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元史·张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史
        张珪字公端, 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 尝从其父出林中, 有虎, 珪抽矢直前, 虎人立, 洞其喉, 一军尽欢。至元十六年.珪年十六, 摄管军万户;十七年, 真拜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 佩其父虎符, 治所统军, 镇建康。未几, 弘范卒, 丧毕, 世祖召见, 亲抚之。奏曰:“臣年幼, 军事重, 聂祯者, 从臣父、祖, 久历行阵, 幸以副臣。”帝叹曰:“求老成自副, 常儿不知出此。”厚赐而遣之, 遍及其从者。十九年, 宣、徽群盗起, 行省檄珪讨之, 士卒数为贼所败, 卒有杀民家豕而并伤其主者, 珪曰:“此军之所以败也。”斩其卒, 悉平诸盗。二十九年, 入朝, 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言:“珪尚少, 姑试以佥书, 果可大用, 请俟他日。”帝曰:“不然, 是家为国灭金、灭宋, 尽死力者三世矣, 而可吝此耶!”拜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 遣使巡行天下, 珪使川、陕, 问民疾苦, 赈恤孤贫, 罢冗官, 黜贪吏。还, 迁浙西肃政廉访使, 劾罢郡长史以下三十余人, 府吏胥徒数百, 征赃巨万计。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帝遣官杂治之。得行省大小吏及盐官欺罔状, 皆伏罪。劾大官不法者, 不报;并及近侍之荧惑者, 又不报。遂谢病归。泰定三年, 上遣使召珪, 珪至, 帝曰:“卿来时, 民间如何?”对曰:“臣乡里也, 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 惠未及者十五六, 惟陛下念之。”帝恻然, 敕有司毕赈之。未几, 起珪商议中书省事, 四年十二月薨。 (节选自《元史·张珪传》)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 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B. 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C. 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D. 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虎符是中国古代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 其背面刻有铭文, 是一个整体, 调兵时需要携带虎符才能掌握军政大权。
        B. 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现在也指战斗性强的批判, 声讨文章。
        C. 太傅为辅弼国君之官, 作为重臣参与朝政, 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历代多有延置, 或常设或虚职。
        D. 中书省除为决策机构外, 还直接管辖首都大都附近的腹里地区。在腹里地区以外, 在全国各地设置有行中书�。虺菩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珪勇猛过人, 年少有为。他善于拉硬弓射猛箭, 在树林中遇到老虎, 毫不畏惧, 一箭射中老虎咽喉;十七岁时就统领军队, 镇守建康。
        B. 张珪尽忠朝廷, 受到皇帝宠爱。他父亲去世, 皇帝召见并抚慰;太傅认为他年少, 不宜马上重用, 皇帝还是授予他重要职位。
        C. 张珪为人正直, 嫉恶如仇。担任浙西肃政廉访使时, 他多次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官员, 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 奸人怨恨, 相互串通诬陷他。
        D. 张珪尽心国事, 关注民生。他斩杀侵夺百姓财物、伤及百姓生命的士兵, 平定了盗贼;把途中遇到百姓饥荒的情况如实奏报皇帝。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珪使川、陕, 问民疾苦, 赈恤孤贫, 罢冗官, 黜贪吏。
        (2)朝廷虽赈以金帛, 惠未及者十五六, 惟陛下念之。


        10. D   
        11. A   
        12. C   
        13. (1)张珪巡视四川、陕西, 询问百姓的疾苦, 救济抚恤孤儿贫民, 罢免多余的官员, 废黜贪污的官吏。
        (2) 朝廷虽然用金帛救济, 但没有惠及的有十分之五六, 希望陛下考虑他们。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前提是粗通大意, 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需要注意代词“之”, “中珪”是中伤张珪, “者”表示一类人, 后面应该停顿, 动词“赂”是贿赂的意思, 结合句意断句即可。句意:张珪查知盐司以奸诈手段获得利益的事, 将要揭发他们, 事情关涉到行�。行睦锊话驳娜�, 想以执法过严的罪名中伤张珪, 就贿赂皇帝身边的臣子, 谎称张珪施行巫术, 并且阻碍盐法的执行。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A项“调兵时需要携带虎符才能掌握军政大权”错误。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 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放回原文, 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 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 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 全面理解, 综合分析, 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C项结合文本内容“劾大官不法者, 不报;并及近侍之荧惑者, 又不报”可知, “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分析有误。所以选C。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 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 一般为直译。(1)“使”译为巡视, “孤贫”译为孤儿贫民, “冗官”译为多余的官员, “黜”译为废黜。(2)“赈”译为救济, “十五六”译为十分之五六, “惟”译为希望。

