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豪杰灭秦》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高阳人郦食其家贫落魄。沛公麾下骑士适食其里中人, 食其见, 谓曰:“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握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 谓日:‘臣里中有郦生, 人皆谓之狂生, 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沛公至高阳传舍, 使人召郦生。郦生至, 长揖不拜, 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 而见郦生。郦生入, 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曰:“天下同苦秦久矣, 故诸侯相率而攻秦, 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日:“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 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 起摄衣, 延郦生上坐, 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 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 收散乱之兵, 不满万人, 欲以径入强秦, 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 天下之冲, 四通五达之郊也, 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其令, 请得使之, 令下足下。即不听, 足下举兵攻之, 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 沛公引兵随之, 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楚数侵夺汉甬道, 汉军乏食。汉王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 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 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 侵伐诸侯, 灭其社稷。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 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 莫不乡风慕义, 愿为臣妾。德义已行, 陛下南乡称霸, 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日:“善。趣刻�。壬蛐信逯�。”食其未行, 张良从外来谒, 闻言阻之, 日:“楚唯无强, 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 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 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 骂日:“竖儒, 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灭秦》,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握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B.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握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C.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握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D.诸侯将过高阳者数十人皆握龊/不能听大度之言/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麾下是古时候对将帅的敬称, 也可称将帅的部下。“麾”是古代指挥军队用的旗子。
        B.长揖是古代交际礼仪风俗, 即拱手高举过头顶, 鞠躬。是一种多用于平辈之间的行礼。
        C.从横即合纵连横, 秦国自西向东结交曰“合纵”, 六国南北相连, 联弱抗强曰“连横”。
        D.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农本时代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后多用来代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郦食其前期虽然穷困潦倒, 很不得意, 但他胸怀大志, 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在遇到沛公后, 聪明才智得以施展。
        B.郦食其语出不凡, 寥寥数语, 就使沛公转变了傲慢的态度, 不但对其道歉, 而且主动问计并采纳了郦食其夺取陈留县的建议。
        C.郦食其认为秦朝灭亡是因为丧失德政、抛弃道义, 如果汉王能够行使仁义重封六国后裔, 就可以削弱楚国的势力, 面南称霸。
        D.汉王起初对郦食其的建议完全赞同, 并要求他赶紧刻制印信动身去执行这一决策, 但听了张良的建议后, 又立刻改变了想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善其令, 请得使之, 令下足下。(4分)
        (2)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 莫不乡风慕义, 愿为臣妾。(4分)
        14.请结合文本回答, 郦食其在见到刘邦后, 是如何取得刘邦的信任的?(3分)

         

         

         

        答案:

        10.C(“过高阳者”是“诸侯将”的定语, “诸侯将”与“数十人”构成完整的主谓句, 所以应该断开, 排除B、D两项。“又”“易人”“多大略”都是对沛公形象的评价, 可以共用一个主语, 所以“人”字不应放在“多大略”前面担当主语, 再依据其评价沛公“多大略”可知, 邮食其想追随沛公, 所以应是“愿从游”, 排除 A项。故选C项。)
        11.C(概念混淆, 南北为“纵”, 东西曰“横”。战国七雄中后期较弱的国家魏、赵、韩、燕、楚是纵向分布, 将这种弱国联合抵抗强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连横”与“合纵”相对, 指秦国自西向东与山东六国联合。)
        12.A(从文本来看, 邮食其前期并未表现出“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
        13.(1)我和陈留的县令十分友好, 请让我去陈留, 让他归属您的门下。[得分点:善, 与……友好;(1分)请, 请允许我;(1分)下, 投降;(1分)语句通顺, 表意准确。(1分)]
        (2)这样他们的君臣、百姓都会对陛下感恩戴德, 没有不仰慕陛下的风范的, 会心甘情愿地做您的臣民。[得分点:戴, 感激;(1分)乡, 通“向”, 仰慕;(1分)臣妾, 被统治者, 臣民;(1分)语句通顺, 表意准确。(1分)]
        14.①狂而不拜, 显示自己恃才而傲、与众不同, 引起刘邦注意。②明知故问, 正话反说, 再次引起刘邦的注意。③由六国纵横的历史谈及当下天下大计, 给刘邦描绘了一幅胜利蓝图。(每点1分)

