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书·垣护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垣护之, 字彦宗。少倜傥, 不拘小节, 形状短陋, 而气干强果。随到彦之北伐, 彦之将回师, 护之为书谏曰:“外闻欲回师反旆, 窃所不同。何者?残虏畏威, 望风奔迸, 八载侵地, 不战克复。方当长驱朔漠, 穷扫遗丑, 况乃自送, 无假远劳。宜使竺灵秀速进滑台助朱修之固守, 节下大军进拟河北, 则牢、洛游魂, 自然奔退。且昔人有连年攻战, 失众乏粮者, 犹张胆争前, 莫肯轻退。况今青州丰穰济漕流通士马饱逸威力无损若空弃滑台坐丧成业岂是朝廷受任之旨”彦之不纳, 散败而归。太祖闻而善之。随王玄谟入河, 玄谟攻滑台, 护之百舸为, 进据石济。及虏救至, 又驰书劝玄谟急攻, 曰:“昔武皇攻广固, 死没者亦众。况事殊曩日, 岂得计士众伤疲, 愿以屠城为急。”不从。玄谟败退, 不暇报护之。护之闻知, 而虏悉已牵玄谟水军大艚, 连以铁锁三重断河, 欲以绝护之还路。河水迅急, 护之中流而下, 每至铁锁, 以长柯斧断之, 虏不能禁。唯失一舸, 余舸并全。留戍靡沟城。率二千人复随张永攻碻磝, 先据委栗津。虏杜道俊与尚书伏连来援碻磝, 护之拒之, 贼因引军东去。二年, 护之坐论功挟私, 免官。复为游击将军。世祖以历下要害, 欲移青州并镇历城。议者多异。护之曰:“青州北有河、济, 又多陂泽, 非虏所向。每来寇掠, 必由历城, 二州并镇, 此经远之略也。北又近河, 归顺者易, 近息民患, 远申王威, 安边之上计也。”由是遂定。大明八年卒, 时年七十, 曰壮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况今青州丰穰/济漕流/通士马饱逸/威力无损/若空弃/滑台坐丧成业/岂是朝廷受任之旨/
        B.况今青州丰穰/济漕流通/士马饱逸/威力无损/若空弃滑台/坐丧成业/岂是朝廷受任之旨/
        C.况今/青州丰穰/济漕流/通士马饱/逸威力无损/若空弃/滑台坐丧成业/岂是朝廷受任之旨/
        D.况今/青州丰穰/济漕流通/士马饱逸/威力无损/若空弃滑台坐丧成业/岂是朝廷受任之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节下, 即麾下。古时对将帅的尊称。节, 即符节, 古代授予使臣作为凭证的信物。
        B.前锋, 指前头部队, 起侦察, 探路, 有机会抢占关键地形, 掩护大部队, 做引诱敌人的饵等作用。
        C.伪, 有意做掩盖本来面貌的或虚假(跟“真”相对)的意思。也表示不合法的, 窃取政权, 不为人民拥护的。
        D.谥, 即谥号, 古代帝王、后妃、诸侯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 内务府根据其事迹与品德, 在其生前就拟定好的中肯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垣护之虽然形貌短小丑陋, 但是气概过人, 果敢能干。到彦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果然失败了。
        B.垣护之在写给到彦之的信里认为他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应该乘胜追击, 绝对不能丢弃滑台这个地方。
        C.王玄谟遭遇兵败, 并没有及时通知垣护之, 垣护之却也能够凭借英勇巧妙斩断铁锁, 顺利逃脱。
        D.垣护之不仅有军事谋略, 还有战略眼光。世祖想要把青州合并到历城, 垣护之赞成世祖的看法, 并条陈了利害关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当长驱朔漠, 穷扫遗丑, 况乃自送, 无假远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又近河, 归顺者易, 近息民患, 远申王威, 安边之上计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B
        11.D 谥号必须是在死后才给予的称号。
        12.D D项错在对文中“欲移青州并镇历城”一句的理解, 句子的意思是想迁移青州治所共同镇守历城, 并非把青州合并到历城去。
