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诗历题辞 [明末清初]黄宗羲 余少学南中, 一时诗人如粤韩孟郁上柱、闽林茂之古度、黄明立居中、吴林若抚云凤皆授以作诗之法。如何汉魏, 如何盛唐, 抑扬声调之间, 规模不似, 无以御其学力, 裁其议论, 便流入为中、晚, 为宋、元矣。余时颇领崖略, 妄相唱和。稍长, 经历变故, 每视其前作, 修辞琢句, 非无与古人一二相合者, 然嚼蜡了无余味。明知久久学之, 必无进益, 故于风雅, 意绪阔略。其间驴背篷底, 茅店客位, 酒醒梦余, 不容读书之处, 间括韵语, 以销永漏, 以破寂寥, 则时有会心。然后知诗非学之而致, 盖多读书, 则诗不期工而自工。若学诗以求其工, 则必不可得。读经史百家, 则虽不见一诗而诗在其中。若只从大家之诗, 章参句炼, 而不通经史百家, 终于僻固而狭陋耳。 夫诗之道甚大, 一人之性情, 天下之治乱, 皆所藏纳。古今志士学人之心思愿力, 千变万化, 各有至处, 不必出于一途。今于上下数千年之中而必欲一之以唐, 于唐数百年之中而必欲一之以盛唐。盛唐之诗岂其不佳, 然盛唐之平奇浓淡, 亦未尝归一, 将又何所适从耶?是故论诗者但当辨其真伪, 不当拘以家数。若无王、孟、李、杜之学, 徒借咀嚼之力以求其似, 盖未有不伪者也。一友以所作示余, 余曰:“杜诗也。”友逊谢不敢当。余曰:“有杜诗, 不知子之为诗者安在?”友茫然自失。此正伪之谓也! 余不学诗然积数十年之久亦近千篇乃尽行汰去存其十之一二师友既尽孰定吾文但按年而读之, 横身苦趣, 淋漓纸上, 不可谓不逼真耳。 (选自《黄宗羲诗文选译》, 有删减)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时颇领崖略 崖略:大概 B.间括韵语 间:间或 C.不当拘以家数 拘:拘泥 D.横身苦趣 横:横竖, 反正 17.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皆授以作诗之法 以大中丞抚吴者 B.故于风雅 将靖罪于君 C.则时有会心 则耻师焉 D.盛唐之诗岂其不佳 日与其徒上高山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为自己的诗集所作的题辞, 文章简述了自己写诗的经历, 并对诗歌创作提出了一些主张。 B.作者批评了“诗必盛唐” 的主张, 认为写诗要有真情实感, 不应该矫揉造作, 评诗不应该以“家数”去衡量优劣。 C.作者认为应该多读书, 拥有王、孟、李、杜那样的学识, 这样作诗自然会更加精进, 所以他赞赏自己的一位朋友所写的诗歌像杜诗。 D.文章叙议结合, 叙述自己的作诗经历, 内容朴实, 情感真挚;谈论为诗之道, 见解独到, 说理透辟, 发人深思。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余不学诗然积数十年之久亦近千篇乃尽行汰去存其十之一二师友既尽孰定吾文但按年而读之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诗非学之而致, 盖多读书, 则诗不期工而自工。 (2)徒借咀嚼之力以求其似, 盖未有不伪者也。 答案: 16.D 17.C 18.C 19.余不学诗/然积数十年之久亦近千篇/乃尽行汰去/存其十之一二/师友既尽/孰定吾文/但按年而读之 20.(1)这样以后(才)知道学诗不是光靠学习就能获得, 大概要多读书, 那么作诗不求工巧然而自然会工巧。 (2)只是借助玩味的工夫来求得相似, 大概没有不虚假的。 【解析】 【分析】 16.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 D项, 有误。“横”, 置。 故选D。 17.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A项, 第一个“以”, 介词, 用, 把;第二个“以”, 介词, 凭借……的身份; B项, 第一个“于”, 介词, 对于;第二个“于”, 介词, 向; C项, 两个“则”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都是连词, 却; D项, 第一个“其”, 语气副词, 加强反问语气;第二个“其”, 代词, 自己的; 故选C。 18.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 C项, “所以他赞赏自己的一位朋友所写的诗歌像杜诗”错。作者认为朋友的诗像杜诗, 但并非赞赏, 而是认为他失去了自己的血肉情感是“伪诗”。 故选C。 