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李贤, 字原德, 邓人。举乡试第一, 宣德八年成进士。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 帝善之, 命翰林写置左右, 备省览。转吏部, 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 曰《鉴古录》, 上之。 英宗复位, 命兼翰林学士, 入直文渊阁, 与徐有贞同预机务。未几, 进尚书。贤气度端凝, 奏对皆中机宜, 帝深眷之。山东饥, 发帑振不足, 召有贞及贤议, 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 坐视民死, 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 石亨、曹吉祥与有贞争权, 并忌贤。诸御史论亨、吉祥, 亨、吉祥疑出有贞、贤意, 诉之帝, 下二人狱。会有风雷变, 得释, 谪贤福建参政。未行, 王翱奏贤可大用, 遂留为吏部左侍郎。逾月, 复尚书, 直内阁如故。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当亨、吉祥用事, 贤顾忌不敢尽言, 然每从容论对, 所以裁抑之者甚至。 时岁有边警, 天下大水, 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 内请宽百姓, 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 四方得苏息。贤因请行宽恤之政, 又请罢江南织造, 清锦衣狱, 止边臣贡献, 停内外采买。帝难之。贤执争数四, 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 可卷舌偷位耶?” 初, 御史刘濬劾柳溥败军罪, 触帝怒。贤言御史耳目官, 不宜谴。石亨谮贤曲护。帝渐疏贤, 寻悟, 待之如初。每独对, 良久方出。遇事必召问可否, 或遣中官就问。贤务持大体, 尤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 宪宗即位, 进少�!⒒堑畲笱�, 知经筵事。成化二年冬卒, 年五十九。帝震悼, 赠太师, 谥文达。 (节选自《明史·李贤列传》, 有删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B.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C.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D.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可掩而取/帝色动/贤言衅不可启/玺不足宝/事遂寝/亨益恶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试, 又称“秋闱”, 考中者称为“举人”, 原则上即获得了选官的资格;凡举人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传国玺, 又称“传国玉玺”、“传国宝”, 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 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 被历朝历代视为王朝正统的象征。 C.御史, 自秦朝开始, 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为皇帝耳目, 故又称耳目官。 D.谥, 谥号, 指古代帝王、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味的称号, 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 本文中属于官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贤很有学识。乡试考了第一, 又能考中进士, 所写正本十策常伴皇帝身边, 编写了《鉴古录》给皇帝作为参考。 B.李贤很受皇帝信任。无论是景泰年间, 还是英宗复位以后, 或者宪宗即位后, 他都得到了始终如一的信任和重用。 C.李贤敢于进谏。在面对权臣石亨的意见时, 坚持自己的看法, 并最终让皇帝接受了自己的意见。 D.李贤富有同情心。山东发生饥荒时, 他反对徐有贞的说法, 坚决请求放赈;在长江南北水灾后, 力主朝廷出台宽恤政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贤曰:“虑中饱而不贷, 坐视民死, 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 (2)贤执争数四, 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 可卷舌偷位耶?” 答案: 10.答案:B。 孛来近塞猎。亨言传国玺在彼, 可掩而�。凵�。贤言衅不可启, 玺不足宝, 事遂寝。亨益恶贤。译文:孛来靠近边塞来打猎, 石亨说传国玺在他那里, 可掩击而夺回来。皇上动心了。李贤说不可开战端, 玉玺不足为宝, 这事就这样停下了。石亨更加记恨李贤。 11.答案:D。 “带有褒扬意味的称号”应为“带有褒贬意味的称号”;如周厉王、隋炀帝中的“厉”和“炀”就带有贬的意味。 12.答案:B项。 “得到了始终如一的信任”错, 第三段中的“下狱”和第五段中的“渐疏贤”说明他也有被冤屈和疏远的时候。 13.答案:(1)李贤说:“担心有人中饱私囊就不赈济抚恤, 坐看百姓死亡, 这是因噎废食啊。”皇上于是下令增拨银两。(虑、中饱、不贷、是及最后一句的主语省略情况, 各1分) (2)李贤坚持自己的意见, 连着四次向皇上争�。耐露己芎ε�。李贤退朝后说:“大臣应当知无不言, 怎么能闭口不言、尸位素餐(苟且任职)呢?”(执、数四、卷舌、偷位、可……耶句式, 各1分) 参考译文: 李贤字原德, 是邓县人。宣德八年考中进士。景泰二年二月呈上端正国家根本的十条策略, 皇帝认为很好, 命令翰林写好后, 放在自己身边, 以备审阅。转到吏部任职, 采编古代二十二位君主值得学习的事迹, 命名为《鉴古录》, 呈给皇帝。 英宗重新即位后, 命他兼任翰林院学士, 入文渊阁当值, 与徐有贞一起参预机务。不久, 他升为尚书。李贤气度端正凝重, 奏对皇上都切中机宜, 皇上非常宠爱他。山东闹饥荒, 国家拨出赈济的财物不足, 皇上召徐有贞和李贤来商议, 徐有贞说赈济的财物多被官员中饱私囊。李贤说:“担心有人中饱私囊就不赈施抚恤, 坐看百姓死亡, 这是因噎废食啊。”皇上于是命增拨银两。 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 他们都忌恨李贤。御史们弹劾石亨、曹吉祥, 石、曹两人怀疑是出于徐有贞、李贤的主意, 便向皇上告状, 把两人投进监狱。正好有风雷之变, 他们获释, 李贤被贬为福建参政。他还没动身, 王翱上奏说李贤可当大任, 就留下他为吏部左侍郎。过了一个月, 恢复他为尚书, 仍入内阁当值如�!X美纯拷呷创蛄�, 石亨说传国玺在他那里, 可袭击他们夺回玉玺来。皇上动心了。李贤说不可开启战端, 玉玺不值得成为这样的宝贝, 这事就算停止了。石亨更加恨李贤。当时石亨、曹吉祥当权, 李贤因为顾忌而不敢把话说�。34尤莼卮鸹噬系奶嵛�, 因此对石亨之辈也起了很大的抑制作用。 当时每年都有边警, 天下发大水, 长江南北尤其严重。李贤外筹划边防策略, 内请宽恤百姓, 废除国家的一切征敛。皇上采用他的建议, 四方得以安宁, 民力得到复苏。他又趁机提出实行宽恤的政策, 请求停罢江南织造, 清理锦衣卫监狱, 停止边臣所上的纳贡进献, 停止内外采买的行为。皇上很为难。李贤坚持他的意见, 连着四次向皇上争�。耐露己芎ε�。李贤退下后说:“作为大臣就应当知无不言, 岂可闭口不言、尸位素餐呢?” 当初, 御史刘浚弹劾柳溥败军之罪, 触怒了皇上。李贤说御史是国家耳目之官, 不宜谴责。石亨诬陷李贤曲护刘�!;噬辖ソナ柙读死钕�, 不久才醒悟, 又待之如初了。他常常独自与皇上谈话, 很久才出来。一有事情, 皇上一定召他去问这样处理是否可行, 或者派宦官去询问他。李贤务持大体, 尤其以珍惜人才、广开言路为急务。 宪宗即位, 提升李贤为少�!⒒堑畲笱�, 掌管讲解经筵事务。成化二年冬天去世, 终年五十九岁。皇上十分哀悼, 追赠为太师, 封谥号为文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