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郭宗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郭宗皋, 字君弼, 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十二年十月, 星陨如雨。未几, 哀冲太子薨, 大同兵乱。宗皋劝帝悖崇宽厚, 察纳忠言, 勿专以严明为治。帝大怒, 下诏狱, 杖四十释之。历按苏、松、顺天。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 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 谄媚无行, 不任风纪, 坐夺俸两月。
        二十三年十月, 寇入万全右卫, 抵广昌, 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殊方下狱, 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 寇已去。宗皋言:“密云最要害, 宜宿重兵。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 以五月赴密云, 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白杨, 地要兵弱, 遇警必待部奏, 不能及事。请预拟借调之法, 夸建昌三屯军, 平时则协助密云, 遇警则移驻居庸。”俱报可。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竞无安坐夺俸一年。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 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 增筑燕河营、古北口。帝疑有侵冒, 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寻进兵部右侍邓, 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 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与战鹞儿岭, 杀伤相当, 宗皋坐夺俸。明年再犯大同, 总共官张迭及椿皆战死, 宗皋与巡抚陈耀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 因言全军悉陷, 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连宗皋及耀, 各杖一百, 耀连死, 宗皋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 从戍所起刑邗右侍郎, 改兵部, 协理戎政。旋进南京右都御史, 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 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 诏许之。万历中, 再存问, 岁给廪隶。十六年, 宗皋年九十, 又遣行人存问。是年卒。赠太子太保, 谥康介。
        (节选自《明史·郭宗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B.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C.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D.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诏狱, 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明代的锦衣卫拥有自己的监狱, 称诏狱。
        B.夺俸, 官吏因过失而被�?燮滟郝�。俸即俸禄, 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受的薪金。
        C.兵部, 古代官署名, 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D.存问, 指慰问并进行请教, 在古代, 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宗皋直言进谏, 不畏强权势力。他上疏规劝皇帝要改善为政的方法, 被廷杖四十;众臣讨论推举保定巡抚刘夔时, 他极力陈说刘夔谄媚权势劣�!�
        B. 郭宗皋善于思考, 常有独特见解。在密云等地的驻兵方式上及蓟镇的边防事务等方面, 他都提出了创新的做法, 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
        C. 郭宗皋受到追责, 戍守陕西边塞。鹞儿岭一战无胜果, 大同一战总兵张达等战死, 都使他受到处罚, 后来他又受到朝廷追责, 戍守陕西靖虏卫。
        D. 郭宗皋致仕还乡.备享朝廷恩荣。他告老还乡后, 皇帝屡次派人前来问候, 并送给他廪米和仆人;在他死后, 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 赠谥号“康介”。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皋劝帝惇崇宽厚, 察纳忠言, 勿专以严明为治。(5分)
         
        (2)帝疑有侵冒, 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5分)
         

        答案:

