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林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林聪, 字季聪, 宁德人。正统四年进士。景泰元年进都给事中。时方多故, 聪慷慨论事, 无所讳。中官单增督京营有宠, 朝士稍忤者辄遭辱。家奴白昼杀人, 夺民产, 侵商税。聪发其奸, 下诏狱。获宥。增自是不敢肆。
        四年春, 上言夺情非令典, 请永除其令。帝纳之。正统中, 福建银场额重, 民不堪。聪恐生变, 请轻之。时弗能用, 已果大乱。及是复极言其害, 竟得减免。先是, 吏部尚书何文渊以聪言下狱, 致仕去。吏部除副使罗篪为按察使, 参政李辂、佥事陈永为布政使。聪疏争之, 并言山西布政使王瑛老, 宜罢。篪等遂还故官, 瑛致仕。
        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诸司惮聪风裁, 聪所言, 无敢不奉行者, 吏部尤甚。英宗复辟, 超拜左佥都御史, 出振山东饥, 活饥民百四十五万。还进右副都御史, 以便宜, 擒戮渠魁数人, 余悉解散。母忧起复, 再辞。不许。天顺四年, 曹钦反。将士妄杀, 至割乞儿首报功, 市人不敢出户。聪署院事, 急令获贼者必生致, 滥杀为止。
        成化七年代王越巡抚大同。岁余, 遇疾致仕。再岁, 以故官起掌南院。前掌院多不乐御史言事, 聪独奖励之。或咎聪, 聪曰:“己既不言, 又禁他人言, 可乎?”十三年秋, 召拜刑部尚书, 寻加太子少�!4弦跃傻抡儆�, 持大体, 秉公论, 不严而肃, 时望益峻。十五年, 偕中官汪直、定西侯蒋琬按辽东失事状。直庇巡抚陈钺, 聪不能争, 论者惜焉。十八年乞归不得, 卒于位, 年六十八。赠少保, 谥庄敏。
        聪为谏官, 严重不可犯。实恂恂和易, 以故不肖者畏之, 而贤者多乐就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B.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C.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D.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 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也可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 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B.夺情:又称夺情起复, 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 可不必去职, 以素服办公, 不参加吉礼;夺情时常发生在战场将士身上。也指减少居丧期间的哀痛之情。
        C.复辟:指失位的君主复位, 或被消灭的制度复活;也可意指恢复。明英宗曾亲征瓦刺被俘, 京师别立代宗;英宗还朝, 被尊为太上皇。后其发动政变, 复位为帝。
        D.致仕:意为交还官职, “还禄位于君”, 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指官员辞职归家。古人“致仕”的年龄为六十岁, 有疾患则提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聪仗义执言。不少佞臣因之下狱或贬官。林聪勇于发现单增家奴仆的罪行, 并将奴仆关进诏狱;他极力上奏反对罗篪等人的升职, 最终使之回到以前所居官职。
        B.林聪体恤百姓。福建银税繁重, 他屡次请减;山东发生饥荒, 他赈救百姓。朝廷平定曹钦叛乱时, 有将士滥杀无辜, 屠戮乞儿, 斩首报功, 他予以坚决制止。
        C.林聪刚正不阿。各部门官员都忌惮他;他所说的话, 没有敢不执行的人, 吏部尤其严重。为人不严而肃, 担任谏官, 从来不犯严重的错误, 贤德之人喜欢接近他。
        D.林聪宽厚平易。进升右副都御史后, 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决断, 只捕杀作乱之人的首领, 其余人等全都放归生路;查究辽东事时, 能庇护巡抚陈钺。他在当时很有德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弗能用, 已果大乱。及是复极言其害, 竟得减免。
        (2)聪署院事, 急令获贼者必生致, 滥杀为止。
         
         
        答案:
        10.B(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
        御史白仲贤因为久居官位, 被提拔为广东按察史。林聪进言白仲贤奔走追求名利, 不应当越级提升, 于是白仲贤被调任为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拉拢关系, 夤缘得以任职吏部, 林聪弹劾他, 于是吴诚改任工部。)
