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下面小题。 山木与雁 庄子行于山中, 见大木枝叶盛茂, 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 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 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 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呜, 其一不能鸣, 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 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 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今主人之雁, 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 以和为量, 浮游乎万物之祖, 物物而不物于物, 则胡可得而累邪 !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 人伦之传, 则不然。合则离, 成则毁;廉则挫, 尊则议, 有为则亏, 贤则谋, 不肖则欺, 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 其唯道德之乡乎!” (选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B.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C.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D.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中大木因“不材”得以保全, 而雁不能鸣却被杀, 在庄子看来只有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才能免于“累”。 B.山木和雁的命运, 给人的启示是:人生于世, 凶险太多, 有很多时候我们也很难判断出怎样做才能避免危险。 C.庄子认为, 人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超脱于世人之外, 摆脱现实社会的羁绊,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D.万物之情, 人伦之传与神农黄新的法则, 说能就可能受到谋算, 无能又会受到欺辱, 所以说不可“得而必”。 1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物物而不物于物, 则胡可得而累邪! 19.有些书评只言片语, 便能表现一些作品的写作特点, 例如:《诗经》,,先民的且歌且吟。请参照以上示例, 为《论语》或者《庄子》拟写一句话书评。 16.B 17.A 18.役使外物, 却不被外物所役使, 那么, 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而劳累呢? 19.《庄子》——心灵的独舞, 哲学的天籁。 【分析】 16.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语段主要讲“材与不材之间”这种人生态度。“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中的“也”用于句末表停顿;“故未免乎累”的意思是因此还是不能免于受累。其中“故”表结果, 一般在句首, 领起下一句, 所以在“也”和“故”之间停顿, 排除C、D项。“若夫”为句首发语词, 故应其在前面停顿, 排除A项。 句子的翻译是: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好像合于天道却并非真正与天道相合, 因此还是不能免于受累。至于掌握了天道天德, 活动就不会有所拖累。对赞誉与诋毁都无所谓, 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 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而不愿偏执于某一方面。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A项, “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才能免于累”错, 原文说“物物而不物于物”才能免于累。 故选A。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该句关键得分点为:“物物”, 役使外物, 前一个“物”为动词, 役使;“于”, 被;“胡”, 何, 怎么。 19.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这道题考的是仿照示例, 为《论语》或《庄子》拟写一句话书评。根据题干说的“有些书评只言片语, 便能表现一些作品的写作特点”和示例, 考生写的书评纪既要用语简洁, 又要表现出作品的特点。如《庄子》一书, 文采斐然, 表现了庄子追求自由与超脱的人生态度。书中奇伟的哲学思想, 奠定了中国哲学之根基。所以, 为《庄子》写的书评可以是“心灵的独舞, 哲学的天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