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戚继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明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戚继光, 字元敬, 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 历官都指挥, 署大宁都司, 入为神机坐营, 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 好读书, 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 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 备倭山东。改佥逝江都司, 充参将, 分部宁、绍、台三郡。三十六年, 倭犯乐清、瑞安、临海, 继光援不及, 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 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 旋以平汪直功复官, 改守台、金、严三郡。
        继光至浙时, 见卫所军不习战, 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 请召募三千人, 教以击刺法, 长短兵迭用, 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 不利驰逐, 乃因地形制阵法, 审步伐便利, 一切战舰、火器、兵械, 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四十年, 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 扼桃渚, 败之龙山, 追至雁门岭。贼遁去, 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 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 继光邀击之仙居, 道无脱者, 先后九战皆捷, 俘馘一千有奇, 焚溺死者无算。
        继光为将号令严, 赏罚信, 士无敢不用命。隆庆初, 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 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部议独用继光, 乃召为神机营副将。会谭纶督师辽、蓟, 乃集步兵三万, 征浙兵三千, 请专属继光训练。帝可之。浙兵三千至, 陈郊外, 天大雨, 自朝至日昃, 植立不动。边军大骇, 自是始知军令。
        继光已加太子太保, 录功加少�!U啪诱獍胨�, 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 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 强一赴, 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 竟罢归。居三年, 御史傅光宅疏荐, 反夺俸。继光亦遂卒。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
        B. 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
        C. 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
        D. 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靖, 年号,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年号, 因此也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如康熙皇帝。
        B.擢, 表示官职提升。古代跟官职升降有关的词还有很多, 如升官常用“拔、擢、升”等, 贬官常用“谪、黜、窜”等。
        C.疏, 也称“奏疏”或“奏章”, 是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或上级官员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疏”有“分条陈述”的意思。
        D.夺俸, 指古代官员因为犯有过失而被�?圪郝�, 属于行政处分类型之一。其中, 俸即俸禄, 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受的薪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戚继光出身官宦人家, 自幼性格洒脱。他气度不凡, 虽家庭贫穷, 但喜好读书, 精通各类典籍的大义。
        B. 戚继光抵御倭寇, 战功卓著。倭寇进犯东南沿海, 戚继光率军在浙江、福建连续九战九捷, 杀敌无数, 立下赫赫战功。
        C. 戚继光做事雷厉风行, 深受上下信任。军部独用他训练蓟门防务的士兵, 皇帝同意让他专门训练浙江士兵。
        D. 戚继光晚年境遇凄凉, 屡遭改任弹劾。张居正死后, 戚继光郁郁不得志, 被傅光宅推荐, 反而被削夺了俸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请召募三千人, 教以击刺法, 长短兵迭用, 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2)浙兵三千至, 陈郊外, 天大雨, 自朝至日昃, 植立不动。
        14. 请简要概括“戚家军”闻名天下的原因。(3分)
         
         
