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辙《贾诩》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
        阅读苏辙《贾诩》(节�。�, 完成8-13题。
        曹公入荆州, 降刘琮, 欲顺江东下, 以取孙氏。贾诩言于公曰:“公昔破袁氏, 今收汉南, 威名远闻, 兵势盛矣!若旧楚之饶, 以飨吏士, 抚安百姓, 江东可以不劳众而定也。”公不用其计, 兵入吴境, 遂败于赤壁。方是时, 孙氏之据江东已三世矣。国险而民附, 贤才为用, 诸葛孔明以为可与为援而不可图。而曹公以刘琮待之, 欲一举而下之, 难哉!使公诚用诩言, 端坐荆州, 使辩士持尺书结好于吴, 吴知公无并吞之心, 未即降, 而其不以干戈相向者可必也。方是时, 刘玄德方以穷客借兵吴。吴既修好于公, 其势必不助刘, 而玄德因可矣。惜乎谋之不善, 荆州既不能守, 而孙、刘皆奋。
        其后公既降张鲁, 下汉中, 刘晔劝公乘胜取蜀, 曰:“刘备, 人杰也, 有度而, 得蜀日浅, 蜀人未附也。今举汉中, 蜀人震骇, 其震而压之, 无不克也。若少缓之, 诸葛亮善治国而为相, 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 蜀人既定, 冯险守要, 不可犯也。”公不从而反, 天下皆惜晔计之不用。
        春秋之际, 楚子重伐�!=镂渥泳戎�, 遇于绕角。楚师还, 晋师遂侵蔡。楚人以申息之师救蔡。晋群帅皆欲战, 智庄子、范文子、韩献子谓武子曰:“吾来救郑楚师不战吾遂至于此既迁戮矣戮而不已又怒楚师战必不克虽克不令若不能克为辱已甚不如还也。”遂全师而归。夫兵久于外, 于一胜而轻与敌遇, 我怠彼奋, 败常十九。古之习兵者, 盖知之矣。
           用兵之难, 盖有怵于外而动者矣。力之所及, 而义不可, 君子不为也;义之所可, 而力不及, 君子不强也。魏文帝始受汉禅, 欲用兵吴、蜀, 问贾诩。诩曰:“吴、蜀虽蕞尔小国, 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 诸葛亮善治国, 孙权识虚实, 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 皆难谋也。用兵之道, 先胜后战, 量敌论将, 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 无权、备对, 以天威临之, 未见万全之势也。”帝不能用, 遂兴江陵之役, 士卒多死。是时帝始受禅, 欲以武功夸示四方, 贪得幸胜, 未暇虑兵败势屈之辱也。魏多谋臣, 盖必有知之者矣, 然皆莫敢言。诩能言之, 可谓不怵于外矣。
        (节选自《栾城后集卷九》)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玄德因可矣蹙:窘迫
        B.有度而迟:迟钝
        C.于一胜而轻与敌遇狃:贪图
        D.皆难谋也卒:终于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若旧楚之饶
        B.兵入吴境
        其震而压之问贾诩
        C.未即降
        D.刘玄德方以穷客借兵
        以天威临之古之习兵者
        10.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5分)
        11.根据文意, 以下人物中不属于“不怵于外”的一个是(3分)
          A. 贾诩      B.刘晔     C.栾武子     D. 魏文帝
        12.请简述贾诩两次向君主进言的内容, 并概括贾诩的用兵之道。(6分)
        13.《论语·述而》中有:“子路曰:‘子行三军, 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 死而无悔者, 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读了《贾诩》(节�。�, 你认为贾诩是一个可以和孔子“行三军”的人吗?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
        二、本大题共6小题, 共24分。
        8.(3分)D
        9.(3分)C
        10.(5分)吾来救郑/楚师不战/吾遂至于此/既迁戮矣/戮而不已/又怒楚师/战必不克/虽克不令/若不能克/为辱已甚/不如还也(断对一处得0.5分)
        11.(3分)D
        12.(6分)
        第一次进言:分析了当前形势, 劝说曹操不要马上攻打东吴, 而应以安抚手段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2分)
        第二次进言:分析敌方在“地利”“人和”上的优势以及我方的劣势, 劝说魏文帝不可马上攻打吴、蜀。(2分)
        贾诩用兵之道:知己知彼, 扬长避短, 不打无把握的仗。(2分)
        13.(4分)答案要点:
