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归有光《山舍示学者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归有光
        阅读下文, 完成各题。
        山舍示学者书
        归有光
        ①有光疏鲁寡闻, 艺能无效。诸君不鄙, 相从于此。窃以为科举之学, 志于得而已矣。然亦无可必得之理。诸君皆禀父兄之命而来, 有光固不敢别为高远, 以相骇�!5诮袼д咚淙站僖�, 而所读者即圣人之书, 所称述者即圣人之道, 所推衍论缀者即圣人之绪言, 无非所以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 而出于吾心之理。夫取吾心之理而日夜陈说于吾前, 独能顽然无概于中乎?愿诸君相与悉心研究, 毋事口耳剽窃。以吾心之理而会书之意, 以书之旨而证吾心之理, 则本原洞然, 意趣融液;举笔为文, 辞达义精, 去有司之程度亦不远□。
        ②近来一种俗学, 习为记诵套子, 往往能取高第。浅中之徒, 转相放效, 更以通经学古为拙, 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山寂寞之滨, 其不为所嗤笑者几�!H晃┐搜Я鞔�, 败坏人材, 其于世道为害不浅。夫终日呻吟, 不知圣人之书为何物, 明言而公叛之, 徒以为攫取荣利之资。要之, 穷达有命, 又不可必得。其得之者亦不过酣豢富贵, 荡无廉耻之限, 虽极显荣, 只为父母乡里之羞。愿与诸君深戒之也。
        【注】①顽然无概:顽固不化而不知大略。②酣豢富贵:贪图富贵。
        23. 可填入文中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矣
        B. 焉
        C. 尔
        D. 也
        24. 第②段加点字“之”在文中指代                                         .
        25. “以吾心之理而会书之意, 以书之旨而证吾心之理”在文中强调(     )
        A. 人与书应当相辅相成。
        B. 人与书应当相通相融。
        C. 读书应当有益于修身。
        D. 读书可以使本心洞明。
        26. 上文两段论述角度不一, 请加以分析。
        27. 选择一个角度, 分析本文的现实意义。
         
         
         
        【答案】
        23. A   
        24. 以记诵套子获取功名利禄。   
        25. B   
        26. 第一段从正面论述读书应以真实的领悟为首要目的, 然后才获取功名, 人与书应当相通相融;第二段从反面论述社会上以套路获取功名的恶劣风气, 要深以为戒。正反角度使论证更有力。   
        27. 从正面, 肯定角度阐述人与书应当相通相融, 本文的现实意义是读书依然要寻求真学问, 读书真正的目的是修养自身, 获得成就只是副产品;从反面, 批评角度批评社会以套路获取功名的恶劣风气, 本文的现实意义是反思现代社会如此套路依然存在, 依然是损害读书真意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言文练习
        《雪竹轩记》《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
        归有光《沧浪亭记》归有光《张自新传》
        归有光《顾隐君传》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
        归有光《玄朗先生墓碣》归有光《洧南居士传》
        归有光《东园翁家传》归有光《容春堂记》
        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真义堂记》归有光《自生堂记》
        归有光《归氏二贤传》归有光《魏诚甫行状》
        归有光《宝界山居记》归有光《家谱记》
        归有光《送狄承式青田教谕序》归有光《归钺传》
        归有光《先妣事略》归有光《封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周公行状》
        归有光《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归有光《悠然亭记》
        《清史稿·黄宗羲传》苏洵《仲兄字文甫说》
        《明史·廖永忠传》《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晋书·郭舒传》《范文正公文集》序
        《三国志·蒋济传》《明史·蓝玉传》
        《新唐书·许孟容传》《后汉书·左雄传》
        李梦阳《邵道人传》沈德潜《游虞山记》
        《宋史·谢瞻传》《金史·张中彦传》
        《宋史·孙固传》《新唐书·郭子仪传》
        《史记·韩长孺列传》《北齐书·崔暹传》
        沈复《浪游记快》《宋史·赵方传》
        曾巩《邪正辨》《新五代史·周臣传》
        《楚子围宋》《三国志·吴书·贺齐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