        答案:
        10.A
        11.C(疏, 是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12.D(“反而被削夺了俸禄”有误, 是御史傅光宅上书推荐戚继光被削夺了俸禄, 同时前文“竟罢归”表明戚继光免官归乡, 已无俸禄可领)
        13.(1)(戚继光)请准招募三千人, 把攻击、刺杀的方法交给他们, 长短兵器轮番使用, 因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4分)
        (2)三千浙江兵到达, 在郊外列阵, 天空下起大雨, 从早晨到下午(太阳偏西), 士兵像树木一样站立不动。(4分)
        14.①士兵剽悍。②训练有方。③装备精良。(3分)
         
         
        参考译文:
        戚继光, 字元敬, 世袭登州卫指挥使。父亲戚景通, 连续担任都指挥, 暂时代理大宁都司, 调入(京师)担任神机营坐营, 有(美好的)操守品行。戚继光从小洒脱不拘, 有非凡的志气。他家庭贫寒, 喜好读书, 通晓经书史书的要旨。嘉靖年间承袭世职, 因被推荐而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 在山东防御倭寇。后改任浙江都司佥事, 担任参将。嘉靖三十六年, 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 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 由于是道路阻塞所致, 所以不加罪。不久, 他会合俞大猷的军队, 在岑港围剿汪直残余势力。但很久都不能取胜, 因此被撤官, (被责令)戴罪办理倭寇事宜。不久这些倭寇逃走了, 其它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人上奏(朝廷)弹劾戚继光没有功劳, 还勾结外国人。刚要审讯他, 随即因讨平汪直的功劳恢复了原职, 改守台、金、严三郡。
        戚继光到浙江时, 发现卫所军队不善于作战, 而金华、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 (戚继光)请准招募三千人, 把攻击、刺杀的方法交给他们, 长短兵器轮番使用, 因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有许多湖泽, 不利于骑马追逐, (戚继光)于是依照地形制成阵法, 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 所有战舰、火药武器、兵械, 都精心研制, 加以精�。匦轮帽父�。“戚家军”威名传布天下。嘉靖四十年, 倭寇大规模抢劫桃渚、圻头。戚继光急忙赶到宁海, 扼守桃渚, 在龙山打败他们, 追到雁门岭。倭寇逃走, 便乘空虚袭击台州。戚继光亲手杀掉倭寇首领, 逼迫残余的倭寇逃往瓜陵江全部丧生。而圻头的倭寇重新奔向台州, 戚继光到仙居拦截歼击, 路上没有一个逃脱掉的。先后九次战斗都打胜了, 俘获一千多人, 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
        戚继光作为将领, 号令严明, 赏罚必行, 士兵没有敢不听命的。隆庆元年, 给事中吴时来因为蓟门边防多次有紧急情况, 请求让俞大猷和戚继光专门训练戍边士兵。军部商议后只用戚继光, 于是下召让戚继光任神机营副将。恰逢谭纶视察辽、蓟两地军队, 于是召集步兵三万, 征募浙江士兵三千, 请求专门交付给戚继光训练。皇帝答应了这件事。三千浙江兵到达, 在郊外列阵, 天空下起大雨, 从早晨到下午(太阳偏西), 士兵像树木一样站立不动。边防军队大惊失色, 从此才了解戚继光军纪严明。
        戚继光已经加任太子太保, 又因功劳加任少�!U啪诱ナ腊肽旰�, 给事中张鼎思说戚继光不适宜在北方任职, 主持国政的人(皇帝)立刻把他调到广东。戚继光忧郁不得志, 勉强赴任, 过了一年就托病请求辞官。给事中张希皋等人又弹劾他, 最终罢免了他, 让他回家。过了三年, 御史傅光宅上疏荐举戚继光, 反而被削减俸禄。(不久)戚继光就去世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马孟桢传》(二)《明史·马孟桢传》(一)
        《明史·金铉传》《明史·马永传》(二)
        《明史·万元吉传》《明史·李秉传》
        《明史·胡松传》《明史·周忱传》(二)
        《明史·徐九思传》《明史·王世贞传》(二)
        《明史·杨守陈传》《明史·林俊传》(二)
        《明史·熊概传》(三)《明史·太祖本纪》
        《明史·邹维琏传》《明史纪事本末·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
        《明史纪事本末·仁宜致治》《明史·本纪九》《明史·周敬心传》
        《诈疾平叛》《明史·戚继光传》(三)
        《明史·刘熙祚传》《明史·金兴旺传》
        《明史·朱能传》《明史·李敏传》
        《明史·任礼传》《明史·俞谏传》
        《明史·魏骥传》(二)《明史·齐之鸾传》
        《明史·于谦传》(三)《明史·秦良玉传》(二)
        《明史·赵南星传》(二)《明史·翁大立传》
        《明史·程绍传》(二)《明史·杨廷和传》(二)
        《明史·沐晨传》《明史·翁万达传》
        《明史·曹璘传》《明史·薛侃传》
        《明史·乔允升传》《明史·方孝孺传》(二)
        《明史·陆光祖传》(二)《明史·申时行传》(二)
        《明史·杭雄传》《明史·宋濂传》(三)
        《明史·杨慎传》《明史·王翱传》
        《明史·李默传》《明史·麻贵传》
        《明史·黄道周传》(二)《明史·王仪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