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纪事本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太祖开宝四年, 唐主李煜遣其弟从善来朝, 奉方物入贡。帝赐第, 留京师。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 优诏不许。时唐主事中国, 虽外示畏服, 内实修备。及南汉亡, 惧甚。因上表乞去国号, 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七年, 帝遣知制诰李穆谕江南主入朝。门下侍郎陈乔、内史舍人张洎劝其主无入朝。江南主信之, 遂称疾固辞, 且言:“谨事大朝, 冀全济也。今若此, 有死而已!”穆曰:“朝与否, 国主自处之。然朝廷甲兵精锐, 物力富雄, 恐不易当。宜熟思之, 无贻后悔。”江南主不从。帝乃命曹彬等将兵十万以伐之。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且以剑授彬, 曰:“副将而下, 不用命者斩之。”八年二月, 曹彬等连破江南兵。十月, 江南主危迫, 遣学士徐铉求缓师。铉至, 言于帝曰:“李煜以小事大, 如子事父, 未有过失, 奈何见伐?”帝曰:“尔谓父子为两家可乎?”铉不能对。十二月城克, 群臣称贺, 帝泣曰:“宇县分割, 民受其祸, 攻城之际, 必有横罹锋刃者, 实可哀也。”命出米十万赈恤之。九年正月, 曹彬俘江南主李煜还汴。帝御明德门, 以煜尝奉正朔, 命勿宣露布, 止令煜君臣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帝责张洎曰:“汝劝煜不降, 使至今日。”因出洎所草召上江援兵蜡丸书示之。洎谢曰:“书实臣所为。今得死, 臣之分也!”帝奇之, 以为太子中允。初, 彬之伐江南也, 帝谓曰:“俟克李煜, 当以卿为使相。”彬曰:“仗天威, 遵庙谟, 乃能成事, 吾何功哉!”二月, 拜彬为枢密使。六月, 江南州郡皆降。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B.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C.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D.彬等入/辞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切勿暴掠/生民务广/威信使自归顺/城陷之日/慎无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入朝, 指地方官员、属国或外国使臣谒见天子, 也指进入中央朝廷做官, 文中指谒见天子。
        B.侍郎, 汉代郎官的一种, 本为宫廷近侍, 后官位渐高, 唐代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首。
        C.正朔, 古代改朝换代时新立帝王颁行新历法, 象征着一个王朝的合法性与唯一性, 即“正统”。
        D.蜡丸书, 蜡丸是用蜡做成的丸状物, 因为能够防潮保密, 古代常�;嵩诶柚蟹胖没芪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初, 南唐对宋朝看似臣服, 实际上却在修整军队, 由于宋朝过于强大, 李煜只求得以保全, 主动上表请求废掉国号。
        B.宋太祖召令李煜入朝, 陈乔、张洎认为不能入朝, 李穆认为入朝与否不是关键, 江南甲兵、物力尚可, 应考虑恢复实力。
        C.宋太祖在徐铉请求暂缓进兵时, 不赞同他的说辞, 认为江南即使能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宋朝, 也不能不入朝归降臣服。
        D.九年正月, 曹彬俘虏李煜回朝, 太祖让李煜君臣穿戴白衣纱帽, 在明德门下等待判决;六月, 江南州郡向宋朝投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唐主手疏求遣从善归国, 优诏不许。(4分)
        (2)初, 彬之伐江南也, 帝谓曰:“俟克李煜, 当以卿为使相。”(4分)
        14.请结合文本, 概括宋太祖平定江南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答案:
        10.A(彬等入辞, 帝诫曰:“江南之事一以委卿, 切勿暴掠生民, 务广威信, 使自归顺。城陷之日, 慎无杀戮。设若困斗, 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
        11.B(唐代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副职。)
        12.B (李穆是宋朝的大臣, “朝廷甲兵精锐, 物力富雄”指的是宋朝, “应考虑恢复实力”的概述错误。)
        13.(1)南唐主亲笔上疏请求遣送从善回国, 太祖下诏书安抚, 却没有答应(他的请求)。
        (手:亲笔。疏:上疏。优诏:下诏书安抚。三个翻译要点各1分, 句意通畅1分。)
