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旧五代史·王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旧五代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王建, 字光图, 陈州项城人。唐末, 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 悬赏以募之, 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初, 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 鹿晏弘与建各一都校也。建与别将韩建友善, 晏弘猜二建, 伪待之厚, 引入卧内。二建惧, 夜登城慰守陴者, 月下共谋所向, 因率三千人趋行在, 僖宗嘉之, 赐与巨万。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 谋于监军田令孜, 令孜飞书招建,建大喜。或谓敬瑄曰:“彼建雄心, 终不居人之下, 公如以将校遇之, 是养虎自贻其患也。”敬瑄惧, 乃遣人止建, 遽修城守。建怒, 遂据汉州, 领轻兵至成都。时光启三年。居浃旬, 建尽取东川之众, 设梯冲攻成都, 三日不克而退, 复�:褐�。月余, 大剽蜀土, 十一州皆罹其毒, 民不聊生。
        建军势日盛, 复攻成都, 敬瑄患之, 顾彦朗亦惧侵己。昭宗即位, 彦朗表请雪建, 移敬瑄他镇, 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 以代敬瑄。敬瑄不受代, 天子怒, 命顾彦朗、杨守亮讨之, 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 董其部兵。及王师无功, 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 不如从而赦之, 相公盍归朝觐, 与主上画之。”昭度持疑未决。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 脔而食之。建徐启昭度曰:“盖军士乏食, 以至于是耶!”昭度大惧, 遂留符节与建, 即日东还。月余, 敬瑄启关迎建, 以蜀帅让之, 建乃自称留后。移敬瑄于雅州安置, 既行, 建令人杀之于路。
        建雄猜多机略, 意常难测, 既有蜀土, 复欲窥伺东川。大顺末, 建出师攻梓州, 自此军锋益炽。天复初, 建外修好于汴, 指凤翔李茂贞罪状, 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 且言坚壁勿和, 许以出师赴援, 因分命诸军攻取兴元。比及梁祖解围, 茂贞山南诸州皆为建所有。或劝建因取凤翔, 建曰:“茂贞虽常才, 然名望宿素, 适宜援而固之, 为吾盾卤耳。
        及梁祖开国, 蜀人请建行刘备故事。建自帝于成都, 改元永平。在位十二年, 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五代史·僭伪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B.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C.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D.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珙弃城而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在, 即“行在所”, 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B. 节度使, 官名。宋代正式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 因受职之时, 朝廷赐以旄节而得名。节度, 意为节制调度。
        C.符节, 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 合之以验真假。
        D.故事, 旧事, 以往的事情。也可指先例, 成法, 旧日的典章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建对出任壁州刺史一职很不满意, 他纠集豪强势力攻下阆州, 又进攻利州, 利州刺史弃城而逃。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很担忧王建进犯。
        B.王建调来东川全部兵力, 架云梯冲击进攻成都, 未攻下, 再据守汉州。一个多月, 大肆抢劫蜀地, 民不聊生。
        C.王建杀了韦昭度的心腹官吏, 陈敬瑄因害怕将蜀帅职位让给王建, 并向朝廷陈述此事。朝廷调任陈敬瑄为雅州安置, 在赴任途中, 被王建杀死在路上。
        D.王建疑心重又足智多谋, 他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 指责李茂贞的罪状, 暗地又与李茂贞秘派使者交往, 并要他坚守城墙, 不向梁太祖妥协。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 不如从而赦之, 相公盍归朝觐, 与主上画之。”
