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唐才子传·李端》阅读练习及答案
        唐才子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一)
        李端, 赵州人, 嘉祐之侄也少时居庐山, 依皎然读书, 意况清虚, 酷慕禅侣。大历五年, 进士及第, 授秘书省校书郎。以清赢多�。枪�, 居终南山草堂寺。未几, 起为杭州司马。牒诉敲扑, 心甚厌之。买田园在虎丘下。为耽深癖, 泉石少幽, 移家来隐衡山, 自号“衡岳幽人”。弹琴读《易》, 登高望远, 神意泊然。初无宦情, 怀箕、颍之志①。尝曰:“余少尚神仙, 且未能去。友人畅当以禅门见导, 余心知必是, 未得其门。”诗更高雅, 于才子中, 名响铮�!S氪κ烤┱琢杏埂⒋罄砥朗抡欧矣焉瞥�。初来长安诗名大振时令公子郭暧尚升平公主贤明有才延纳俊士端等皆在馆中暧尝进官大宴酒酣主属端赋诗顷刻而就曰:“青春都尉最风流, 二十功成便拜侯。金距斗鸡过上苑, 玉鞭骑马出长楸。熏香荀令偏怜�。捣酆卫刹唤獬�。日暮吹箫杨柳陌, 路人遥指凤凰楼。”主甚喜, 一座赏叹。钱起日:“此必端宿制, 请以起姓为韵。”端立献一章日:“方塘似镜草芊芊, 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看调马, 旧赐铜山许铸钱。杨柳入楼吹玉笛, 芙蓉出水妒花钿。今朝都尉如相顾, 愿脱长裾逐少年。”作者惊伏。主厚赐金帛, 终身以荣。其工捷类此。集三卷, 今传于世。
        (节选自《唐才子传·李端》)
        (二)
        端, 赵州人。始, 郭暧尚升平公主, 主贤明有才思, 尤招纳士, 故端等多从暧游。暧尝进官, 大集客, 端赋诗最工, 钱起日:“素为之, 请赋起姓。”端立献一章, 又工于前, 客乃服, 主赐帛百。后移疾江南, 终杭州司马。
        (节选自《新唐书·文艺列传下》)
        【注】①箕、颍:即箕山和颍水。相传尧时, 贤者许由曾隐居箕山之下, 颍水之阳。后因以“箕�!敝敢诱呋蛞又�。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 初来长安/诗名大振时/令公子郭暖/尚升平公主/贤明有才/延纳俊士端等/皆在馆中/暧尝进官/大宴/酒酣/主属端赋诗/顷刻而就/
        B. 初来长安/诗名大振/时令公子郭暖尚升平/公主贤明/有才延纳俊士/端等皆在馆中/暧尝进官/大宴/酒酣/主属端赋诗/顷刻而就/
        C. 初来长安/诗名大振/时令公子郭暧尚升平公主/贤明有才/延纳俊士/端等皆在馆中/暧尝进官/大宴/酒酣/主属端赋诗/顷刻而就/
        D. 初来长安/诗名大振时/令公子郭暖/尚升平公主贤明/有才延纳俊士/端等皆在馆中/暧尝进官/大宴/酒酣/主属端/赋诗顷刻而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及第, 指科举考试考中, 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 故名。进士及第, 隋唐指考中进士, 明清指殿试的前三名。
        B. 自号, 指古人除了名、字之外另起的自称, 以彰显自己的情志, 文中的“衡岳幽人”即表现了主人公的隐逸之情。
        C. 宿制, 即现在的“宿构”, 指预先创作好的诗文等作品, 与即兴作诗(文)相对。文中指前一晚创作好的诗歌。
        D. 移疾, 义同移�。墒惫僭鄙鲜槌撇。辔庸僬咔笸说耐翊�。与《唐才子传》中“以清赢多�。枪佟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端居于名山, 追求清净虚无。他跟随皎然读书, 仰慕僧侣。尽管后来被授予校书郎, 但他辞官后住在终南山草堂寺, 此二事可见佛、道思想对其影响之深。
        B. 李端隐居田园, 慕幽之情颇深。他被起用后, 因不喜为官之事, 在虎丘山下购买田园, 因觉此地不够幽深, 故移家衡山, 自号“衡岳幽人”, 在此弹琴读书。
        C. 李端少尚修仙, 后受引导学禅。他初无做官之意, 心怀隐逸之志, 崇尚修仙, 却未能前去;后朋友畅当以佛学引导, 知人生追求必然如此, 苦于不得法门。
        D. 李端诗调高雅, 才思敏捷出众。他和柳中庸、张芬交往密切, 常唱和。《唐才子传》和《新唐书》均提到李端依钱起要求, 以姓作诗立就一事, 可见其诗才之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 起为杭州司马。牒诉敲扑, 心甚厌之。
        (2)作者惊伏。主厚赐金帛, 终身以荣。其工捷类此。
        【答案】10. C    11. C    12. A   
        13. (1)不久, 又被启用任杭州司马。整天面对诉讼用刑, 他心中十分厌倦。(关键词“起”“牒诉”“敲扑”)
