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五)阅读下文, 完成第21-24题。(12分) 送许郢州①序 (唐)韩愈 ①愈尝以书自通于于公②, 累数百言。其大要言:先达之士, 得人而托之, 则道德彰而名问流;后进之士, 得人而托之, 则事业显而爵位通。下有矜乎能, 上有矜乎位, 虽恒相求而喜不相遇。于公不以其言为不可, 复书曰:“足下之言是也。”于公身居方伯之尊, 蓄不世之材, 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是非忠乎君而乐乎善, 以国家之务为己任者¨?愈虽不敢私其大恩, 抑不可不谓之知己, 恒矜而诵之。情已至而事不从, 小人之所不为也;故于使君③之行, 道刺史之事, 以为于公赠。 ②凡天下之事成于自同而败于自异。为刺史者, 恒私于其民, 不以实应乎府;为观察使者, 恒急于其赋, 不以情信乎州。繇是刺史不安其官, 观察使不得其政④, 财已竭而敛不休, 人已穷而赋愈急, 其不去为盗也亦幸矣。诚使刺史不私于其民, 观察使不急于其赋, 刺史曰:吾州之民, 天下之民也, 惠不可以独厚;观察使亦曰:某州之民, 天下之民也, 敛不可以独急:如是而政不均、令不行者, 未之有也。其前之言者, 于公既已信而行之矣;今之言者, 其有不信乎?县之于州, 犹州之于府也。有以事乎上, 有以临乎下, 同则成, 异则败者, 皆然也。非使君之贤, 其谁能信之? ③愈于使君, 非燕游一朝之好也, 故其赠行, 不以颂而以规。 [注]①许郢州:名仲與, 时为郢州刺史。郢州属山南东道。②于公:即于頔, 当时任襄州刺史, 充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③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此指许仲與。④政:征税。 2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矣 B.乎 C.也 D.焉 22.下列对第①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往昔相知作为下文进言的前提。 B.阐明上下相托而忠君为政的观点。 C.字里行间寄寓作者感激敬佩之情。 D.直接点明了本篇赠序的写作意图。 23.下列属于文末“不以颂而以规”中“规”的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后进之士, 得人而托之, 则事业显而爵位通。 B.情已至而事不从, 小人之所不为也。 C.诚使刺史不私于其民, 观察使不急于其赋。 D.今之言者, 其有不信乎。 24.本文题为“送许郢州序”, 实则以讽谏于頔为主, 请结合第(四)篇文章相关内容以及本文第②段内容做简要分析。(5分) 答案: (五)阅读下文, 完成第21-24题。(12分) 21.B 22.A 23.C 24.从第(四)题文本中我们可以得知于頔为贪酷之吏, 横征暴敛(1点), 本文中所谓“财已竭而敛不休, 人已穷而赋愈急”其实正是其执政的真实写照(1点)。韩愈此文借赠序而寄托讽喻之意, 展示出高超的表达艺术(1点)。第②段承接上文“道刺史之事”, 围绕“凡天下之事成于自同而败于自异”的观点展开论述(1点), 告诫刺史不私其民, 观察使不急其赋, 上下相同则政均令行(1点)。表面上是以刺史之事规劝许郢州, 实则委婉劝谏观察使于頔(1点)。 评分说明:1点1分, 给满5分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