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曾巩《宜黄县县学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6~9题。
        宜黄县县学记
        (宋)曾  巩
        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 至于修身国家天下之大体, 皆自学出, 而无斯须去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支者, 必使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 必使其要于终。驯之以自然, 而待之以积久。噫!何其至也。故其俗之成, 则刑罚;其材之成, 则三公百官得其士;其为法之永, 则中材可以守;其入人之深, 则虽更衰世而不乱。为教之极至此, 鼓舞天下, 而人不知其从之, 岂用力也哉!  
        及三代衰, 圣人之制作尽坏, 千余年之间, 学有存者, 亦非古法。人之体性之举动, 唯其所自肆, 而临政治人之方, 固不素讲。士有聪明朴茂之质, 而无教养之, 则其材之不成, 固然。盖不学未成之材, 而为天下之吏, 又承衰弊之后, 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 贼盗刑罚之所以积, 其不以此也欤!  
        宋兴几百年矣。庆历三年, 天子图当世之务, 而以学为先, 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而方此之时, 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士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 以群聚讲习。其明年, 天下之学复废, 士亦皆散去。皇佑元年, 会令李君详至, 始议立学。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 莫不相励而趋为之。故其材不赋而, 匠不发而多。其相基会作之本末, 总为日若干而已, 何其周速也!当四方学废之初, 有司之议, 固以谓学者人情之所不乐。及观此学之作, 在其废学数年之后, 唯其令一唱, 而四境之内响应, 而图之如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 其果然也与?   
         宜黄之学者, 固多良士;而李君之为令, 威行爱立, 讼清事举, 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时, 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 作为宫室教肄之所, 以至图书器用之须, 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虽古之去今远矣, 然圣人之典籍皆在, 其言可考, 其法可求, 使其相与学而明之。若夫正心修身, 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 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 则一县之风俗成, 人材出矣。教化之行, 道德之归, 非远人也, 可不勉与!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其记之。
        (选自《曾巩集》, 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刑罚                     措:搁置
        B.圣人之制作尽坏                制作:创设的教育制度
        C.故其材不赋而              羡:(令人)羡慕
        D.而无教养之                   渐:熏陶
        7.下列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至于修身国家天下之大体    輮以
        B.盖不学未成之材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C.何其周速也                   穷益坚
        D.唯其令一唱                师道不传也久矣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教之极至此, 鼓舞天下, 而人不知其从之, 岂用力也哉!(4分)
            译句:                                                           _________
        (2)仁政之所以不行, 贼盗刑罚之所以积, 其不以此也欤!(4分)
        译句:                                                           _________
        9. 本文中, 曾巩认为教育的功能有哪些?请概括说明。(4分)
                                                                          _________
         
         
         