        11.D(大夫七十而致仕。)
        12.B(A林聪揭发单增的罪行, 将他关进诏狱。C曲解文意, 林聪担任谏官, 庄严稳重不可侵犯。D不是林聪庇护巡抚陈钺, 而是汪直庇护巡抚陈钺, 林聪没有抗争, 人们觉得惋惜。)
        13.(1)当时(朝廷)没能采纳他的意见, 不久果然发生大乱, 到这时林聪又极力陈说它的�:�, 最终银税得以减免。(已, 极言, 竟, 大意2分)
        (2)林聪暂代枢密院职事, 立即下令, 捕获叛军必须活捉, 无限制杀人的情况才因此停止。(署, 生致, 为之, 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林聪, 字季聪, 是宁德人。正统四年考中进士。景泰元年晋升为都给事中。当时正多变故, 林聪慷慨激昂地议论政事, 没有忌讳。中官单增管理京营受到宠信, 朝廷官员稍有冒犯他的就遭到侮辱。单增家中的仆人白天杀人, 抢夺民产, 侵占商税。林聪揭发了他的罪行, 将其投入钦犯监狱, 后来获得宽恕。单增从此不敢放肆。
        景泰四年春天, 林聪上疏说夺情起复并不符合法令典宪, 请求永久革除此项法令。皇帝接纳了他的意见。正统年间, 福建银矿赋税沉重, 百姓不能承受。林聪担心发生异变, 请求减轻税金。当时(朝廷)没能采纳他的意见, 不久果然发生大乱, 到这时林聪又极力陈说它的�:�, 最终银税得以减免。在此之前, 吏部尚书何文渊因为林聪的进言而被关进监狱, 辞职离开。吏部任命副使罗篪担任按察使, 参政李辂、佥事陈永担任布政使。林聪上奏章据理力争, 同时进言山布政使王瑛年老, 应该罢免。罗篪等人都回到以前所居官职, 王瑛退休。
        御史白仲贤因为久居官位, 被提拔为广东按察史。林聪进言白仲贤奔走追求名利, 不应当越级提升, 于是白仲贤被调任为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拉拢关系, 夤缘得以任职吏部, 林聪弹劾他, 于是吴诚改任工部。各官署畏惧林聪刚正不阿的品格, 林聪所说的话, 没有敢不执行的人, 吏部尤其严重。英宗重新登上皇位, 林聪超级升授左佥都御史, 出京赈济山东饥民, 使存活的饥民有一百五十万。回朝进升为右副都御史, 凭借斟事宜自行决断, 擒获杀掉几名首领, 其余人员全部遣散。林聪母亲去世, 守丧期未满而被重新召用, 他两次辞官, 不被允许。天顺四年时, 曹钦造反。平反将士滥杀无辜, 以至砍下乞丐头颅邀功。市民不敢进门。林聪暂代枢密院职事, 立即下令, 捕获叛军必须活捉, 无限制杀人的情况才因此停止。
        成化七年时, 林聪代替王越担任大同巡抚。一年多, 他得病而离职。又过一年, 凭借以前的官职被重新任用掌管南院。之前的南院主事者大多不喜欢御史议论政事, 唯独林聪奖励他们。有人责备林聪, 林聪回答说:“自己已经不说了, 又禁止别人说, 这样做可以吗?”成化十三年秋天时, 被征召授予刑部尚书一职, 不久加封太子少�!A执弦蛭捎械牡峦徽髡僦赜�, 顾大局, 秉持公正的言论, 不严厉但严肃, 当时声望更高。成化十五年, 偕同中官汪直、定西侯蒋琬查究辽东处事失误的情况。汪直包庇巡抚陈钺, 林聪未能抗争, 评论的人们觉得惋惜。成化十八年(1482)时请求辞职还乡没被允许, 在官任上去世, 享年六十八岁。朝廷追赠他为少保, 谥号“庄敏”。
        林聪担任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庄严稳重不可侵犯。实际上他恭谨温顺, 为人和气, 平易近人, 因此不才之人畏惧他, 而贤德之人大多喜欢接近他。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刘基传》《明史·鲁穆传》
        《明史·赵彦传》《明史·后妃列传》
        《吴与弼, 字子传》《明史·张溥传》
        《熊鼎传》《况钟传》
        《明史·费宏传》《明史·郑赐传》
        《明史·熊廷弼传》《明史·刘基传》(二)
        《明史·杨瑄传》《明史·黄道周传》
        《明史·唐顺之传》《明史·王恕传》
        《明史·唐顺之传》(二)《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卓敬传》《明史·王宪传》
        《明史·归有光传》《明史·申时行传》
        《明史·姚夔传》《明史·马森传》
        《东坡先生墓志铭》《明史·申时行传》
        《明史·姚夔传》《李泰伯改字》
        《龚遂为渤海太守》《元史·博尔术》
        《送从弟谋归江陵序》《放翁家训》
        《吾庐记》高启《南宫生传》
        《旧唐书·任瑰传》《吴汝纶传》
        洪迈《稼轩记》《宋史·富弼传》
        《醉吟先生传》苏洵《心术》
        侯方域《贾生传》《隆中对》(二)
        《出师表》《河中石兽》(三)
        《新唐书·徐旷传》《季梁谏魏王》
        《新唐书·裴谞传》《尚节亭记》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