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章得象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
        章得象, 字希言, 世居泉州。得象母方娠, 梦登山, 遇神人授以玉象, 及生, 父奂复梦庭积象笏如山, 故名。长而好学, 美姿表, 为人庄重。进士及第, 为大理评事。
        杨亿以为有公辅器, 荐之。或问之, 亿曰:“闽士轻狭, 而章公深厚有容, 此其贵也。”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 一夕负钱三十万, 而酣寝自如。他日博胜, 得宗谔金一奁;数日博又负, 即反奁与宗谔, 封识未尝发也。其度量宏廓如此。
        迁户部侍郎, 遂拜集贤殿大学士。帝谓得象曰:“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庆历五年, 封郇国公, 徙判河南府, 守司空致仕, 薨。故事, 致仕官乘舆不临奠, 帝特往焉。赠太尉兼侍中, 谥文宪。皇祐中, 改谥文简。
        得象在翰林十二年, 章献太后临朝, 宦官方炽, 太后每遣内侍至学士院, 得象必正色待之, 或不交一言。在中书凡八年, 宗党亲戚, 一切抑而不进。仁宗锐意天下事, 进用韩琦、范仲淹、富弼, 使同得象经画当世急务。富、韩俱少年执政, 颇务兴作。章郇公位丞相, 终日默然, 如不能言。或问郇公:“富、韩勇于事为何如?”曰:“得象每见小儿跳踯戏剧, 不可诃止。俟其抵触墙壁, 自退耳。方锐于跳踯时, 势难遏也。”后富、韩二公, 阅历岁月, 经涉忧患, 始知天下事不可妄有纷更。而王荆公年少气盛, 强项莫敌, 尽取祖宗典制变乱之, 二公不可救止而去, 始叹郇公之贤也。初, 闽人谣曰:“南台江合出宰相。”至得象相时, 沙涌可涉云。(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七十, 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
        B.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
        C.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
        D.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笏,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 用竹片、玉或象牙制成, 上面可以记事。
        B.薨,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或者封王的贵族。
        C.乘舆, 可指乘车或泛指车辆, 也可泛指皇帝用的器物。蔡邕《独断》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后用作皇帝的代称。
        D.翰林, 是我国古代官名, 始设于唐。在明、清两代, 读书人只要考中了进士就可以做翰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得象得名颇为神奇。其母怀着他时, 梦到有神人送她一只玉象;出生后, 其父又梦到庭院里象笏堆积如山, 所以取了这个名。
        B.章得象为人庄重厚道, 气度宽容。这是他得到杨亿举荐和皇帝重用的主要原因。
        C.章得象清正忠诚, 不攀附权贵。宦官气焰很盛的时候, 章得象也不对他们假以辞色。
        D.章得象老成持重, 受人称赞。富弼、韩琦锐意变革时, 他默然不言。后来通过王安石变革, 富、韩二人才真正认识到章得象的贤能。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日博又负, 即反奁与宗谔, 封识未尝发也。
        (2)俟其抵触墙壁, 自退耳。方锐于跳踯时, 势难遏也。
        参考答案
        10.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 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向者”表示时间, 结合“太后”“群臣”“朕”“卿”分析, 排除A项、C项。“职”是职责的意思, 结合句意分析, 排除D项。
        11.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 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 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 翰林是从进士中选拔出来的, 但不能说考中了进士就能做翰林。
        12.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放回原文, 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 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 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 全面理解, 综合分析。B项, 皇帝重用章得象, 是因为其“清忠无所附, 且未尝有所干请”。
