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李大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
| 新唐书 李大亮, 京兆泾阳人。有文武才略, 性忠谨, 外若不能言, 而内刚烈。隋末, 署庞玉行军兵曹。李密寇东都, 玉战败, 大亮被禽。贼将张弼异之, 就执百余人皆死, 独释大亮, 引与语。遂定交。
高祖入关, 走亮自归, 授土门令。方岁饥, 境多盗贼。大亮招亡散, 抚贫瘠, 卖所乘马, 稍稍资业之, 劝垦田, 岁大热。间出击盗, 所至辄平。贞观初, 出凉州都督。时突厥亡, 帝进欲怀四夷, 诸部降者, 人赐袍一领、帛五匹, 首领拜将军、中郎将, 列五品者赢百员。又置降胡河南。诏火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 使以绥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之未附者, 峙粮碛口赈其饥。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 天下本根, 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 厚枝叶, 而曰求安, 未之有也。臣以为诸藩请附者, 宜羁縻受之, 使居塞外, 畏威怀德, 永为籓臣。河西积困夷狄, 州县萧条, 加因隋乱, 残耗已甚。臣愚愿停招慰, 省劳役, 使边人得就农畮, 此中国利也。”帝纳其计。八年, 为剑南道巡省大使。会讨吐谷浑, 为河东道行军总管, 与李靖俱出北道, 与虏遇蜀浑山, 太战, 破之, 俘其名王, 获杂畜数万。拜右卫大将军。
晋王为皇太子, 帝诏大亮兼右卫率, 又兼工部尚书, 身三职, 宿卫两宫。每番直, 常假寐。帝劳曰:“公在, 我得酣卧。”尝以张弼脱其死, 及贵, 念有以报之。时弼为将作丞, 匿不见, 大亮求之不能得。一日, 识诸涂, 持弼泣, 悉推家财与之, 弼拒不受。乃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 张弼力也, 愿悉臣官爵授之。”帝为迁弼中郎将、代州都督。世皆贤大亮能报, 而多弼不自伐也。十八年, 卒, 年五十九。将敛, 家无珠玉为含。惟贮米五斛、布三十端。帝哭为恸, 谥曰懿, 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
注:古代丧葬之礼俗:以米及具填死者口中, 谓之“含饭”。天子、贵族可含珠玉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劝垦田, 岁大熟 劝:鼓励 B.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 绥:占领 C.臣愚愿停招慰, 省劳役 �。杭跚� D.而多弼不自伐也 伐:夸耀
5.以下各句中, 全都表现李大亮“文武才略”的一组是(3分) ①间出击盗, 所至辄平 ②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 ③为剑南道巡省大使 ④每番直, 常假寐 ⑤与虏遇蜀浑山, 大战, 破之⑥家无珠玉为含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①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丹) A.大亮有文武才略。他曾上书皇上停下安抚未归附的部族的工作, 使边地的百姓能从事农业生产, 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议。 B.大亮忠心奉主。每次轮到他值班, 只是坐着打盹, 太宗慰劳他时说:“有你在, 我能睡个安稳觉。” C.大亮知恩图报。显贵时, 总想着如何报答曾免他一死的张弼, 甚至想把自已的官职爵位全让给张弼, 受到皇上的称赞。 D.大亮为官清廉。去世后, 为他穿衣入棺时, 家里拿不出珠玉给他含在嘴里, 太宗因此悲痛大哭。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将张弼异之, 就执百余人皆死, 独释大亮, 引与语。(5分) (2)一日, 识诸涂, 持弼泣, 悉推家财与之, 弼拒不受。(5分)
参考答案: 4.B 5.C 6.C
7、(1)(5分)译文:叛将张弼认为他与众不同, 被抓的一百多人都被杀了, 唯独释放了大亮, 请进府里与他交谈。(“异之”1分;“就执”1分;“引”1分。大意2分) (2)(5分)译文:有一天, 大亮在路上认出了张弼, 就拉着张弼哭起来。把自家的财产全都推让给张弼, 张弼拒不接受(“诸”1分;“涂”1分;“持”1分。大意2分)
二: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岁因大稔稔:庄稼成熟。 B. 讽大亮献之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C. 深乖昔旨乖:违背。 D.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鞠:亲自。 11. 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组是(3分) ① 以惠政闻② 大亮密表曰 ③ 必通宵假寐④ 我便通夜安卧 ⑤ 而居处卑陋⑥ 哭之甚恸 A. ①④⑤B. ①③⑥C. ②③④D. ②⑤⑥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 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 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 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 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 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C. 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 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 他独闯敌营, 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D. 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 赐予他美谥, 允许他陪葬昭陵。