        (2)在场作诗的人们既惊讶又佩服, 公主赏给他很多黄金和绸缎, 李端终身以此为荣。他做诗就是像这样又精美又迅速。(关键词“作者”“惊伏”“工捷”)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 明确了解文意, 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 本段话的大意为:李端当初来长安时, 诗名大振高。当时郭令公的儿子郭暧娶升平公主为妻, 郭暧贤明有才, 招揽了不少杰出的文士, 李端等人都在他的门下。郭暧曾有一次升了官, 举行盛大宴会, 在酒喝得酣畅之时, 公主嘱咐李端作诗, 不一会儿李端诗成。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 也可借助标志词。本句中注意根据一些名词, 如“长安”“郭暧”“升平公主”等即可作出判断。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 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 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 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 增强语感。
        1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 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 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 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C项, “宿制”与现在常说的“宿构”有区别;“前一晚创作好”有错误, 此处应为“事先准备好的”意思。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 “此二事可见佛、道思想对其影响之深”表述有误, 从全文看, 李端深受佛道思想影响, 但此处不能体现道家思想影响, 只体现出了佛家思想的影响。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 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起”, 被启用;“牒诉”, 诉讼;“敲扑”用刑。第二句得分点:“作者”, 作诗的人们;“惊伏”, 既惊讶又佩服;“工捷”, 又精美又迅速。
        参考译文
        (一)
        李端, 赵州人, 他是李嘉祐的侄儿。李端少年时住在庐山, 跟随皎然读书, 得佛家清静虚无的要旨, 对僧人极为敬仰。大历五年, 他登进士第, 授职秘书省校书郎。李端因为自己瘦弱多�。痛侨ス僦�, 住在终南山草堂寺。不久, 又被启用任杭州司马。整天面对诉讼用刑, 他心中十分厌倦。于是在虎丘山下购置了田园。因为他深深的沉溺于以往的癖好中, 觉得此地溪泉山丘不够深幽, 就搬家到南岳衡山隐居, 自称“衡岳幽人”。在这里他弹琴, 读《周易》, 登上高山眺望远方, 神情意态恬静安详。当初李端并没有做官的欲望, 他向往隐士生活。曾说:“我少年崇尚修仙学道, 暂时未得前去。朋友畅当就用佛门来引导我, 我心知必然如此, 只是未得其门而入。”李端的诗高雅, 在“大历十才子”中名声响亮。他和处士京兆人柳中庸、大理评事江东人张芬交往密切, 相部互以诗赠答。李端当初来长安时, 诗名大振高。当时郭令公的儿子郭暧娶升平公主为妻, 郭暧贤明有才, 招揽了不少杰出的文士, 李端等人都在他的门下。郭暧曾有一次升了官, 举行盛大宴会, 在酒喝得酣畅之时, 公主嘱咐李端作诗, 不一会儿李端诗成, 写道:“青春都尉最风流, 二十功成便拜传侯。金距斗鸡过上苑,, 玉鞭骑马出长楸。熏香荀令偏怜�。捣酆卫刹唤獬�。日暮吹箫杨柳陌, 路人遥指凤凰楼。”公主十分高兴, 在座的人都赞赏感叹。钱起说道:“这首诗一定是李端事先准备好的, 现在请用我的姓作韵脚再作一首。”李端立即又献上一首, 写道:“方塘似镜草芊芊, 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看调马, 旧赐铜山许铸钱。杨柳入楼吹玉笛, 芙蓉出水妒花钿。今朝都尉如相顾, 愿脱长裾逐少年。”在场作诗的人们既惊讶又佩服。公主赏给他很多黄金和绸缎, 李端终身以此为荣。他作诗就是像这样又精美又迅速。李端有诗集三卷, 流传至今。
        (二)
        李端, 赵州人。当初, 郭暧娶升平公主为妻, 郭暧贤明有才, 多招纳杰出的文士, 因此李端多跟从郭暧交游。郭暧曾经升职, 举行盛大宴会, 李端赋诗最为精工, 钱起说:“肯定是平时作好的, 请以我的姓‘钱’为韵赋诗。”李端立即献上一首, 比之前的更为工整, 宾客于是十分佩服, 郭暧赏赐了他很多丝帛。后因病转到江南, 官位终于杭州司马。
         



        相关文言文练习
        《唐才子传·李贺》《唐才子传·方干》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袁宏道《叙小修诗》
        方孝孺《里社祈晴文》《梁书·陶弘景传》
        《明史·毛羽健传》曾国藩《召悔》
        《北史·韩褒传》《新唐书·欧阳询传》
        《三国志·刘晔传》《隋书·裴政传》
        《新唐书·李鄘传》《后汉书·孔僖传》
        《宋史·刘温叟传》《华阳国志·陈寿传》
        《宋史·陈禾传》《宋史·宋汝为传》
        《宋史·杨察传》《三国志·贾诩传》(二)
        苏洵《木假山记》《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宋书·傅弘之传》《汉书·车千秋传》
        欧阳修《与荆南乐秀才书》《资治通鉴·肥水之战》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