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轼《小儿不畏虎》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 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 至以首抵触, 庶几①其一惧;而儿痴②, 竟不知。虎亦寻③卒去。意虎④之食人, 先被⑤之以威, 而不惧之人, 威亦无所施欤!(苏轼《小儿不畏虎》有删改)
        【注】①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②痴:这里指天真可爱。③寻:不久。④意:估计。⑤被:施加。
        12.下列选项中, 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洗 
        B.威亦无所施欤:威风
        C.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前面(《狼》) 
        D.乃悟前狼假寐:睡觉(《狼》)
        13.下列选项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
        A.而儿痴, 竟不知
        B.而不惧之人, 威亦无所施欤!
        C.复投之,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D.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每小题3分)
        (1)虎自山上驰来, 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2)少时, 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
        15.同样是面对凶恶的动物带来的危险, 选文中二小儿与《狼》中的屠户一开始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之处?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同反应?并从两者不同的反应中谈谈你的启示。(4分)

         

         
        答案:
        12.C
        13.C
        14.(1)老虎从山上奔驰而来, 妇人急忙沉入水下来躲避它。
        (2)一会儿, 一匹狼径直走了, 其中另一匹狼像狗一样在前面坐着。
        15.选文中的小孩十分淡定、泰然自若, 而屠户一开始有些害怕, 后面战胜了狼则对狼有些藐视。不同反应的原因在于二者对动物的了解程度不一样。启示:在对事情不了解时保持充分敬畏和冷静, 在充分了解之后则想办法应对。


        翻译
        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安置在沙滩上, 而自己去河边洗衣服。老虎从山上跑了下来, 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来躲避老虎, 两个小孩还是像刚才一样在沙滩上玩�!@匣⒆邢傅囟⒆潘强戳撕芫�, 甚至用头来触碰他们, 希望让其中一个能够感到害怕, 可是小孩很天真, 最终还是不知道害怕, 最后, 老虎终于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 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 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轼《士燮论》苏轼《论特奏名》
        《赤壁赋》《武昌九曲亭记》苏轼《石钟山记》
        苏轼《书孟德传后》苏轼《超然台记》(二)
        苏轼《孟轲论》苏轼《盖公堂记》(二)
        苏轼《跋钱君倚书〈遗教经〉》《书唐氏六家书后》苏轼《论子胥种蠡》
        苏轼《论项羽范增》苏轼《凫绎先生诗集叙》
        苏轼《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苏轼《乐毅论》
        苏轼《凌虚台记》苏轼《万石君罗文传》
        苏轼《留侯论》苏轼《黄州安国寺记》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秦废封建》
        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苏轼《刚说》
        苏轼《答李琮书》苏轼《中和胜相院记》
        苏轼《荀卿论》苏轼《养生》
        苏轼《上王兵部书》苏轼《王定国诗集叙》
        苏轼《密州通判厅题名记》苏轼《富郑公神道碑》
        苏轼《醉翁操》(含赏析)苏轼《醉白堂记》
        苏轼《子思论》苏轼《宝绘堂记》
        苏轼《稼说送张琥》苏轼《伊尹论》阅读读练习及答案
        《答毕仲举书》苏轼《盖公堂记》
        苏轼《超然台记》苏轼《牧童评画》
        苏轼《范景仁墓志铭》苏轼《范增论》
        苏轼《答秦太虚书》苏轼《晁错论》
        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苏轼《墨妙亭记》
        《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叶嘉传》苏轼《日喻》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