        10.C 翻译: 不久, 宗皋听说敌入四十万骑兵想要分道进入, 上奏调派京营、山东、河南军队做后援。已经准备完毕却没有发生, 被处罚剥夺一年俸禄。“分道入”是“分道进入”, 不可断开, 排除AB。“已竟无实”译为“已经准备完毕却没有发生”, “已”紧承后句, 故选C。
        11.D  存问, 就是指慰问, 没有“并进行请教”和“虚心纳谏”的意思。
        12.B  “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错误, 文中说“帝疑有侵冒, 令罢归听勘”, 皇帝怀疑他有侵夺冒领之嫌, 命令罢职回来听候调查。
        13.(1) 宗皋劝说皇帝推崇(崇尚) 宽容敦厚, 认真考察采纳忠诚的言论, 不要只是把严明作为治理的标准。(“惇崇”, 推崇, 崇尚;“察”, 考察;“纳”, 采纳;“以……为”, 把……作为。各1分, 句意1分)
        (2) 皇帝怀疑他有侵夺冒领之嫌, 命令罢职回来听候调查。不久事情真相得以查清楚。(“侵冒”, 侵夺冒领;“勘”, 调查;“白”, 清楚。各1分, 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郭宗皋, 字君弼, 是福山人。嘉靖八年的进士。提拔为御史。嘉靖十二年十月, 星像下雨一般陨落。没过多久, 哀冲太子(明世宗朱厚熜皇太子朱载基, 追封为哀冲太子)去世, 大同军队发生动乱。宗皋劝说皇帝推崇(崇尚)宽容敦厚, 认真考察采纳忠诚的言论, 不要只是把严明作为治理的标准。皇帝大怒, 下诏入狱, 打四十大板释放了他。历任苏州、松州、顺天府的巡按使。恰逢朝廷推荐保定巡抚刘夔回来管理院中事务, 宗皋评议刘夔曾经推荐大学士李时之子, 奉承讨好没有品行, 不讲作风纪律, (惹怒皇帝)被判罚剥夺两月俸禄。
        二十三年十月, 敌寇攻入万全右卫, 抵达广昌, 布列大营四十里。当时顺天巡抚刚被关入监狱, 朝廷提拔宗皋以右佥都御史身份代替他, 敌寇已经离去。宗皋上书说:“密云是最要害的地方, 应该设置重兵把守。请求敕命马兰、太平、燕河三军镇每年发千人戍守, 在五月奔赴密云, 有警报总兵官就亲自带兵赴援密云。居庸、白杨, 地理重要兵力薄弱, 遇到警情一定等待上奏部里批复, 不能及时处理。请求预先拟定好借调的法令, 命令建昌三镇之军, 平时就协助密云防务, 遇到警情就移兵驻守居庸。”全都回复可以。不久, 宗皋听说敌人四十万骑兵想要分道进入, 上奏调派京营、山东、河南军队做后援。已经准备完毕却没有发生, 被处罚剥夺一年俸禄。按照惯例, 京营每年调发五军到蓟镇执行秋天防务。宗皋请求停止调拨三军, 用犒劳军队的饷银补充本镇招募军队的费用。又请求调发修边剩余的银两, 增加修筑燕河营、古北口。皇帝怀疑他有侵夺冒领之嫌, 命令罢职回来听候调查。不久事情真相得以查清楚。
        不久进封兵部右侍郎, 总管宣、大、山西军务。俺答汗带领三万骑侵犯万全左卫, 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和俺答汗在鹞儿岭作战, 双方战损相当, 宗皋因此被处罚剥夺俸禄。第二年再犯大同, 总兵官张达和林椿都战死, 宗皋与巡抚陈燿因此被罚剥夺俸禄。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情况, 趁机说全军全都沦陷, 是数十年没有的大挫败。帝于是逮捕宗皋和陈燿, 各杖打一百, 陈燿于是被打死, 宗皋谪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 从戍卫的地方起任刑部右侍郎, 改任兵部, 协助处理军政。很快进封南京右都御史, 就职改任兵部尚书参赞重要事务。给事中庄国祯弹劾宗皋衰老平庸, 宗皋也自认为年老请求退休, 下诏准许他的请求。万历中, 两次慰问, 每年供给廪隶(粮食、奴仆)。十六年, 宗皋年已九十, 皇帝又派遣行人慰问。这年去世。追赠太子太保, 谥号康介。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刘基传》《明史·鲁穆传》
        《明史·赵彦传》《明史·后妃列传》
        《吴与弼, 字子传》《明史·张溥传》
        《熊鼎传》《况钟传》
        《明史·费宏传》《明史·郑赐传》
        《明史·熊廷弼传》《明史·刘基传》(二)
        《明史·杨瑄传》《明史·黄道周传》
        《明史·唐顺之传》《明史·王恕传》
        《明史·唐顺之传》(二)《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卓敬传》《明史·王宪传》
        《明史·归有光传》《明史·申时行传》
        《明史·姚夔传》《明史·马森传》
        《明史·陆光祖传》朱熹《黄子厚诗序》
        秦松龄《过百龄传》《新唐书·郭震传》
        《宋史·赵瞻传》《汉书·天文志》
        《梁书·刘季连传》归有光《顾隐君传》
        苏辙《东轩记》《怒蛙说》
        王若虚《焚驴志》《零陵三亭记》
        《宋史·欧阳修传》戴名世《河墅记》
        《辽史·韩延徽传》方良永《厓门吊古记》
        《清史稿·李文耕传》《元史·宋子贞传》
        《南史·吕僧珍传》《宋史·叶衡传》
        《关木匠传》《汉书·丙吉传》
        《明史·平安传》《宋史·杨亿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