        13.(1)(我们)现在应该长驱漠北, 穷追残余的胡虏。况且他们是自动送死, 不需我们远远地攻击。(“方当”“乃”“不假”, 1, 句意2)
        (2)北边又邻近黄河, 归顺投诚的人比较容易。近则消除人民的祸患, 远则扬国家的威风, 这是安定边防的妙计。(“河”“息”“申”, 1, 句意2)
         
         
        文言文参考译文:
        垣护之, 字彦宗。垣护之少时潇洒不俗不拘小节, 身材矮小, 相貌丑陋, 但气概过人, 果敢能干。随同到彦之北伐, 彦之将要退兵, 护之写信劝谏说:“外面传说足下想回军返国, 我有不同的看法。为什么呢?残余的敌人怕我们, 望风而逃, 八年来侵占我们的地盘, 不经战斗便收复了。我们现在应该长驱漠北, 穷追残余的胡虏。况且他们自动送死, 不需我们远远地攻击。应该叫竺灵秀快速前进到滑台帮助朱修之固守, 足下的大军前抵黄河以北, 那虎牢洛阳一带的敌人, 自然退逃。当年有人连年作战, 损兵折将, 粮食缺乏, 仍然放胆前行, 不肯轻易退却。况且今年青州丰收, 济河漕运流通, 士兵吃得饱, 战马养得好, 威力没有受到损伤。如果丢弃滑台, 白白地丧失已成功业, 怎能符合朝廷给你的旨意呢?”到彦之没有采纳这个意见, 败逃而归。太祖听说垣护之进谏之事, 很是称赞。垣护之随同王玄谟进入黄河, 王玄谟进攻滑台, 垣护之的一百多只军舰作先锋, 进据石济戍垒。到魏国援兵快到时, 垣护之又派人带信给王玄谟, 叫他马上进攻, 说:“当年武帝进攻广固, 死伤也很多。况且目前情势与当年不同, 怎么能过多地考虑士兵的伤亡。我希望尽快攻下该城。”王玄谟没听从。玄谟败北, 没时间报知垣护之。垣护之听说, 魏兵已把王玄谟的水兵大船全部用铁链连住, 布成三道, 截断黄河, 想堵住垣护之的退路。此时, 黄河水流很急, 垣护之从河流中飞速东下, 每遇铁链, 便用长柄巨斧砍断, 敌人挡不住。垣护之只丢下一只小船, 其余战船都完好无损。他留下戍守靡沟城。他率二千人再随张永进攻碻磝。先占据委粟津。敌人杜道俊和尚书伏连来援助, 垣护之拒击敌人, 敌人于是退兵向东。二年, 垣护之因为仗着有功而报私仇, 被免去官职。后又再当游击将军。世祖认为历下是要害之地, 想迁移青州治所共同镇守历城, 朝廷建议不一。垣护之说:“青州北有黄河济水, 又有很多草陂沼泽, 不是敌人想进攻的地方。他们每次来侵略, 必经历城。两州同时镇守于此, 这是长远的计策。北边又邻近黄河, 归顺投诚的人比较容易。近则消除人民的祸患, 远则扬国家的威风, 这是安定边防的妙计。”于是这个决定才被确定下来。大明八年去世, 享年七十岁, 被谥为壮侯。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书·傅弘之传》《宋书·萧惠开传》
        《宋书·傅亮传》《宋书·孔靖传》
        《宋书·何尚之传》《宋书·刘粹传》
        《宋书·谢景仁传》《宋书·颜竣传》
        《宋书·张畅传》《宋书·王懿传》
        《宋书·臧质传》《宋书·谢弘微传》
        《宋书·沈演之传》《宋书·谢庄传》
        《宋书·孔觊传》《宋史·王敬弘传》
        《宋书·沈怀文传》《宋书·何承天传》
        《宋书·王诞传》《宋书·王僧达传》
        《宋书·何执中传》《宋书·宗悫传》
        《宋书·范祖禹传》《宋书·刘穆之传》
        《况钟传》《文章繁简》
        《瓶庵小传》《魏书·李冲列传》
        《晋书·吾彦传》《宋史·宋绶传》
        《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真州东园记》
        《新唐书·列传·穆宁传》《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三国志·许褚传》《宋史·钱惟演传》
        苏轼《诸葛亮论》《陶庵梦忆序》
        《明史·费宏传》《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宋史·薛居正传》《黄生借书说》(二)
        《周节妇传》《明史·郑赐传》
        《游沙湖》刘基《苦斋记》(一)
        《爱莲说》(三)《晏殊初仕》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