        答案:
        6.C 羡, 多余。
        7.D(A.“为”, 治理/成为;B.“以”, 用/因为;C.“且”, 并且、又/却D, “之”, 助词,主谓间取独)
        8. (1)译文:进行教化(教育)的极限达到这样的地步, 鼓舞天下人, 但人们却意识不到(不知道)自己跟着它走, 哪里用得着用强制手段(强力)�。�
        (“为教”“极”“其”“用力”各1分)
        (2)译文:仁政不能推行的原因, 贼寇强盗案件累积的原因, 难道不是因为这些吗?
        (“所以”“刑�!薄耙浴备�1分, 判断句式1分)
        9.曾巩认为教育的功能:小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举止, 修身齐家;大可以改善社会风气, 推行仁政。(1点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大凡人的起居、饮食、动作这一类的小事, 直至修身养性、管理国家的本领, 都从学习中得来, 而且片刻也离不开学习。那些耳目和四肢要做的事情, 一定要让它和内心协调一致;在开始就谨慎对待的地方, 必然要把它贯彻到底。根据习性使他们循序渐进, 用日积月累的良好习惯促使他们成功。哎呀, 这是多么周到�。∷粤己玫姆缙纬芍�, 刑法就搁置不用了;那样的人才培养成功, 三公、百官就有了可用的文人;把它作为法式坚持不懈, 中等资质的人就可以做到安分守己;它深入人心, 即使经历衰败的年代, 人们也不会动乱。进行教化(教育)的极限达到这样的地步, 鼓舞天下人, 但人们却意识不到(不知道)自己跟着它走, 哪里用得着用强制手段(强力)�。�
        等到夏商周三代衰落之后, 圣人创设的教育制度全部被破坏。一千多年之间, 虽然教育有存留的, 但也不是古代的方法了。人们的本性举止, 只管随心所欲。当官治理民众的方法, 本来就一向没有研讨练习。读书人具备聪明厚道的资质, 如果没有受到教育的熏陶, 那么他们就不能成才, 确实如此。用那些尚未成就的人才去做天下的官吏, 又处在世道哀微凋敝之后!去治理没有受过教化的百姓。哎呀!仁政不能推行的原因, 贼寇强盗案件累积的原因, 难道不是因为这些吗?
        宋朝建立几百年了。庆历三年, 天子考虑当世的事情, 把振兴教育当做首要事务, 因此天下各地的学校才得以设立。但这个时候, 抚州的宜黄县仍然没有学�!D切┒潦榈难ё用嵌家黄鸺木釉谥莞难@�, 聚集在一起, 讲论演习。第二年, 天下各地的学校再次废止, 学子们也就离散而去。皇佑元年, 适逢县令李详到任, 才商量设立学校, 而县中读书人某某和他的追随者(门徒), 都以为在这件事情上要发奋努力, 没有人不互相勉励, 争着去做兴办学校这件事。所以所需建材不摊派还有剩余, 工匠不征调却有超额。它选地址, 并行施工, 从头到尾, 一共采用若干天。这是多么周到又迅速的�。〉备鞯匮8誡刚废弃, 官员在讨论兴办学校的时候, 坚定地认为读书人从内心是不想学习。等到看这所学校的创办, 在它被废弃多年之后, 只是它的县令一个倡议, 全县内的百姓就立即响应, 而且付诸实施都像是害怕来不及。那么那些说人们不想学习的话,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宜黄县求学的人中本来就有很多优秀的学子。而李君担任该县县令, 威望得到树立, 仁爱得到彰显, 诉讼平息, 政事大有起色, 他的管理又好。趁着好县令在任的时候, 如果随着当地向往习、发奋读书的风气, 那么, 建成的房屋校舍这些场所, 以至图书、器物、用具这些必需品, 没有不是用来培养据有良好资质的学予的。尽管古代距离现在很遥远了, 但是圣人的典籍依然存世, 他们的言论还可以考据, 他们制定的那些法则已然可以求�。醚ё用枪餐安⒗斫馑�。如果使内心纯正, 修养好自身, 推广到一家;一家的品行得到修明, 再推广到乡里邻里、同一族的亲戚中去。这样, 整个县里的风俗就会形成了, 人才就涌现出来。教化的推行, 道德的归属, 并不远离人世啊。能够不勉励吗?宜黄县的学子来请求说:“希望有一篇记。”我于是就记写下这篇记。
         
         
         



        相关文言文练习
        《墨池记》《墨池记》(二)
        曾巩《学舍记》《送李材叔知柳州》
        曾巩《唐论》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邪正辨》曾巩《洪渥传》
        曾巩《书魏郑公传后》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
        曾巩《与孙司封书》曾巩《筠州学记》
        曾巩《谢杜相公书》曾巩《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
        曾巩《南轩记》曾巩《醒心亭记》
        曾巩《菜园院佛殿记》曾巩《刑赏论》
        曾巩《戚元鲁墓志铭》《陈公神道碑铭》
        《越州鉴湖图》序曾巩《秃秃记》
        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曾巩《广德湖记》
        《柳子厚墓志铭》《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者》
        《宋史·赵抃\传》《元史·陈思济传》
        《宋史·李椿传》苏洵《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越王勾践世家》欧阳修《画舫斋记》
        《宋史·薛奎传》《宋史·慈圣光献曹皇后列传》
        《后汉书·王丹传》《宋史·李光传》
        《送宜黄何尉序》《明史·李梦阳传》
        《出师表》(二)柳宗元《黔之驴》
        《包拯传》《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晋书·张翰传》袁宏道《湘湖》
        《三国志·贾诩传》《齐州泺源石桥记》
        欧阳修《卖油翁》《岳阳楼记》(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