         

        【参考译文】
        高阳人郝食其, 家境贫寒而困苦失意。刘邦部下的一个骑兵恰好是郝食其的同乡, 郝食其见到他时, 便对他说:"过高阳的诸侯军将领有十多个人, 这些将领都是心胸狭隘、听不进宏伟意见的人。我听说沛公虽傲慢、轻视他人, 但富有谋略, 这正是我所愿意追随的人, 只是没人为我引见。如果你见到沛公, 就对他说:'我的同乡有个郝生, 人们都说他是狂生, 而他自己不认为他是狂生。’”骑兵便把郝食其所嘱托的话从容地转述给了刘邦。刘邦来到高阳的旅舍, 派人召郝食其来相见。郝食其到了之后, 只是作了个揖, 没有倾身下拜。此刻刘邦正一边伸开双脚坐在床上, 让两个女子给他冼脚, 一边接见郝食其。郝食其进来后, 问刘邦说:"您是想帮助秦朝去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去进攻秦朝呢?”刘邦道:"天下人共同受到秦朝的暴政苦难巳经很久了, 所以诸侯相继起兵进攻秦朝, 怎么能说是帮助秦朝攻打诸侯呢?”郝食其说:"您如果真的要聚集民众、联合正义的军队士兵去计伐暴虐无道的秦朝, 就不应该以这样傲慢无礼的态度接见长者。”于是刘邦停止冼脚, 起身整理好自己的衣服, 请郝食其坐在上座, 然后向他道歉。郝食其便谈起了六国合纵连横的史事经验。刘邦非常高兴, 问道:“现在该采取什么样的计策?"祁食其说 “您起事时聚集起的民众, 收拢的一些散乱士兵, 总共还不到万人, 想凭借此去直接攻打强秦, 这就如同用手去掏老虎的嘴。陈留是天下的要冲之地, 四通八达, 现在坡内贮存着许多粮食。我和陈留的县令十分友好, 请让我去陈留, 让他归属您的门下。假如他不听我的劝告, 您就率军攻打, 我在坡里做内应。"于是(刘邦)派遣祁食其前往陈留, 刘邦率军紧随其后, 于是攻下了陈留。(刘邦)封祁食其为广野君。
        楚军多次袭击汉军运粮的通道侵夺军粮, 使得汉军粮食匮乏。汉王刘邦于是与祁食其谋划要削弱楚军的力量。祁食其说 “从前商汤攻打夏桀, 在国这个地方封赏夏桀的后代 周武王讨伐商纣, 在宋地封赏商纣的后裔。如今秦朝丧失道德, 背弃仁义, 侵略讨伐各诸侯, 毁灭他们的国家。陛下如果真能恢复六国后人的王位, 这样他们的君臣、百姓都会对陛下惑恩戴德, 及有不仰慕陛下的风范的, 会心甘情愿地做您的臣民。如果您的恩德道义巳经施行, 陛下即可以向南而称霸天下, 楚王也一定会整理衣襟, 恭敬地朝拜您。"汉王说 “好极了。赶快去刻制玺�。壬涂梢源潘搅ィǚ馍退堑暮笕耍�。"祁食其还及有出行, 张良从外面回来拜见汉王, 得知他们的对话后阻止了这件事, 说  “只有使楚国不再强大, 否则六国被封立的后代重新屈服并跟随楚国, 陛下怎么能够使他们臣服?果真采用那人的计策, 陛下统一天下的大事就完了。"汉王停止吃饭, 吐出口中的食物, 骂道 “这个书呆子, 几乎败坏了你老子的大事."于是命令赶快销毁印信。
         



        相关文言文练习
        《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
        《通鉴纪事本末·巫蛊之祸》《通鉴纪事本末·贾后乱政》
        《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南燕》《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
        《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三)《通鉴纪事本末·李林甫专政》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窦建德》
        《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
        《通鉴纪事本末·井陉之战》《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二)
        《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二)
        《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二)
        《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通鉴纪事本末·太宗讨龟兹》
        《通鉴纪事本末·肃宗即位于灵武》《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