        贾诩是能与孔子“行三军”的人。原因:①可以和孔子“行三军”的是“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的人(2分);②贾诩是一个用兵谨慎、谋划周密、以图战之必胜的人(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曹公占据荆州, 迫使刘琮投降, 想要顺长江东下, 来攻打孙权。贾诩对曹公说:“您以前打败了袁氏, 现在攻取了汉水以南的地方, 威名远扬, 军队的声势浩大�。∪绻窘栉羧粘母蝗�, 来供给官兵 , 抚慰安顿百姓, (那么)江东可以不须劳师动众就平定了。”曹公没有采纳他的计策, 率军进攻吴地, 最终在赤壁兵败。正当这时候, 孙氏占据江东已经三代了。地势险要并且百姓归附, 贤才被任用, 诸葛孔明认为可以和(孙权)结盟却不可以图谋(夺取他的地盘)。可是曹公用(对待)刘琮(的办法)对待他, 想要一战就攻下孙吴, 太难了!假使曹公果真采纳贾诩的建议, 稳坐荆州, 派能言善辩的使者拿着(曹操的)书信与孙吴建立友好(关系), 孙吴了解曹公没有兼并侵吞的心思, 即使不立即投降, 他也不会刀兵相见, (这)可以说是一定的。正当这时候, 刘玄德正凭穷途末路者的身份向孙吴借兵。孙吴(如果)已经与曹公缔结友好(关系), 那形势下一定不会帮助刘备, 那么刘玄德就应该(陷于)窘迫了。可惜啊谋划得不好, 荆州没能守�。锶ā⒘醣付己苷穹�。
        那以后曹公迫降了张鲁, 夺取了汉中, 刘晔劝说曹公趁着胜利的气势夺取蜀汉, 说:“刘备是人中豪杰, 有器量却迟钝, 占据蜀地时间较短, 蜀人没有(完全)归附(他)。现在攻占汉中, 蜀人震动惊惧, 趁着他们惊慌失措而镇压他们, 没有不成功的。如果(行动)稍微延缓一些, 诸葛亮善于治理国家并且做了丞相, 关羽、张飞勇冠三军并且做了将军, 蜀人已经安定下来, 凭借险要地势守卫要害之地, (就)不可以(再)攻打了。”曹公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就回去了, 天下都惋惜刘晔的计谋没有被采纳。
        春秋的时候, 楚国子重讨伐郑国。晋国栾武子去救郑国, (两军)在绕角相遇。楚国军队退走, 晋军就进攻蔡国。楚将率领申、息两地的军队救蔡国。晋国的众位将军都想出战, 智庄子、范文子、韩献子对栾武子说:“我们来救郑国, 楚国军队不出战, 我们就来到这里(攻打蔡国), 已经是转移(进攻目标)而杀戮。攻击没有完成, 又激怒楚国军队, 开战(的话)一定打不赢, 即使打赢了也不光彩, 如果不能战胜楚军, 就是更大的耻辱, 不如回去吧。”于是保全军队归国。军队长时间在外(征战), 贪图一次胜利就轻率地与敌人交战, 我方疲惫敌方士气昂扬, 失败常常是十次中有九次。古来熟悉兵法的人, 大概(都)明白这一点啊。
        用兵的难点, 在于被(军情)以外的(因素)影响而(盲目)行动。力量能够达到, 可道义不允许, 君子不打(这样的仗);道义上可以做, 可力量达不到, 君子不勉强打(这样的仗)。魏文帝刚接受汉禅位(的时候), 想对孙吴、蜀汉用兵, 拿这事问贾诩。贾诩说:“吴、蜀虽然都是不起眼的小国, (但都)仗恃地势险阻。刘备有雄才大略, 诸葛亮善于治理国家, 孙权明白虚实大势, 陆逊懂得军事形势。(他们)占据险要地形守卫要害之地, 都很难一下子图谋(得手)。用兵的规律, 先有胜算再出兵, 估量敌人的力量(再)调兵遣将, 所以用兵(的时候)不会失算。我私下里忖度群臣, 没有人是孙权、刘备的对手, 即使借助天子的威势面对敌人, (我也)看不到完全胜利的形势。”魏文帝没有听从(贾诩的话), 于是发动江陵之战, 士兵死伤很多。此时魏文帝刚接受禅位, 想凭借武功向四境炫耀自己的力量, 贪图侥幸得到胜利, 没有时间考虑打败仗(后)(国家)处于劣势的羞辱。魏国(有)很多谋臣, 大概一定有明白这个道理的, 可是都不敢进言 。贾诩能说出这些话, 可以说是不被(军情)以外的(因素)影响而(盲目)行动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古今家戒》叙·《黄州快哉亭记》(二)
        苏辙《南康直节堂记》苏辙《藏书室记》
        《东坡先生墓志铭》《齐州泺源石桥记》
        苏辙《东轩记》苏辙《乞者赵生传》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辙《颍滨遗老传》苏辙《武昌九曲事记》
        苏辙《隋论》苏辙《君术策五》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孟德传》《书《孟德传》后》
        苏辙《史官助赏罚论》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虽有嘉肴》(一)《幼时记趣》(一)
        《隆中对》《出师表》比较(一)《雪竹轩记》
        《刻舟求�!贰吨H寺蚵摹繁冉�《马说》《千里之马》比较
        《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小石潭记》(一)
        《狱中上母书》《爱莲说》(一)
        吴敏树《书谢御史》(二)《陈涉世家》(一)
        《以人为鉴》《青霞先生文集》序
        《桃花源记》《雪窦游志》《方山子传》
        《醉翁亭记》《喜雨亭记》《邹忌讽齐王纳谏》(二)
        《豫让论》《贻赵廷臣书》原文及翻译
        《阅江楼记》《后汉书·桓谭传》
        《强弱之辩》《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