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勇 惠 王安石 世之论者曰:“惠者轻与, 勇者轻死。临财而不訾①, 临难而不避者, 圣人之所�。又幸�。” 吾曰:不然!惠者重与, 勇者重死。临财而不訾, 临难而不避者, 圣人之所疾, 而小人之行也。 故所谓君子之行者有二焉:其未发也, 慎而已矣;其既发也, 义而已矣。慎则待义而后决, 义则待宜而后动, 盖不苟而已矣。《易》曰:“吉凶悔吝生乎动。”言动者贤、不肖之所以分, 不可以苟尔。是以君子之动, 苟得已则斯静矣。故于义有可以不与不死之道, 而必与必死者, 虽众人之所谓难能, 而君子未必善也;于又有可与可死之道, 而不与不死者, 虽众人之所谓易出, 而君子未必非也。是故尚难而贱②易者, 小人之行也;无难无易而惟义之是者, 君子之行也。 《传》曰:“义者, 天下之制也。”制行而不以义, 虽出乎圣人所不能, 亦归于小人而已矣。季路之为人, 可谓贤也。而孔子曰:“由也好勇过我, 无所取材。”夫孔子之行, 惟义之是。而子路过之, 是过于义也。为行而过于义, 宜乎孔子之无取于其财也。勇过于义, 孔子不�。蚧葜谝�, 亦可知矣。 孟子曰:“可以与, 可以无与, 与伤惠;可以死, 可以无死, 死伤勇。”盖君子之动, 必于义无所疑而后发。苟有疑焉, 斯无动也。《语》曰:多见阙殆③, 慎行其余, 则寡悔。言君子之行当慎处于义尔!而世有言孟子者曰:“孟子之文, 传之者有所误也。孟子之意当曰:‘无与伤惠, 无死伤勇’。”呜乎, 盖亦弗思而已矣! (注)①訾:衡量, 计量。②贱:轻视。③阙殆:不做危险的事。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者轻与, 勇者轻死 轻:不在意, 不在乎 B.言动者贤、不肖之所以分 分:区别 C.而君子未必善也 善:善良 D.制行而不以义 制:控制、约束 15.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临财而不訾 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B.临难而不避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是以君子之动 均之二策, 宁许以负秦曲。 D.勇过于义, 孔子不取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由世人对“勇”“惠”的一般看法, 引出自己对“世之论”截然相反的观点, 足见作者的智慧和勇气。 B.文章之所以颠覆“世之论”, 在于依托了比“勇”“惠”更高的道德规范——义, 以“义”为标杆, 衡量“勇”“ 惠”是否得当。 C.孔子认为自己对于仲由在才德方面一无是处的评价是合宜的, 因为仲由好勇超过他, 而在“义”方面缺少制约。 D.本文语言朴实简洁, 笔力雄�。宦凼鍪币莸洹⑺道硗赋�;结构严谨, 逻辑严密。现实性和针对性较强。 17.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约而成功博也吾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而功不成也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论语》)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未发也, 慎而已矣;其既发也, 义而已矣。 (2)孟子之意当曰:“无与伤惠, 无死伤勇。”呜乎, 盖亦弗思而已矣! 答案: 14.C 15.A 16.C 17.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约//而成功博也/吾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而功不成也/是无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粗 18.(1)君子在没有行动之前很谨慎, 而当他们已经行动了, 就会坚守道义。 (2)孟子的意思是说:“不给予就妨害了惠, 不去死就妨害了勇。”哎, 大概也是没有用脑子思考过吧! 参考译文: 世人讨论说:“惠者不在意送人东西, 勇者不在意死亡。面对财产不去算计, 面临危难不知逃避, 是圣人选拔的对象, 这是君子的行为。” 我认为不是这样。我的观点是:惠者看重送人东西, 勇者看重死亡。面对财产不去算计, 面临危难不知逃避, 这种人是圣人痛恨的对象, 是小人的行为。 因此所说的君子行为有两方面:在没有做的时候很谨慎, 已经做了要坚守道义。谨慎地看它符合道义才行动, 符合道义而且时机允许再去做, 不能苟且。《易经》上说:“吉凶悔恨都从行动中产生出来”, 意思是说, 行动者贤能和不肖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苟且行动。因此君子的行为, 假如能停止就安静下来。所以在义的方面来讲有可以不送东西不去死的方法, 即使有一定送东西一定去死的情况, 即使众人认为难能可贵, 但君子不一定认为好;在义的方面讲有可以送东西可以去死的方法, 却不送东西不去死, 即使众人认为容易做, 而君子却不一定认为不难。因此推崇困难而轻视容易是小人的行为;不考虑困难还是容易, 只是依据道义做事, 这是君子的行为。 《传》说:“义是制约天下的。”制约行为却不按照道义, 虽然是圣人也不能做的事, 也只能归入小人的行列。子路的为人可以说很贤能了, 可孔子说:“仲由喜欢好勇斗狠, 在这方面超过我, 在才能上却一无所取。”孔子行事只坚守道义, 而子路超过了他, 是在义的方面超过他, 行事超出了义的限度, 所以孔子认为他在才德方面一无所取是应该的。勇敢超出道义, 孔子认为不值得效仿, 那么惠超过道义的时候, 也就可想而知了。 孟子说:“可以给, 也可以不给, 给了就妨害惠;可以死, 也可以不死, 死了就妨害勇。”君子的行为一定在道义方面无所疑问才行动, 如果还有疑问, 就不会行动。《论语》上说:“多观察不做危险的事, 谨慎地做其他的事情, 就少有后悔”, 意思是说君子的行为要谨慎地坚守道义!可世上有解释孟子文意的人说:“孟子的文章, 在流传中有了缺误。孟子的意思是说:‘不给与就妨害了惠, 不去死就妨害了勇。’”唉, 这种人简直就是没有用脑子思考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