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纪事本末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十二月, 太子长子彪�。游肭笸蹙�, 不许。彪病笃, 太子为之祷祀求�!<趾笪胖�, 乃诈称帝不豫, 召太子入朝。既至, 后不见, 置于别室, 遣婢陈舞以帝命赐太子酒三升, 使尽饮之。太子辞以不能饮三升, 舞逼之曰:“不孝邪!天赐汝酒而不饮, 酒中有恶物邪!”太子不得已, 强饮至�。齑笞�。后使黄门侍郎潘岳作书草, 令小婢承福以纸笔及草, 因太子醉, 称诏使书之, 文曰:“陛下宜自了;不自了, 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自了, 吾当手了之。并与谢妃共要, 刻期两发, 勿疑犹豫, 以致后患。茹毛饮血于三辰之下, 皇天许当扫除患害, 立道文为王, 蒋氏为内主, 愿成, 当以三牲祠北君。”太子醉迷不觉遂依而写之其字半不成后补成之以呈帝。 壬戌, 帝幸式乾殿, 召公卿入, 使黄门令董猛以太子书及青纸诏示之, 曰:“遹此, 今赐死。”遍示诸公王, 莫有言者。张华曰:“此国之大祸, 自古以来, 常因废黜正嫡以致丧乱, 且国家有天下日浅, 愿陛下详之!”裴頠以为宜先检校传书者, 又请比校太子手书, 不然, 恐有诈妄。贾后乃出太子启事十余纸, 众人比视, 亦无敢言非者。贾后使董猛矫以长广公主辞白帝曰:“事宜速决, 而群臣各不同, 其不从诏者, 宜以军法从事。”议至日西不决。后见华等意坚, 惧事变, 乃表免太子为庶人;诏许之。于是使尚书和郁等持节诣东宫, 废太子为庶人。 太子改服出, 再拜受诏, 步出承华门, 乘粗犊车, 东武公澹以兵仗送太子及妃王氏、三子彪、臧、尚同幽于金墉城。王衍自表离婚, 许之, 妃恸哭而归。杀太子母谢淑媛及彪母保林蒋俊。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贾后乱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醉迷/不觉遂/依而写之/其字半不成/后补成之/以呈帝 B.太子醉迷不觉/遂依而写之/其字半/不成后补成之/以呈帝 C.太子醉迷不觉/遂依而写之/其字半不成/后补成之/以呈帝 D.太子醉迷/不觉遂/依而写之/其字半/不成后补成之/以呈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宫, 皇后居住之处, 因以借指皇后。文中是指西晋惠帝皇后贾南风。 B.茹毛饮血, 指人类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文中是指各种势利歃血结盟。 C.三牲, 即祭祀用的�!⒀颉⒅淼壬�。其中体全为“牺”, 色纯为“牲”。 D.持节, 文中指奉圣命之意。古代使臣奉命出行, 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门侍郎潘岳故意使用潦草的字迹写信, 趁太子酒醉让其誊写, 结果太子也抄得不是十分清楚。 B.在伪造的书信中, 太子与谢淑媛约定到时候皇宫内外一起举事, 干净利落地扫除奸佞, 事成后将酬神。 C.由于张华、裴頠对太子谋逆一事持有坚决质疑的立�。趾蟪籼拥脑竿⑽吹贸�, 只能让步。 D.王衍在太子被废后, 迅速与太子划清界限。这既表现王衍的势利, 也暗示了贾后在朝中气焰的嚣张。 13.把文中画线句子和课本中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国之大祸, 自古以来, 常因废黜正嫡以致丧乱, 且国家有天下日浅, 愿陛下详之。 (2)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14.请简要概括贾后陷害太子的过程。 答案: 10.C 11.C 12.A 13.(1)这是国家的大祸患, 自古以来, 常常因为废黜太子而导致国家丧亡祸乱, 再说我们大晋拥有天下的时日尚短, 希望陛下仔细考虑这件事! (2)取用它们, 无人禁止;享用它们, 不会竭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 是我和您共同享用的东西。 