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武帝平两越》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汉武帝建元六年秋八月, 闽越王郢兴兵击南越边邑, 南越王守天子约, 不敢擅兴兵, 使人上书告天子。于是天子多南越义, 大为发兵, 遣大行王恢出豫章, 大农令韩安国出会稽, 击闽越。淮南王安上书谏曰:“陛下临天下, 布德施惠, 天下摄然, 人安其生, 自以没身不见兵革。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陛下以四.海.为境, 生民之属, 皆为臣妾。垂德惠以覆露之, 使安生乐业, 则泽被万世, 传之子孙, 施之无穷, 天下之安, 犹泰山而四维之也。臣安窃恐将吏之以十万之师为一使之任也。”是时, 汉兵遂出, 未逾岭., 闽越王郢发兵距险。其弟馀善乃与相、宗.族.谋曰:“王以擅发兵击南越不请, 故天子兵来诛。汉兵众强, 即幸胜之, 后来益多, 终灭国而止。今杀王以谢天子, 天子听罢兵, 固国完, 不听乃力战, 不胜即亡入�!!苯栽�:“善。”即杀王, 使使奉其头致大行。大行乃超然客公众号以便宜案兵, 告大农军, 而使使奉王头驰报天子。诏罢两将兵。春三月壬午, 天子闻南越反, 六年冬, 楼船将军杨仆入越地, 先陷寻斄, 破石门, 挫越锋, 以数万人待伏波将军路博德至俱进。会暮, 楼船攻败越人, 纵火烧城。伏波为营, 遣使者招降者, 赐�。罚�, 复纵令相招。黎旦, 城中皆降。吕嘉夜亡入�!3垡搴钏⒁估杀聪�, 南越已平矣。初, 东越王馀善上书, 请以卒八千人从楼船击吕嘉。兵至揭阳, 以海风波为解, 不行, 持两端, 阴使南越。杨仆上书“愿便引兵击东越”。不许。馀善闻楼船请诛之, 汉兵临境, 乃遂反。是时太农张成弗敢击, 却就便处, 坐畏懦诛。上乃遣楼船将军杨仆出武林, 中尉王温舒出梅岭, 以击东越。元封元年冬十月, 兵入东越境。楼船将军斩徇北将军。越建成侯敖与繇王居股杀馀善, 以其众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平两越》)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B.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C.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D.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海, 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 故称四方为“四�!�, 泛指天下各处。
        B.岭, 特指大庾岭等五岭, 位于五岭以南的广东、广西一带称为“岭南”。
        C.宗族, 一种社会单位, 指同一父系的家族或同一父系家族的所有成员。
        D.印绶, “印”指印信, “绶”指系印信的丝带, 印绶也用以借指官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闽越王攻打南越边邑, 南越王向汉武帝上书告急。汉武帝赞赏南越王守信义, 大举发兵援救南越。
        B.面对生死存亡的危局, 馀善展现了长远的政治眼光和快速决断的能力, 杀死闽越王, 向朝廷谢罪。
        C.南越造反, 楼船将军杨仆、伏波将军路博德及驰义侯接连出击, 大获胜利, 南越叛乱最终被平定。
        D.由于东越首鼠两端, 楼船将军杨仆请求攻打东越, 不被允许。后来东越果然反叛, 杨仆又奉命攻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汉兵众强, 即幸胜之, 后来益多, 终灭国而止。(4分)
        (2)是时太农张成弗敢击, 却就便处, 坐畏懦诛。(4分)
        14.淮南王刘安反对汉武帝出兵闽越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 D [解析]今方内无狗吠之警, 而使陛下甲卒死亡, 暴露中原, 沾渍山谷, 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 朝不及夕, 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11. C [解析]宗族, 指同一父系的家族, 也指同一父系家族的所有成员, 但不包括出嫁的女性。
        12. C [解析]文中说“驰义侯所发夜郎兵未下, 南越已平矣”, 驰义侯未参与战斗。
        13. (1)汉军众多而强大, 即使侥幸战胜他们, 后面派来的军队会更多, 直到消灭我们的国家才会停止。
        【评分标准】4 分。“众”, 众多。“幸”, 侥幸。“后来”, 后面派来的军队。每点1 分, “终灭国而止”句意1 分, 意思对即可。
        (2)这时候太农令张成不敢进攻, 退到有利的地方, 因犯了畏惧敌人、怯懦软弱的罪被杀。
        【评分标准】4 分。“却”, 退却。“便”, 有利, 便利。“坐”, 因犯……罪。“诛”, 被诛杀。每点1 分, 意思对即可。
