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晁君成诗集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
| 苏轼 晁君成诗集叙 苏轼 “达贤者有后, 张汤是也。”张汤宜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 扬雄是也。”扬雄宜有后者也。达贤者有后, 吾是以知蔽贤者之无后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 吾是以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有后也。贤者, 民之所以生也, 而蔽之, 是绝民也。名者, 古今之达尊也, 重于富贵, 而窃之, 是欺天也。绝民欺天, 其无后不亦宜乎!故曰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常诵之.云尔。 乃者官于.杭, 杭之新城令晁君君成讳端友者, 君子人也。吾与.之游.三年, 知其为君子, 而不知其能文与诗, 而君亦未尝有一语及此者。其后君既殁于京师, 其子补之出君之诗三百六十篇。读之而惊曰:嗟夫, 诗之指虽微, 然其美恶高下, 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至于人之贤不肖, 其深远茫昧难知, 盖甚于诗。今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诗, 则其所谓知君为君子者, 果能尽知之乎。君以.进士得官, 所至民安乐之, 惟恐其去。然未尝以一言求于人。凡从仕二十有三年, 而后改官以没。由此观之, 非独吾不知, 举世莫之.知也。 君之诗清厚静深, 如其为人, 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 宜为人所共爱, 其势非君深自覆匿, 人必知之。而其子补之, 于文无所不能, 博辩俊伟, 绝.人远甚, 将必显于世。吾是以益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必有后也。昔李郃为汉中候吏, 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 馆于郃。郃以星知之。后三年, 使者为汉中守, 而郃犹为候吏, 人莫知之者, 其博学隐德之报., 在其子固。《诗》曰:“岂弟君子, 神所劳矣。” (选自《苏轼文集》, 有改动) 【注】①岂弟(kǎi tì):即“恺悌”, 和乐平。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与之游三年游:交往 B.博辩俊伟, 绝人远甚绝:超过 C.和帝遣二使者微服入蜀微服:改变常服以避人耳目 D.其博学隐德之报, 在其子固报:回复 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达贤者与有其实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与之游三年 B.乃者官于杭绝人远甚, 将必显于世 C.君以进士得官郃以星知之 D.吾常诵之云尔举世莫知之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贤者, 民之所以生也, 而蔽之, 是绝民也。(3分) (2)诗之指虽微, 然其美恶高下, 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3分) (3)至于人之贤不肖, 其深远茫昧难知, 盖甚于诗。(3分) 9.作者认为晁君成“有其实而辞其名”, 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其理由。(4分)
参考答案 6.D(回报) 7.A(前者是连词, 后者是介词) 8.(1)贤人是百姓依靠他来生存的人, (蔽贤者)却蒙蔽他, 这是断绝百姓的生路啊。(评分建议:“所以”, “绝民”, 判断句, 各1分。) (2)诗歌的旨意虽然隐晦, 但它美妙高明之处, 还是有可以用语言表达、指明的。(评分建议:每句各1分。) (3)至于一个人是贤能还是不才, 他的(思想)是深刻还是愚昧, 难以知晓, (这)大概比(理解)(他的)诗歌更困难啊。(评分建议:每句各1分。) 9.①有其实:晁君成的诗歌清厚静深, 语言清新。 ②辞其名:晁君成隐藏自己的才能。 (评分建议:每点各2分。)
【附参考译文】 通达贤德的人一定会有有作为的后代, 张汤就是这样的人。张汤本来是应该没有后代的。没有真才实学而窃取虚名的人不会有有作为的后代, 扬雄就是这样的人。扬雄本来是应该有杰出后代的。通达贤德的人有杰出的后代, 我因此知道壅蔽贤者的人就不应该有杰出的后代。没有真才实学而窃取虚名的人不该有杰出的后代, 我因此知道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会有杰出的后代。贤德的人, 是民众赖以生存的人, 而壅蔽扼止贤能的人, 就是要堵绝百姓的生路。有名望的人, 是古往今来通达世情而受人尊敬的人, 有人看重名望所带来的富贵, 于是窃取了这个名声, 这是欺骗上天。堵绝百姓的生路, 欺蒙上天的神明, 因此他不会有贤明的后代, 这难道不应该吗!所以说:贤达的人和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都会有杰出的后代。我常常这样说。 过去我曾经任职于杭州, 杭州新城县令晁君字君成名叫端友, 是一个君子。我和他交往了三年, 只知道他行事很正派, 却不知道他能写文章和诗, 而他也从没有提到一句写诗作文的事。后来晁君在京师去世, 他的儿子晁补之拿出他的三百六十篇诗给我看。我读后深感惊讶, 感慨地说:“啊呀, 诗歌虽然不是高谈大论, 然而它的美好丑恶、高明低劣, 还是能够指明说清的。至于一个人究竟是贤能还是平庸, 他的器量宏远还是愚昧, 恐怕比了解诗的优劣高下更难。至今我还不知道他能作诗, 那么我一向以为他是君子, 又怎能真正了解他的一切呢?晁君以进士的身份得到官职, 所到之处, 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因此生怕他离任而去。但他从来没有求别人做过任何一件事。他做官前后二十三年, 刚刚给他加官, 就去世了。以此看来, 不仅仅是我不了解他, 所有的人都不了解他。 他的诗作清淡温厚而又深远, 就像他的为人一样, 而每篇都能写出新的意境, 造出奇美的词句, 定会得到大家的喜爱。如果不是他自己深藏不露, 人们一定会发现并欣赏它们。他的儿子晁补之, 对于各种文体无所不能, 学识渊博, 文思辩捷, 人物英�。群晡�, 超过一般人很远, 他一定会显名于世。我因此知道那些有真才实学而不享其名的人一定会有杰出的后代。当年李郃做汉中郡迎送宾客的小吏, 汉和帝派遣了两个使者改换民服到蜀中去, 途中就在李郃的馆舍中住下。李郃通过观察星相知道了他们的身份。过了三年, 当时来的使者担任了汉中郡太守, 而李郃依旧是迎送宾客的小吏, 没有人了解他的真才实学。他学问渊博德行隐蔽的回报, 应在他儿子李固身上。《诗经》说:“平易的君子, 是天神的赐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