14.(1)矫诏太子诓骗入宫而避见;(2)诱导醉酒太子抄写谋反信件;(3)完善伪证转呈惠帝。 【解析】 10.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中, “不觉”是没有发觉(文书内容), 是因为“醉迷”而出现的结果, 应为一句比较完整, “遂”是“于是”之意, 常放于句首, 此处是因为前句内容而引起的“依而写之”, 因此“遂”应和“依而写之”是完整的句子, 因此第一处断应在“遂”之前, 排除AD;再比较BC, “不成”是“其字半”的谓语, “字有一半看不清”, 所以应该从“不成”之后断开, 排除B。 译文:太子醉得昏昏沉沉没有发觉, 于是就照着写了。字有一半看不清, 皇后令人描补成字, 便以此呈交晋惠帝。 故选C。 11.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其中体全为‘牺’, 色纯为‘牲’”说法错误, “牺牲”中, 色纯为“牺”, 体全为“牲”。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故意使用潦草的字迹写信”“结果太子也抄得不是十分清楚”说法错误, 依据原文“后使黄门侍郎潘岳作书草”可知, “潘岳作书草”, 应为“潘岳写了一封信的草稿”。太子抄得不是十分清楚, 是因为“太子醉迷不觉, 遂依而写之, 其字半不成”, 写的不清楚的原因是喝醉的缘故。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赋分点: (1)“此国之大祸”, 判断句, 这是国家的大祸患;“正嫡”, 正室之子, 嫡子, 此处指太子;“详”, 仔细考虑。 (2)“无禁”, 无人禁止;“是”, 这;“藏”, 宝藏;“适”, 享用。 参考译文: 十二月, 太子长子司马彪生�。游鼻笸蹙�, 没有被批准。司马彪病重, 太子为他祈祷祭神以求平安。贾皇后听说后, 就假称晋惠帝身体不适, 宣召太子入朝。太子进宫后, 皇后不见他, 把他安排在别室, 派婢女陈舞称晋惠帝赐给太子三升酒, 让他全部喝掉。太子推辞说不能喝三升, 陈舞胁迫说:“不孝呀! 天子赐酒而你不喝, 难道酒中有脏东西吗?”太子迫不得已, 勉强喝完, 于是大醉。贾皇后让黄门侍郎潘岳写了一封信的草稿, 又让小婢承福拿着纸、笔和草稿, 因为太子喝醉, 就诈称晋惠帝下诏命令他抄写, 信中说:“陛下应当自己了断;不自己了断, 我就要进宫替您了断。皇后也应该尽快自己了断;如果不自己了断, 我当亲手来了断。同时与谢妃约定, 到时候皇宫内外一起举事, 请不要迟疑犹豫, 以致遭受后患。我在日、月、星三辰之下设盟饮血, 皇天允许我扫除祸患, 立道文为王, 立蒋氏为王后。愿望实现, 我将用猪、�!⒀蛉┓畋本嵌�。”太子醉得昏昏沉沉没有发觉, 于是就照着写了。字有一半看不清, 皇后令人描补成字, 便以此呈交晋惠帝。 壬戌(三十日), 晋惠帝到式乾殿, 召公卿入见, 让黄门令董猛出示太子的信以及青纸诏书, 说:“司马遹的信这样大逆不道, 现在赐死。”于是把太子的信及青纸诏书给王公大臣们传看, 大家都不作声。张华说:“这是国家的大祸患, 自古以来, 常常因为废黜太子而导致社稷丧亡祸乱。再说我们大晋拥有天下的时日尚短, 希望陛下仔细考虑这件事!”裴頠认为应当先检验核查递信之人, 再核对太子平日手书笔迹, 不然, 恐怕其中有奸诈虛妄之处。贾皇后就拿出太子手写的十几张启事, 众官员对照着看, 也无人敢说不一致。贾皇后又让董猛假托长广公主之言, 对晋惠帝说:“这件事应当尽快决断, 而群臣意见还不同, 对那些不从诏令的, 应当按照军法处置。”大臣们商议到太阳偏西, 也没有议定。贾皇后见张华等大臣态度坚决, 害怕事情发生变化, 就建议把太子贬为庶民, 晋惠帝下诏准许。于是派遣尚书和郁等人手持符节到东官, 废黜太子为平民。 太子更衣而出, 拜接诏书, 走出承华门, 乘坐粗陋的牛车, 东武公司马澹带兵押送太子及妃子王氏, 还有司马彪、司马臧、司马尚三个儿子到金墉城幽禁。王衍上表请求让女儿与太子离婚, 得到允许, 妃子王氏哭着回到娘家。晋惠帝处死了太子之母谢淑媛以及司马彪之母保林蒋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