        14. ①天下太平, 很久没有发生战争。②战争给士兵和边境百姓带来灾难。③天子应广施恩德, 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评分标准】3 分。每点1 分, 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汉武帝建元六年秋天八月, 闽越王郢发兵攻打南越边邑。南越王遵守天子的约束, 不敢擅自发兵回击, 派人上书告天子。因此汉武帝赞赏南越王守信义, 为他调动大量的兵力。派遣大行令王恢领兵从豫章出发, 大农令韩安国从会稽出发, 攻击闽越。淮南王刘安呈上谏书, 说道:“陛下君临天下, 广布德行, 普施恩惠, 天下太平, 人人安居乐业, 都认为有生之年见不到战争。现在四境之内, 没有狗叫的警兆却要让陛下的士卒死亡, 尸骨暴露在原野, 血液沾湿了山谷, 边境上的百姓为此要把城门早闭晚开, 还担心从早上活不到晚上, 我认为陛下应该重视这些现象。陛下把四海作为边境, 所有的人民都是你的臣下仆妾。您只要广施恩德来关照他们, 使人民能够安生乐业, 那么您的恩泽流传万世, 传给子孙, 施行恩惠直到永远, 天下的安定, 就好像是四面联系起超然客公号来的泰山一般。我担心派将遣兵动用十万大军只能干一位使臣的事情。”这时候, 汉朝已经出兵, 但还没越过阳山岭。闽越王郢就派出军队在险要的地方对抗汉朝军队。郢的弟弟馀善就和丞相及宗族之人商量说:“我们的国王因为擅自发兵攻打南越, 没有向天子请示, 所以天子派兵来讨伐。汉军众多而强大, 即使侥幸战胜他们, 后面派来的军队会更多, 直到消灭我们国家才会停止。现在把国王杀了来向天子谢罪, 天子听从我们的请求, 就能停止战争, 我们的国家必定会完整保存下来。不听从我们的请求, 我们就奋力战斗, 要是不能取胜, 我们就逃到海里去。”大家都说:“好。”于是就杀死了郢, 派使者带着他的头送给了大行令王恢。王恢就用灵活方便的方式停止了军事行动, (并把情况)告知了大农令韩安国, 又派使者携带王的人头急驰长安, 报告天子。天子下诏书, 让王恢和韩安国的军队停止军事行动。春三月初四这一天, 天子听说南越反了, (元鼎)六年冬, 楼船将军杨仆进入越境。首先攻陷寻斄, 打下石门, 挫败了越军的锐气, 领着数万人等待伏波将军路博德大军到来一同前进。趁天黑的时候, 楼船将军打败越人, 纵火烧城。伏波将军设置营地, 派使者去招纳投降的敌人, 赐给印绶, 又放回去教他们再招引降人。第二天黎明时, 城内的人都投降了。吕嘉在夜间逃亡到海上。驰义侯所带的夜郎兵还未到, 南越已经平定了。起先, 东越王馀善上书, 请求率领战士八千人跟着楼船将军攻击吕嘉。待到他的军队到达揭阳时, 他就以海上出现大风巨浪为借口, 不再向前进军, 采取观望的态度, 暗中又派使者与南越联系。楼船将军杨仆向天子上书, 同意乘便领兵去攻打东越。天子没有同意。馀善听说楼船将军请求讨伐他, 而且汉军已经进逼东越边境, 于是他就造反。这时候太农令张成不敢进攻, 退到有利地方, 因犯了畏惧敌人、怯懦软弱的罪被杀。汉天子于是派遣楼船将军杨仆从武林动身, 中尉王温舒从梅岭动身, 来攻打东越。元封元年冬天十月, 军队进入东越境内。楼船将军杀了徇北将军, 东越的建成侯敖和繇王居股杀死了馀善, 率领他的部下投降。
         



        相关文言文练习
        《通鉴纪事本末·豪杰灭秦》《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通鉴纪事本末·巫蛊之祸》
        《通鉴纪事本末·贾后乱政》《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南燕》
        《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三)
        《通鉴纪事本末·李林甫专政》《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窦建德》《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
        《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通鉴纪事本末·井陉之战》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二)《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
        《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二)《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二)《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通鉴纪事本末·太宗讨龟兹》《通鉴纪事本末·肃宗即位于灵武》
        《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
        《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