        (2)起初, 曹彬讨伐江南(临行的时候), 太祖对他说:“等到你打败了李煜, 就让你做使相。”
        (俟:等到。克:打败。以……为:使……成为或任命……担任什么官职。三个翻译要点各1分, 句意通畅1分。)
        14.对南唐恩威并施(或:赏赐李从善的同时又扣押他, 安抚李煜却又不答应他的请求, 诏令入朝不成便实行军事打击。)
        对将领知人善任(或:任用曹彬作为平江南的主将, 以剑授彬, 使其便宜行事。)
        对百姓施以仁德(或:嘱咐曹彬攻下城池, 不可大肆杀戮;担心百姓受战争之祸, 开仓赈济。)
        对降主和降臣宽以待之(或:对江南主败迹, 不发布露布公告;不计较张洎起草蜡丸书的旧怨, 反而任命他为太子中允。)
        (每点1分, 答到其中三点即可满分, 共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太祖开宝四年, 南唐主李煜派其弟李从善前来朝见, 带上本地物产上贡。太祖赏赐李从善府�。阉粼诰┏�。南唐主亲笔上疏请求遣送从善回国, 太祖下诏书安抚李煜, 却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当时唐主侍奉中原, 虽然对外显露畏惧臣服, 对内实则修整军备。等到南汉灭亡, 李煜非�:ε�, 就上表乞求废掉国号, 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七年, 太祖派知制诰李穆诏令李煜入朝。门下侍郎陈乔、内史舍人张洎劝李煜不要入朝。李煜信任他们, 于是就称�。峋鐾拼遣蝗ト氤�, 并且说:“恭谨地侍奉宋朝, 只希望能保全性命。现在如果去了, 只有一死罢了!”李穆说:“入不入朝, 国主自己决定就好。但宋朝兵器精锐, 财力雄厚, 恐怕不容易抵挡。应当仔细地考虑, 不要留下遗憾。”江南主没有听从。太祖就命曹彬等人带领十万士兵讨伐江南。曹彬等人入宫辞行, 太祖告诫他们说:“平定江南的事情就全都委托给你们了, 一定不要抢掠百姓, 一定要广施威信, 要让百姓自己归顺。攻下城的那天, 千万不要屠杀。如果陷入了苦战, 那么李煜一族也不要加害。”并且把剑授予曹彬说:“自副将以下, 不遵守命令的就杀了!”八年二月, 曹彬等人接连打败江南军队。十月, 李煜感到危险紧迫, 派学士徐铉向宋朝请求暂缓进兵。徐铉到了宋, 对太祖说:“李煜以小国侍奉大国, 就如同儿子侍奉父亲, 从来没有过失, 为什么要讨伐呢?”太祖说:“你认为父子是两家人, 合适吗?”徐铉不能回答。十二月, 城池被攻克, 群臣�:�, 太祖哭着说:“天下分裂, 百姓受苦, 攻城的时候, 一定有平白遭受战火之苦的, 这真是太悲哀了�。 泵罘懦鍪蛎桌锤舭傩�。九年正月, 曹彬俘获江南主李煜回到汴京。太祖亲至明德门, 因为李煜曾经侍奉宋朝, 命令不要用露布宣告, 只让李煜君臣穿戴白衣纱帽在城楼下等待判决。太祖责问张洎:“你劝说李煜不投降, 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然后出示了张洎起草的召集上江救兵的包成蜡丸的书信给他看。张洎谢罪说:“蜡丸书确实是我写的。如果被处死, 是我应得的!”太祖非常惊奇, 任命他为太子中允。当初, 曹彬讨伐江南(临行的时候), 太祖对他说:“等你打败了李煜, 就让你做使相。”曹彬说:“仰仗天威, 遵守朝廷的谋略, 才能成事, 我有什么功劳呢!”二月, 任命曹彬为枢密使。六月, 江南的各州郡都投降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旧唐书·常衮传》《宋史·魏能传》
        《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二)
        《水浒传》序《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
        《新唐书·崔玄暐传》《陈书·蔡徵传》
        《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元史·郭嘉传》
        《明史·马永传》《魏书·崔玄伯传》
        《金史·韩企先传》《宋史·黄干传》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二)《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二)
        《元史·崔彧传》《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三)
        《陈书·王元规传》《魏书·安丰王元猛传》
        《宋史·章衡传》《明史·欧信传》
        《晋书·陈骞传》《明史·永宁宣抚司》
        《清史稿·顾琮传》《宋史纪事本末·仁宗景祐元年冬十月》
        《宋史纪事本末·太祖代周》《贞观政要·论俭约》
        苏辙《史官助赏罚论》《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二)
        《明史·南居益传》《宋史纪事本末·金人渡江南侵》
        《晋书·周玘传》王世贞《余庆传》
        《明史·张佳胤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