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 字永叔, 庐陵人。四岁而孤。幼敏悟过人, 读书辄成诵。及冠, 嶷然有声。 范仲淹以言事贬, 在廷多论救, 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 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 坐贬夷陵令, 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 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 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 小人以同利为朋, 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 用君子之真朋, 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 人视之如仇, 帝独奖其敢言, 面赐立品服。顾侍臣曰:“如欧阳修者, 何处得来?”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 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 天险, 不可废;废之, 则河内郡县, 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 驻并河内诸堡, 缓急得以应援, 而平时可省转输, 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使还, 会保州兵乱, 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 帝曰:“勿为久留计, 有所欲言, 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 今越职而言, 罪也。”帝曰:“第言之, 毋以中外为间。” 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 号“太学体”, 修痛排抑之, 凡如是者辄黜。毕事, 向之嚣薄者伺修出, 聚噪于马首, 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 从是遂变。 熙宁四年, 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 卒, 赠太子太师, 谥曰文忠。 奉诏修《唐书》纪、志、表, 自撰《五代史记》, 法严词约, 多取《春秋》遗旨。 论曰:“三代而降, 薄乎秦、汉, 文章虽与时盛衰, 而蔼如其言, 晔如其光, 皦如其音, 盖均有先王之遗烈。” (节选《宋史·欧阳修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B.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C.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D.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古代未成年人披发或束发于耳侧;到成年时, 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而戴冠。 B.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 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与科举制一并属于古代选官制度。 C. 嘉祐:古代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 嘉祐是北宋皇帝赵祯的年号, 其庙号为仁宗。 D. 致仕:古代称当官为致仕;与之相对、官员交还官职, 辞官退休称“乞骸骨”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仲淹以言事被贬, 欧阳修因替他说公道话也被贬;后来范仲淹任职陕西, 想聘请他担任掌书记, 欧阳修却没有接受。 B. 欧阳修因论事恳直得罪了不少人, 皇帝虽然很赞赏他的直率, 但却担心他与同僚不好相处, 于是就派他到河东去任职。 C. 欧阳修反对放弃麟州以节省粮饷的意见, 认为如果放弃它, 黄河以东的郡县百姓就不能安居, 这使麟州最终得以保存。 D. 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时, 排斥那些新奇怪僻的文章, 这个做法虽不能为所有人所接受, 但考场的文风从此大为改变。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讷上其书, 坐贬夷陵令, 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 (2)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 今越职而言, 罪也。” 16. 欧阳修写作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他对传统的维承?请简述。 答案: 12. A 13. D “古代称当官为致仕”错误。“致仕”, 辞官退休。 14. B “担心他与同僚不好相处”概述不正确。“如欧阳修者, 何处得来”的意思是“像欧阳修这样的人, 到哪里去找啊”, 这是皇帝对欧阳修的肯定, 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没有“担心他与同僚不好相处”。 15. (1)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 因为(这个缘故)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 不久又调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 (2)(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 现在超过我职务的范围来论事, 是有罪的。” 16.①修撰《唐书》, 自撰《五代史记》, 笔法严谨而文字简练, 大多继承了《春秋》笔法;②文章的语言、文采等方面都有古代圣王的遗风。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 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幼年时, 欧阳修就聪敏过人, 读书过目不忘。等到成年时, 更是超群出众, 卓有声誉。 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 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 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 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 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 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范仲淹任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后, 聘请欧阳修为书记官。欧阳修笑而谢绝说:“我昔日的举措岂是为了一己之利?我们虽然同时被斥退, 但也不必同时升迁。” 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 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 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从此, 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 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在文中他议论道:“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 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 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作为一国之君, 应当摒退小人的伪朋党, 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 这样, 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 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 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 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对侍臣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 到哪里去找�。俊彼蠲鍪购佣�。从对西部用兵以来, 主谋划的人打算放弃麟州, 以减少运送军粮。欧阳修说:“麟州是个天然险要之地, 不可以放弃, 如果放弃它, 那就使黄河以东的郡县受到震动, 百姓都不能安居了。不如从那里分出一部分兵力, 驻扎黄河附近的各堡寨中, 这样, 遇到情势急迫就能接受援助, 而在平时可以节省物资的运输, 这在策略上是有利的。”因此麟州得以保存下来。出使河东回京以后, 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 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 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 想要说什么, 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 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 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 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 主持嘉佑二年(1057)礼部进士的考试。当时士子崇尚作新奇怪僻的文章, 号称“太学体”, 欧阳修对那些险怪奇涩的文字, 坚决加以排斥, 凡是像这样的都不予录取。录取之事完结后, 过去那些文字浮薄而又喜欢自我标榜的人等欧阳修一出现, 就聚在他的马前起哄, 巡街的士兵都无法制止;但是考场的文风, 也从此大为改变了。 熙宁四年, 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休。熙宁五年, 去世, 追封为太子太师, 谥号文忠。 他奉皇帝的命令纂修《唐书》的纪、志、表, 又独立写成了《五代史记》, 笔法严谨而文字简练, 大多继承了《春秋》笔法。 评论说:“夏、商、周以来, 近至秦、汉, 文章虽然随时代变化而盛、衰, 然而语言如此和善, 文采如此光华, 声音如此清晰, 都有先王的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