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冯道字可道, 瀛州景城人也。事刘守光为参军, 守光败, 去事宦者张承业。承业监河东军, 以其文学荐之晋王。当晋与梁夹河而军, 道居军中, 为一茅庵, 不设床席, 卧一束刍而已。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 道不能却, 寘之别室, 访其主而还之。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其人后来愧谢, 道殊不以为德。天成、长兴之间, 岁屡丰熟, 中国无事。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 奉使中山, 遇井陉之险, 惧马蹶失, 不敢怠于衔辔, 及至平地, 谓无足虑, 遽跌而伤。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 居安者患生于所忽, 此人之常情也。”明宗问曰:“天下虽丰, 百姓济否?”道曰:“谷贵饿农, 谷贱伤农。”水运军将于临河县得一玉杯, 有文曰“传国宝万岁杯”, 明宗甚爱之, 以示道, 道曰:“此前世有形之宝尔, 王者固有无形之宝也。仁义者, 帝王之宝也。故曰:‘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明宗武君, 不晓其言, 道已去, 召侍臣讲说其义, 嘉纳之。道前事九君, 未尝谏诤。世宗初即位, 刘旻攻上党, 世宗曰:“刘旻少我, 谓我新立而国有大丧, 必不能出兵以战。且善用兵者出其不意, 吾当自将击之。”道乃切谏, 以为不可。世宗曰:“刘旻乌合之众, 若遇我师, 如山压卵。”道曰:“陛下做得山定否?”世宗怒, 卒自将击旻, 果败旻于高平。世宗取淮南, 定三关, 威武之振自高平始。其击旻也, 鄙道不以从行, 以为太祖山陵使。葬毕而道卒, 年七十三, 谥曰文懿, 追封瀛王。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 及为大臣, 尤务持重以镇物, 益以旧德自处。道事四姓十君, 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 而喜誉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冯道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 B.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 C.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 D.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 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 行加冠礼, 取字并取号, 以便于平辈或后辈称呼, 表示尊重。 B.中国, 指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由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也可指京都地区。本文取前意。 C.天成, 指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皇帝即位时或在位间改换年号称之为“改元”。 D.山陵使, 古代皇帝死亡, 葬地所在称山陵, 山陵使掌皇帝丧葬之事, 多由大臣临时兼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冯道刻苦节俭、坚守操行。当晋梁双方对峙时, 冯道能够在茅屋中卧草而眠, 对于将领赠送的抢来的女子也能返还原主。 B.冯道做事审慎、居安思�!C娑粤攴崾�, 他善用出使中山的亲身经历来委婉劝说皇帝要注意谷贱伤农的情况, 获皇帝肯定。 C.冯道不惧君威, 敢于谏言。冯道之前虽不曾直言规劝过皇帝, 但在刘旻攻打上党时, 他却犯颜直谏, 从而遭到新帝嫌弃。 D.冯道德才兼备, 广被称誉。冯道年轻时凭借才华得以升职, 后为人稳重, 虽然历侍四姓十君, 但依旧因为德行受到景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 居安者患生于所忽, 此人之常情也。(4分) (2)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 及为大臣, 尤务持重以镇物。(4分) 14.《尚书》有言“德惟善政, 政在养民”, 根据文章概括冯道做了哪些事体现了这一观点?(3分) 答案: 10.D 11.A 12.B 13.(1)凡是身历险境的人忧虑深远而获得保全, 身处安稳状态的人容易在疏忽的地方 生祸患, 这是人之常情。 (①“蹈”翻译为“经历”“处于”即可得1分, 考生若不知道如何翻译, 可由后文“居安者”与“蹈危者”相对, 由“居”来进行推断。②“全”译为“保全”1分。③判断句式1分。④语意通畅1分。) (2)冯道年轻时就能匡正自己的行为而获得世人的称赞, 等到担任大臣后, 尤其致力于稳重地处事待物。 (①“矫”译为“纠正、改正、匡正”类似意思为1分。②“取称”译为“获得称赞”1分。③“务”译为“从事、致力于”1分。④语意通顺1分。) 14.①饥荒时拿出钱财周济百姓, 帮荒田不耕的人耕种。②丰收之年婉谏皇帝要居安思危, 防止谷贱伤农。③借玉杯之事劝导皇帝以仁德治理天下。(每条1分, 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冯道字可道, 瀛州景城人, 侍奉刘守光任参军, 刘守光失败后去侍奉宦官张承业。张承业监理河东军, 因为他有文学才能而向晋王推荐他。当晋和梁在黄河两岸驻军时, 冯道在军中时, 建一茅屋, 没有铺床席, 就躺在一堆草上睡觉而已。有将领抢来别人的美女送给冯道, 冯道不能推脱, 就把她安置在别的房屋中, 查访她的主人而送她回去。他解除学士的职务在景城为父亲服丧, 遇上饥荒年, 拿出所有的财物周济乡里, 而在野外耕作, 亲自背柴打草。有荒着田不耕种, 以及无力耕种的人, 冯道趁晚上去偷偷为他们耕种。田主后来羞愧告谢, 冯道并不认为有什么恩德。天成、长兴年间, 连年五谷丰登, 中原无事。冯道曾告诫唐明宗说:“我任河东掌书记时, 奉命出使中山, 经过险要的田间小路时, 怕马绊倒, 不敢放松马勒和缰绳。到平地后以为不必担心, 却突然跌倒受伤。凡是身历险境的人忧虑深远而获得保全, 身居平安的人, 祸患就生于疏忽, 这是人之常情。”唐明宗问道:“天下虽然丰收, 百姓受益吗?”道说:“粮食贵了就会让农夫挨饿, 粮食贱了就会损伤农夫的利益。”负责水运的军队将士在临河县得到一双玉杯, 杯上有文“传国宝万岁杯”, 唐明宗很喜欢这个玉杯。给冯道看, 冯道说:“这不过是前代有形的宝物罢了。称王的人原本有无形的法宝, 仁义就是帝王的法宝, 因此说, 大宝是帝位, 怎样保持帝位, 叫做仁。”唐明宗是个武人出身的君主, 不懂他的话。冯道离去后, 召来侍臣替他讲解冯道说的意思, 称许并接受了。冯道以前侍奉九个君主都不曾直言规劝。周世宗刚登位, 刘旻进攻上党。周世宗说:“刘旻小看我, 以为我刚登位而国家有大丧, 必定不能出兵迎战, 而且善于用兵的人常常出其不意, 我应当亲自率兵攻打他。”冯道于是恳切劝阻, 认为不行。周世宗说:“刘旻的军队是乌合之众, 如果遇上我的军队, 就像高山压在鸟蛋上一样。”冯道说:“陛下能使山不动吗?”周世宗发怒, 最终还是亲自率兵攻打刘旻, 果然在高平打败刘旻。周世宗攻取淮南, 平定三关, 威武精神的振奋就从高平开始。他攻打刘旻, 看不起冯道, 不让他随行, 任命他为周太祖山陵使, 安葬完周太祖后, 冯道就死了, 享年73岁, 谥号叫文懿, 追封为瀛王。冯道年轻时就能匡正自己的行为而获得世人的称赞, 等到担任大臣后, 尤其致力于稳重处事待物, 越来越以旧德自居。侍奉四姓十个君主, 但当时的世人无论贤愚都景仰冯道为元老, 而喜欢称誉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