        译文:
        (2)或劝建因取凤翔, 建曰:“茂贞虽常才, 然名望宿素, 适宜援而固之, 为吾盾卤耳。”
        译文: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19分)
        10.答案:D
        11.答案:B(应为:唐代)
        12.答案:C(杀死韦昭度心腹的是王建的军士, 向朝廷陈述此事的是王建。)
        13.答案:(1)王建对韦昭度说:“与其劳累军队来征伐蛮族地区, 不如顺从而赦免他们, 你为何不回去朝见皇上, 与皇上合谋计划?”(划线处各1分, 大意1分)
        (2)有人劝王建趁机攻取凤翔, 王建说:“李茂贞虽然才能平常, 但他是名高望重的老辈, 适当给予支持让他存在, 可作为我们的屏障。” (划线处各1分, 大意1分)
        附:文言文翻译
        王建, 字光图, 陈州项城人。唐朝末年, 加入忠武军。秦宗权盘踞蔡州, 悬重赏来招募他, 王建才从行伍之间得以补任军候。当初, 杨复光将忠武军八千人分为八都, 鹿晏弘与王建各为一都校尉。王建与另一将领韩建很友好, 鹿晏弘猜疑这两人, 假装对待他们优厚, 引进自己寝室内。两人害怕, 夜晚爬上城墙告慰守卫城墙的士兵, 在月下一起商量出路, 于是率领三千人投奔皇帝出行所在的地方, 僖宗嘉许他们, 赐给巨额财富。
          光启初年, 任命王建为壁州刺史。王建在郡任上也不安分, 因而聚合豪强滑寇, 得到八千部下, 寇犯阆州, 攻陷了它, 又进攻利州, 刺史王珙弃城而逃。西川节度使陈敬瑄担忧, 与监军田令孜商量, 田令孜飞快地传信招王建。王建非常高兴。有人对陈敬瑄说:“那王建野心勃勃, 终将不居于人下, 您如果以将校对待他, 是养虎留下祸患。”陈敬瑄害怕了, 就派人拦阻王建, 急忙修筑城防。王建大怒, 就占据汉州, 率领轻装士兵到成都, 这时是光启三年。住下才一二十天, 王建调来东川全部的兵力, 架长梯冲击进攻成都, 三天没攻下而退回, 再据守汉州。一个多月, 大肆抢劫蜀地, 十一州都遭受他的荼毒, 民不聊生。
          王建兵力一天天壮大, 又进攻成都, 陈敬瑄害怕他, 顾彦朗也怕他侵犯自己。唐昭宗即位, 顾彦朗上表请求洗刷王建罪名, 调动陈敬瑄镇守他方, 于是诏令宰臣韦昭度统率蜀地, 以代替陈敬瑄。陈敬瑄不接受替代, 天子大怒, 命令顾彦朗、杨守亮征讨他, 这时韦昭度任命王建为牙内都校, 掌管他部下兵马。到皇室军队不得取胜时, 王建对韦昭度说:“与其劳累军队来征伐蛮族地区, 不如顺从而赦免他们, 您何不回去朝见皇上, 与皇上合谋计划?”韦昭度迟疑未决。一天, 王建暗地里叫军士在行府门外抓住韦昭度的心腹官吏, 把他斫成肉块吃掉, 王建慢慢启发韦昭度说:“是因为军士没有粮食, 才至于这样了!”韦昭度大为惊骇, 于是留下符节交给王建, 当天就向东返回朝廷。一个多月后, 陈敬瑄打开城门迎接王建, 将蜀帅职位让给他, 王建于是自称为留后, 上表陈述这件事。调陈敬瑄到雅州安置, 当陈敬瑄上路后, 王建令人将他杀死在路上。
        王建疑心特重而又足智多谋, 难以测知他的心意。已经拥有了蜀地, 还想图谋东川。大顺末年, 王建出兵进攻梓州, 从此军势更加强盛。天复初年, 王建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 指责凤翔李茂贞的罪状, 暗地里又与李茂贞秘密派使者交往, 并要李茂贞坚守城墙不要妥协, 答应出兵奔赴支援, 于是分别命令各路军队攻占兴元。到梁太祖解除对凤翔的包围时, 李茂贞的山南各州都被王建占有。有人劝王建趁机攻取凤翔, 王建说:“李茂贞虽然才能平常, 但他是名高望重的老辈, 适当给予支持让他存在, 可作为我们的屏障。”
        当梁太祖建国时, 蜀人请王建仿照刘备的先例, 王建便在成都自称为蜀国皇帝, 改年号叫永平。在位十二年, 年七十二岁去世。



        相关文言文练习
        《旧五代史·王瑜传》《旧五代史·李琪传》
        《旧五代史·梁书·李珽传》《旧五代史·克宁传》
        《旧五代史·王审知传》《旧五代史·李愚传》
        《旧五代史·刘词传》《旧五代史·赵光逢传》
        《旧五代史·王晏球传》《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一》
        《旧五代史·龙敏传》《旧五代史·李琪传》(二)
        《旧五代史·庄宗传》《旧五代史·钱镠传》
        《谨饬》李东阳《医戒》
        《史记·苏秦列传》《甘罗列传》
        《清史稿·陶元淳》《送李愿归盘谷序》
        《晋书·周访传》《三国志·高柔传》
        《明史·王宪传》《宋史·苏轼列传》
        苏轼《日喻》《三国志·魏书·陈矫传》
        苏辙《藏书室记》《荆溪集》序
        《君子之自行也》《稗史集传·陈谦》
        《旧唐书·颜杲卿传》《寡人之于国也》
        《史记·管晏列传》(二)《明史·归有光传》
        顾炎武《书吴、潘二子事》《后汉书·何敞传》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宋史·黄庭坚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