1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余不学诗”, “余”主语, “学”谓语, “诗”宾语, 本句主谓宾齐全, 结构完整, 故自成一句, “诗”后面断开;“然积数十年之久”, “数十年之久”是“积”的补语, 后面断开;“乃尽行汰去”, “乃”, 于是, 断句的标志, 前面断开;“存其十之一二”, “其十之一二”是“存”的宾语, 后面断开;“师友既尽”, “师友”主语, “既尽”谓语, 本句自成一句, 前后断开;“孰定吾文”, “孰”, 疑问代词, 断句标志, 前面断开, “吾文”是“定”的宾语, 后面断开。 本句译为:我没有很好学诗, 但是积几十年之久也有近千首诗, 于是尽量淘汰, 留存十分之一二。老师朋友都已去世, 谁能裁定我的文字?只是按年代先后读下去。 20.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得分点:“然后”, 这样以后;“致”, 获得;“盖”, 大概;“工”, 工巧。 第二句得分点:“徒”, 只是, 白白的;“咀嚼”, 玩味;“伪”, 虚假。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 就是保留, 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 就是删除, 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 就是增补, 补充省略的成分;“换”, 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 就是变通, 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 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 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 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 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 根据上下文语境, 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参考译文: 我年轻时在南中学习, 当时的诗人如广东韩孟郁名上柱的、福建林茂之名古度的、黄明立名居中的、吴地林若抚名云凤的, 都曾把作诗方法传授给我。怎样是汉魏, 怎样是盛唐, 如在抑扬顿挫声调之间, 模仿得不像, 无法驾驭学力, 剪裁议论, 就会流为中晚唐诗, 为宋元诗了。我当时颇能领略大概, 妄相唱和。年龄稍大后, 经历了变故, 每每看自己以前的诗作, 觉得修饰词藻雕琢章句上, 不是没有一两分和古人相合的, 但总的讲, 味同嚼蜡, 一点没有味道。明知长久学下去, 必定没有长进, 所以对于作诗一事, 就心绪淡漠了。其中在驴背上船篷下, 在小旅店里, 酒醒梦回, 在不能读书的地方, 有时搜括诗句, 来消磨长夜, 破除寂寥, 却时时有所领会。这样以后(才)知道学诗不是光靠学习就能获得, 大概要多读书, 那么作诗不求工巧然而会工巧。假若想靠学来求工巧, 那必定做不到。读经史百家, 虽然看不到一首诗而诗就在其中。如果只在大名家的诗里, 模拟章法提炼字句, 却不通晓经史百家, 终免不了狭僻固陋的毛病。 诗道很广, 一人的性情, 天下的治乱, 都藏纳在其中。古往今来志士学人的心思愿力, 千变万化, 各有独到之处, 不必出于一途。如今上下几千年中却一定要用唐诗来划一, 在唐代几百年中又一定要用盛唐来划一。盛唐的诗不是不好, 但是盛唐诗中或平或奇、或浓或淡, 也未尝归于划一, 那又将跟从哪一种呢?所以论诗的只应辨别它的真伪, 而不应拘泥于家数派别。假若没有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的学识只是借助玩味的工夫来求得相似, 大概没有不虚假的。有一位朋友把他所写的给我看, 我说:“是杜诗。”朋友谦逊地辞谢说不敢当。我又说:“有杜诗, 但不知您的诗在哪里?”朋友听了, 茫然若失。其实这正是所谓“伪”�。� 我没有很好学诗, 但是积几十年之久也有近千首诗, 于是尽量淘汰, 留存十分之一二。老师朋友都已去世, 谁能裁定我的文字?只是按年代先后读下去, 置身苦趣之处, 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纸上, 不可以说不逼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