果显著的, 赏给谷五百斛。如果他的话在某一方面很有价值, 能评说刺史的得失, 朝政的宽严, 使为政刚柔得当的, 赏给谷一千斛。”王沈探寻好的法则政令, 就按照贾逵以来的法制禁令, 从他所施行的法令中, 挑好的执行。他又教导说:“年轻人不学习先王的教化, 却指望国家政事一天比一天兴盛, 那是不可能的。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一并运用, 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民俗风化衰败, 不能不革新。改革旧俗的关键, 实际在于勤勉学习。从前原伯鲁不好学, 闵马父知道他必败。将领官吏的子弟, 在家中悠闲, 如果不教育他们, 他们必定会游乐嬉戏, 伤风败俗。”在这之后, 九郡之士都喜欢道德教化,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升任征虏将军, 封为博陵侯。平蜀战役时, 吴国人大举出兵, 声称是援救蜀国, 边境为之震动。王沈镇守防御有方, 敌人闻声而退。武帝登上王位, 拜王沈为御史大夫。王沈凭借才气名望, 在当时名声显赫, 因此创建功业这样的事情, 羊祜、荀勖等人, 都跟王沈商议谋划。到晋武帝接受禅让时, 因为辅佐帝王创立帝业的功勋, 皇上让他总管城外各种军务。封他为博陵郡公, 他坚决推辞不接受, 于是进爵为县公, 封邑一千八百户。皇帝正想任他为执政大臣, 泰始二年他去世。皇帝穿素服致哀, 谥号元。
         
         



        相关文言文练习
        《晋书·吾彦传》《陶侃惜谷》
        《晋书·刘殷传》《晋书·儒林传》
        《晋书·隐逸传·夏统》《晋书·何攀传》
        《晋书·周访传》《晋书·张翰传》
        《晋书·王济传》《晋书·郭舒传》
        《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晋书·郗鉴传》
        《晋书·袁宏传》《晋书·荀勖传》
        《晋书·王羲之传》《晋书·华恒传》
        《晋书·王衍传》《晋书·王浚传》
        《晋书·慕容垂妻段氏》《晋书·贺循传》
        《晋书·李密传》《晋书·刘伶传》
        《晋书·潘岳传》《晋书·王逊传》
        《孝丐》(二)《孝丐》(三)
        《邹忌讽齐王纳谏》《二鹊招鹳》
        《太宗纳谏》《后汉书·逸民列传》
        《国信使郝文忠公》《旧唐书·高适传》
        《左传·宣公二年》《李白传》
        《昔有长者子》《汉董永》
        《汉董永》(二)《三峡》阅读及答案(一)
        《淳于髡献鹄》《曹刿论战》(一)
        《后汉书·陈蕃传》《吴与弼, 字子传》
        《王及善》《陈太丘与友期》(一)
        《赛跑定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书林纪事之《文征明习字》鹤林玉露之《张无垢勤学》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