13. 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汝辈多衣冠子女, 破亡至此, 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4分) (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 持弼而泣, 多推家产以遗弼, 弼拒而不受。(4分) (3)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 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 太宗亲为调药, 驰驿赐之。(4分) 参考答案 10.(3分)D 鞠:养育, 抚育 11.(3分)C 【解析】①表现李大亮的行政能力;⑤表现李大亮生活俭朴不求奢华;⑥太宗的“哭之甚恸”不能简单认定是因为李大亮的“忠谨”。 12.(3分)B 【解析】李大亮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是“东宫僚属, 皆盛选重臣”之前的事。 13.(12分)(1)(4分)你们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 因国家灭亡而到了这个地步, 我又怎么忍心把你们当做低贱的奴隶呢!(“衣冠”、“破亡”、“以……为” “何”, 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李大亮曾经在路上遇见他而认出了他, (就)抱着张弼哭, 多多推让家产来送给张弼, 张弼拒绝不接受。(“诸”、“持”、“推”、“遗”, 每译对一处给1分, ] (3)(4分)当时的人都赏识李大亮没有背弃张弼的恩德, 称赞张弼不夸耀自己。不久李大亮得�。谇鬃晕饕�, 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贤” (意动用法)、 “多” (称赞, 赞美) 、“自伐” (伐, 夸耀, 提宾句)、“寻”, 各1分, 〕
参考译文 李大亮是京兆泾阳人。有文武才干和谋略, 个性忠厚谨慎, 从外表上看好像不善言辞, 但内心刚正忠烈。隋朝末年, 暂任庞玉军中行军兵曹一职。李密(叛乱)进攻东都, 庞玉战败, 大亮被擒。叛将张弼认为他与众不同, 被抓的一百多人都被杀了, 唯独释放了大亮。请进府里与他交谈, 就决定与他结交。
唐高祖入关, 大亮主动归附, 被授予土门令。当时正好遇上年成歉收, 境内盗贼大起。大亮召集逃亡流散的人, 安抚贫穷的人, 卖掉自己所骑的马, 随即资助他们, 鼓励百姓开垦农田, 那年粮食丰收了。有时出兵打击盗贼, 所到之处都平息了贼患。贞观初年, 出任凉州都督。当时突厥被消灭, 唐太宗就想安抚各地的少数民族, 投降的各部, 每人赐一领袍、五匹帛, 首领授予将军、中郎将官职, 位列五品官职的有百人。又把投降的胡人安置在黄河以南。太宗下令任命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 出使安抚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未归附的部族, 在碛口准备好粮食救济他们度过饥荒。大亮上书说:“我听说想安抚远方的人一定要从安抚近旁的人开始。中原是天下这棵大树的根, 各地的少数民族是枝叶。损害根本, 优待枝叶, 来求得国家安定, 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我认为那些自愿请求归附的部族, 应该牵制利用他们, 让他们留守塞外, 敬畏您的威望, 感怀您的恩德, 永远做守卫国家的边臣。黄河以西的大片地区, 多年来被少数民族困扰, 州县萧条, 加上因为隋末的动乱, 财力损耗得厉害。臣的愚见是停下安抚未归附的部族的工作, 减少劳役, 使边地的百姓能从事农业生产, 这(才)是有利于国家的事。”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贞观八年, 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恰逢讨伐吐谷浑, 任河东道行军总管, 与李靖一起从北路出兵, 与敌兵在蜀浑山相遇, 双方展开激战, 大败敌兵, 俘虏了名王, 缴获数万头牲畜。大亮被提拔为右卫大将军。
晋王被立为太子, 太宗诏令大亮兼任右卫率, 又兼工部尚书, 身兼三职, 在宫中值宿警卫。每次轮到他值班, 常常不脱衣帽只是坐着打盹。太宗慰劳他时说:“有你在, 我能睡个安稳觉。”因为张弼曾经让他免去一死, 到他显贵时, 总想着如何报答张弼。当时张弼担任将作丞, 躲避不见大亮, 大亮找不到张弼。有一天, 大亮在路上认出了张弼, 就拉着张弼哭起来。把自家的财产全都推让给张弼, 张弼拒不接受。大亮就对太宗说:“我能够侍奉陛下您, 全是张弼的力量�。以敢獍炎约旱墓僦熬粑蝗酶佩�。”唐太宗因此升任张弼为中郎将、代州都督。世人都称赞大亮能知恩图报, 而且赞扬张弼能够不夸耀自己。贞观十八年, 大亮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为他穿衣入棺时, 家里拿不出珠玉给他含在嘴里, 只能在棺中放了五斛米、三十端布。太宗悲痛大哭, 赐予他谥号懿, 并赐他在昭陵陪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