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王安石《再上龚舍人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安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6~9 题。
        再上龚舍人书
        王安石
        安抚舍人阁下:前日所与某言者, 不过欲计校仓廪, 诱民出粟, 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某之所欲言者, 非此之谓也。愿毕.其说, 阁下其择焉。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 必建长久之策, 兴大来之功。当世之人, 涵濡盛德, 非谓苟且一时之利, 以邀浅鲜之功而已。夫水旱者, 天时之常有也。仓廪财用者, 国家常不足也。以不足之用, 以御常有之水旱, 未见其能济焉, 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伏自庆历以来, 南北饥馑相继, 朝廷大臣, 中外智谋之士, 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 思所以存活之。其术不过发常平、敛富民, 为饘粥之养, 出糟糠之馀, 以有限之食, 给无数之民。某原其活者, 百未有一, 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此有惠人之名, 而无救患之实者也。昔者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馑, 孟子论而非之, 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
        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 是徒善、徒法也。且五帝、三王之世, 可谓极盛最�。嗖荒苁刮骞瘸5嵌挡恢�。然而无冻馁之民者, 何哉?上有善政, 而下有储蓄之备也。某历观古者以还, 治日常少, 而乱日多。今宋兴百有馀年, 四境之远者至万馀里, 其间可桑之野, 民尽居之, 可谓至大至庶矣。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 而贤者有为之时也。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此时讲求治具, 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 以兴起太平, 而一切惟务苟且, 见患而后虑, 见灾而后救。此传所谓“毂.既破碎, 乃大其辐。事已败矣, 乃重太息”, 其云益乎?
        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 论其相知, 固已疏矣。然自阁下之来, 以说干.阁下再矣。某固非苟有觊于阁下者也。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 �;际敝辉庖�;既遭其时, 患言之不用也。今阁下势在朝廷, 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 不可谓言不用矣。某故感激而屡干于左右者, 以此。阁下其亮之。某再拜。
        (选自《王文公文集》, 有删改)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毕其说, 阁下其择焉 毕:全部
        B.某原其活者, 百未有一 原:本来, 原本
        C.可谓至大至庶矣 庶:众, 众多
        D.以说干阁下再矣 干:求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仓廪, 文中指仓库中的粮食, 古代仓廪是储藏粮食的仓库。
        B.糟糠, 文中指共患难的妻子, 古代糟糠是指酒糟和谷皮。
        C.五帝, 我国上古神话中的五个部落首领, 黄帝是其中之一。
        D.毂辐, 我国古代车辆的两个构件, 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当世之人, 涵濡盛德, 非谓苟且一时之利, 以邀浅鲜之功而已。
        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 �;际敝辉庖�;既遭其时, 患言之不用也。
        9.请概括王安石写作本文的原因。(4 分)
         
         
        答案:
        6.B
        7.B
        8.当今士人, 浸润于仁德之中, 不是要为国家兴一时之利, 并借此求取浅小的功劳。我认为, 有才学的大丈夫经常担忧的是遭遇不好的时代, 遭遇好的时代以后, 又担忧自己不被重用。(一个小句1分)
        9.国家经常出现灾情;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办法只是一时权宜之法, 不是长远之法;现在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龚舍人位居高位, 可以起到作用。(一点1分。共4 分)
        【译文】
        安抚舍人阁下:
        您前天跟我讲的, 不过想计算比较仓库储量多少, 劝说富民献出粮食, 来解除百姓一时的匮乏。我想要说的, 不是这方面的意思。我愿把意思说完, 请您选择些许有用的。
        我曾经听说善于谋划天下大事的人, 必定会设置长久的计策, 创立非常的功业。当今士人, 浸润于仁德之中, 不是要为国家兴一时之利, 并借此求取浅小的功劳。水旱灾害是常有的事, 仓储财用国家经常不充足。用不充足的财用来抵御经常发生的水旱灾害, 没有见到它能救助多少, 绝对不是治理国家、养育百姓的方法。
        自从庆历以来, 南北饥荒相连, 朝廷大臣、朝野间富有智谋之人无不哀怜, 不忍看到百姓流亡饿死, 都在考虑让他们生存下去的办法。他们的方法不过是发放常平仓的粮食, 向富户募捐, 提供一些稀粥、酒糟米糠之类粗食, 以有限的粮食供给无数的灾民。我推测救活的人百不及一, 而饿死者已经白骨遍野了。这只造就了给人恩惠的美名, 而没有取得救人祸难的实际效果。
        从前, 梁惠王曾经调拨粮食来救饥荒, 孟子评论反对这种做法。正是所谓“只有良善的心愿, 不足以治理国家;只有好的办法, 也不能自行起作用”。至于治理国家不遵循先王之道, 就是单纯依靠良善的心愿、好的办法而不能将之结合起来的办法。况且五帝、三王之时, 可以称得上极其繁盛兴隆了, 也不能保证年年丰收而没有水旱灾害。然而没有受冻挨饿的百姓, 什么原因呢?在上有良善的政策, 在下有储藏的防备。
        我遍观远古以来, 太平之日少有, 而混乱之日颇多。而今大宋建国已经一百多年, 百姓不知道有战争, 四方边境最远的达到万余里, 其间可以耕种的原野, 百姓都已居住了, 可以称得上最广大、最富庶了。这确实是世所未有的好时机, 贤能的人有所作为的时代。现在朝廷的公卿大夫, 不在此时讲求治理国家的办法, 考虑富裕百姓、改善风俗的良策, 来创立太平之世, 反而只是干些只顾眼前的事, 见到祸患再思考解决办法, 见到灾害再考虑拯救措施, 这正是《传》所言“车毂已经破碎, 才增大车辐;事情已经不成, 再大声叹息”, 这样有益吗?
        我与您过去不太熟识, 若论相知程度, 确实太不亲近了。但自从您到来, 已经两次麻烦您向您请教意见了。我对您并没什么个人企图。我曾经说过, 有学问技艺才能谋略的大丈夫, 常常忧虑生不逢时, 已经遇上明时, 又忧虑其言辞不被采用。而今您在朝廷有权力, 不能说不逢时;处于可以建言献策的位置, 不能说言辞得不到采用。只是您没有做而已。我有所感受而情绪激动, 屡次向您建言, 正因为此。请您明鉴。王安石再拜。



        相关文言文练习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壬辰寒食》
        《伤仲永》中考题(2013年常德市)王安石《送胡叔才序》
        王安石《读《江南录》》王安石《信州兴造记》
        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扬州龙兴寺十方讲院记》
        《临川文集·王德用传》王安石《礼论》
        王安石《田公墓志铭》王安石《进说》
        《明史·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二)苏轼《秋阳赋》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国语·楚语》
        《鸿门宴》(二)《游敬亭山记》
        《李太虚》《钱神问对》
        《新唐书·吴武陵传》《游荷叶山记》
        《曹马能收人心》《明史·卓敬传》
        《魏公子列传》《小石潭记》(三)
        《旧唐书·范希朝传》《隋书·李景传》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归有光《张自新传》
        《三国志·虞翻传》龚自珍《明良论》
        《宋史·吕公著传》《晋书·儒林传》
        刘基《松风阁记》《桃花源记》(三)
        《聊斋志异·耳中人》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