        参考译文:
        张珪字公端, 是张弘范的儿子。少年时能拉引硬弓命中目标, 曾经跟随他父亲经过树林, 遇到老虎, 张珪抽箭径直向前, 老虎像人一样站起来, 张珪一箭射穿虎喉, 全军都欢呼起来。至元十六年, 张珪十六岁, 代理管军万户。十七年, 实授为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张珪佩戴父亲的虎符, 管理父亲所统辖的军队, 镇守建康。不久, 张弘范去世, 丧事办完后, 世祖召见张珪, 亲自抚慰他。张珪上奏说:“我年纪轻, 军中事务重大, 聂祯跟随我祖父、父亲久经沙�。M盟ㄖ�。”世祖感叹说:“寻求阅历多而且稳重的人来辅助自己, 寻常的年轻人想不到这点。”重重赏赐了他, 让他回去, 并遍赏了他的随从。至元十九年, 宣城、徽州群盗蜂起起, 行省下檄文命令张珪讨伐他们, 士兵多次被贼寇打败, 士兵中有宰杀百姓家的猪并伤了主人的。张珪说:“这就是军队打败仗的原因。”斩杀那些士兵, 盗贼全都平定了。二十九年, 张珪入朝, 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说:“张珪还年轻, 姑且用佥书一职试用他, 果真可以大用, 请等以后。”皇帝说:“不能这样, 这家人为国灭金、灭宋, 三代人都尽了最大的力量, 怎么可以吝啬这个官职呢?”授予他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 朝廷派遣使臣巡行天下, 张珪巡视四川、陕西, 询问百姓的疾苦, 救济抚恤孤儿贫民, 罢免多余的官员, 废黜贪污的官吏。还朝后, 升迁为浙西肃政廉访使。他弹劾罢免郡长吏以下官员三十多人, 州府小吏几百人, 征集的赃款数以万计。张珪查知盐司以奸诈手段获得利益的事, 将要揭发他们, 事情关涉到行�。行睦锊话驳娜�, 想以执法过严的罪名中伤张珪, 就贿赂皇帝身边的臣子, 谎称张珪施行巫术, 并且阻碍盐法的执行。皇帝派遣官员共同审理这件事, 获知了行省的大小官吏以及盐官欺骗蒙蔽的情况, 他们都认了罪。张珪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大官, 没获得答复;还弹劾迷惑君主的近侍, 又没获得答复。于是他称病回家。泰定三年, 皇帝派遣使者召见张珪, 张珪来到, 皇帝说:“你来时, 民间怎么样?”张珪回答说:“在我的家乡, 百姓很饥饿, 朝廷虽然用金帛救济, 但没有惠及的有十分之五六, 希望陛下考虑他们。”皇帝听了后很痛心, 命令有关部门全部救济那些人。没过多久, 起用张珪商议中书省的事情, 张珪在泰定四年十二月去世。 


        相关文言文练习
        《元史·杜本传》《元史·廉希宪传》(二)
        《元史·乃蛮台》《元史·卜天璋传》
        《元史·赵阿哥潘传》《元史·申屠致远传》(二)
        《元史·董文炳传》《元史·小云石海涯传》
        《元史·姚燧传》《元史·陈天祥传》
        《元史·别的因传》《元史·徐世隆传》
        《元史·康里脱脱传》《元史·胡长孺传》(二)
        《元史·孛术鲁翀传》《元史·揭傒斯传》
        《元史·同恕传》《元史·张禧传》
        《元史·陈祐传》(二)《元史·李黼传》
        《元史·王檝传》《元史·石抹宜孙传》阅读练习
        《元史·察罕传》(二)《元史·塔思传》
        《元史·石天应传》《元史·王构传》
        《元史·刘肃传》《元史·张养浩传》
        《元史·高兴传》《元史·不忽木传》
        《元史·张晋亨传》《元史·速哥传》
        《元史·刘正传》《元史·贡师泰传》
        《元史·管如德传》《元史·吴澄传》
        《元史·胡长孺传》《元史·彻里传》
        《元史·谭澄传》《元史·李昶传》(二)
        《元史·秦起宗传》《元史·耶律希亮传》
        《元史·陈思谦传》《元史·太平传》
        《元史·星吉传》《元史·杨枢传》
        《元史·叶李传》《元史·曹鉴传》
        《元史·李进传》《元史·李德辉》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