        13.(1)(过了)几天, 他赌博又输了, 就把匣子返还给李宗谔, (匣子)上的封条都没有打开。
        (2)等到他撞上了墙壁, 自然就会后退了。在他坚决要跳跃的时候, 那种形势下, (旁人)是很难阻止他的。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 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 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博”译为赌博, “奁”译为匣子, “发”译为打开。
        (2)“俟”译为等到, “锐”译为锐气、勇往直前的气势, “遏”译为阻止。
        章得象传译文
        章得象字希言, 世代居住在泉州。高祖章仔钧, 在闽任建州刺史, 于是全家定居在浦城。章得象母亲正怀孕时, 做梦登山, 遇到神人授予玉象, 到章得象降生时, 其父又梦见家中填积的笏板像山一样高。章得象长大后好学, 体貌优美, 为人庄重。进士及第, 为大理评事、知玉山县, 升任大理寺丞。
        杨亿认为章得象有辅佐王公之才, 向朝廷进行推荐。有人问他, 杨亿说:“闽州人轻率气量狭�。鹿厣詈�, 这是他的可贵之处。”章得象曾经与杨亿在李宗谔家进行戏博, 一晚上输钱三十万, 但章得象照样酣睡自如。又一天戏博获胜, 获得李宗谔一奁金, 数天后又输了, 立即将一奁金交给李宗谔, 奁上的封条都没有开启。他的气量宽宏就是如此。不久, 奉召考试, 为直史馆、安抚京东, 暂代三司度支判官, 多次升任尚书刑部郎中, 出使契丹, 就以兵部郎中的身份任知制诰。第二天, 为翰林学士, 升为右谏议大夫, 以给事中为群官之首, 升任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 接受朝廷诏令兼任侍读学士, 升为同知枢密院事, 升为户部侍郎, 于是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真宗对章得象说“:从前太后执掌朝政, 大臣们的奸邪和正直, 朕都默默地记在心中。你清廉忠诚不依附任何权贵, 而且没有任何私自的要求, 如今任用你, 就是凭的这一点。”陕西用兵, 章得象兼任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兼枢密使, 辞掉所加官职。第二年, 以工部尚书任昭文馆大学士。庆历五年(1045), 授职镇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封为郇国公, 调往河南府, 守司空致仕。去世, 按以往惯例, 致仕官员皇帝不亲自祭奠, 仁宗特地前往。追赠太尉兼侍中, 谥号“文宪”。皇年间(1049~1054), 改谥号为“文简”。
        章得象在翰林十二年, 章献太后执掌朝政, 宦官势力正盛, 太后每次派遣内侍到学士院, 章得象一定脸色严肃接待他们, 有时不说一句话。在中书共八年, 宗党亲戚, 都抑制而不进用。仁宗执意治理天下大事, 任用韩琦、范仲淹、富弼, 让他们与章得象共同管理策划当世最急需的事务, 章得象没有任何建树, 御史孙抗多次上奏言说, 但章得象仍然若无其事地任官。不久十人上奏请求罢免章得象, 仁宗不得已, 同意了此事。起初, 闽人的歌谣说“:南台江汇合就要出宰相。”到章得象任宰相时, 南台江中沙子上冒可以继续渡水。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杨业传》《苏轼徙知徐州》
        《程门立雪》《宋史·宋绶传》
        《宋史·钱惟演传》《宋史·薛居正传》
        《宋史·吕端传》《宋史·王鼎传》
        《宋史·叶清臣传》《宋史·李允正传》
        《宋史·辛弃疾列传》《宋史·郭浩传》
        《宋史·侯可传》《宋史·洪咨夔传》
        《宋史·康保裔传》《宋史·刘汲传》
        《宋史·刘珙传》《宋史·吕公著传》
        《宋史·苏轼列传》《宋史·黄庭坚传》
        《宋史·富弼传》《宋史·杨邦乂传》
        《宋史·莫濛传》《宋史·张洞传》
        《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报任安书》
        《爱莲说》(二)《三峡》阅读及答案(二)
        《鲁人身善织屦》《爱莲说》《梅花草堂集》
        《熊鼎传》《曾子易箦》
        《孔雀东南飞》《杨烈妇传》(一)
        《杨烈妇传》(二)《柳敬亭传》
        《河中石兽》(一)《有盲子道涸溪》
        《荀子·非相》《拟论姚莹功罪状》
        《高祖本纪》《况钟传》
        《文章繁简》《瓶庵小传》
        《魏书·李冲列传》《晋书·吾彦传》
        《宋史·宋绶传》《刑赏忠厚之至论》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