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后汉书·光武帝纪》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后汉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 高祖九世之孙也。莽末, 天下连岁灾蝗, 寇盗蜂起。起于宛, 时年二十八。至郾、定陵, 定陵, 悉发诸营兵, 而诸将贪惜财货, 欲分留守之。光武曰:“今若破敌, 珍宝万倍, 大功可成;如为所败, 首领无余, 何财物之有!”众乃从。朱鲔攻温, 大破之。于是诸将议上尊号。马武先进曰:“天下无主。如有圣人承敝而起, 虽仲尼为相, 孙子为将, 犹恐无能有益。大王虽执谦退, 奈宗庙社稷何!宜且还蓟即尊位。”光武惊曰:“何将军出是言?”武曰:“诸将尽然。”至中山, 诸将复上奏曰:“大王参分天下而有其二, 言武力则莫之敢抗, 论文德则无所与辞。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 天命不可以谦拒。惟大王以社稷为计, 万姓为心。”光武又不听。行到南平棘, 诸将复固请之。光武曰:“寇贼未平, 四面受敌, 何速欲正号位乎?“耿纯进曰:“天下士大夫捐亲戚, 弃土壤, 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 其计固望超然客公众号成其所志耳。今功业即定, 天人亦应, 而大王不正号位, 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 则有去归之思也。大众一散, 难可复合。时不可留, 众不可逆。”纯言甚诚切, 光武深感, 曰:“吾将思之。”行至鄗, 强华自关中奉赤伏符, 曰“刘秀发兵捕不道, 四夷云集龙斗野, 四七之际火为主”。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 人应为大。今上无天子, 海内淆乱, 符瑞之应, 昭然著闹, 宜答天神, 以塞群望。”光武六月已未, 即皇帝位, 建元为建武。二年春正月庚辰, 封功臣皆为列侯, 大国四县, 余各有差。博士丁恭议曰:“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令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国, 皆以无道, 未尝闻功臣地多而灭亡者。”乃遣谒者即授印绶, 策曰:“在上不骄, 高而不危;制节谨度, 满而不溢。敬之戒之。传尔子孙, 长为汉藩。”
        (选自《后汉书·光武帝纪》,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
        B.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D县不合法制
        C.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
        D.古帝王封诸侯/不过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今封诸侯/四县不合法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 一般是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追尊名号。
        B.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 帝王宗庙制是天子七庙, 诸侯五庙, 庶人不准设置宗庙。
        C.四夷:古时华夏民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本文是蔑称。
        D.博士:古代官名, 秦汉时期掌管书籍文典, 后来也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者精通一类技艺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达郾县、定陵县后, 光武帝尽皆征调各营的兵力, 可是众将却贪恋财物, 想分拨一部分人留下来防守
        B.马武认为, 如果天下没有主宰之人, 即使有孔子、孙子这样的人担任丞相、大将, 也可能不会有益于天下。
        C.耿纯认为刘秀违背众人的愿望, 不正名号和身位, 主大夫们的希望、打算落空, 就会有去归顺王莽的念头。
        D.文章结尾刘秀关于居于上位而不骄傲、持守节义谨严法度的一番言论, 在今天仍具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 (4分)
        (2)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 天命不可以谦拒。(4分)
        14.刘秀能登上帝位的条件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3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3分)A
        11.(3分)C(本文“四夷”不是蔑称)
        12.(3分)C(“去归之思”应是“离去归家的念头”)
        13.(8分)(1)如果被敌人打败, 头颅尚且保不�。鼓苡涤惺裁床莆锬�!
        评分标准:“为所”“首领”、宾语前置句式各1分, 语意通顺1分。
        (2)为臣听说帝王的大位不可以长时间空缺, 上天的意志不可以谦让拒绝。
        评分标准:“闻”“广”谦拒”各1分, 语意通顺1分。
        14.(3分)(1)刘秀文德武力兼具;(2)诸位将领多次请求;(3)强华献符, 顺应天意。
        评分标准:每条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 是汉高祖刘邦第九代孙。王莽末年, 国内连年蝗灾, 盗贼蜂起。在宛城起兵, 时年二十八岁。到达郾县、定陵县后, 光武帝尽皆征调各营的兵力, 可是众将却贪恋财物, 想分拨一部分人留下来防守。光武帝说:“现在如果击破敌人, 就会获得一万倍的珍宝, 伟大的功绩就能成就;如果被敌人打败, 头颅尚且保不�。鼓苡涤惺裁床莆锬�!”众人这才依从。朱鲔攻打温县, 大破其军队。这时众将领商议给光武帝上尊号事宜。马武率先进言说:“当今天下没有主宰之人。如果有圣人出来愿意担负这种破敝的局面, 即使有像孔子这样的人担任丞相, 有像孙子这样的人担任大将, 尚且还担心不能有益于天下。大王虽然坚持恭谦退让, 但是祖先的宗庙和社稷该怎么办呢!理应暂且返回蓟城即皇帝尊位。”光武帝吃惊地说:“将军怎么说出这样的话�。俊甭砦渌�:“众将领都是这个意思。”到达中山国时, 众将又上奏说:“大王将天下划为三份而大王已占两份, 论起武力没有人敢与大王抗衡, 谈及文德没有谁可与大王争辩。为臣听说帝王的大位不可以长时间空缺, 上天的意志不可以谦让拒绝。希望大王为国家社稷着想, 将亿万民众放在心上。”光武帝又没有听从。光武帝行进到南平棘县时, 众将领再次极力请求即帝位之事。光武帝说:“寇匪盗贼还没有平息, 四面正遭受敌人的攻击, 为什么急着要改定名号和身位呢?”耿纯进言说:“天下的士大夫抛弃了自己的亲人, 背弃了自己的乡土, 追随大王甘冒乱箭流石的危险的原因, 本来就是希望以此来实现自身的志向罢了。现如今伟大的功业超然客公众号即将完成, 天象和人事也应和相合, 而大王却不正名号和身位, 耿纯担心士大夫们的希望断绝、打算落空, 就会有离去归家的念头。众人一旦解散, 就难以再度结合在一起。时机不能延误, 众愿不可违背。”耿纯的话非常诚恳真切, 光武帝深为感动, 说:“我将考虑此事。”行进到鄗县, 强华从关中而来敬献赤伏符, 说“刘秀发兵捉拿无道之人, 四方各族如云聚集天空, 如龙斗于荒郊原野, 四七运数相乘火德显应”。群臣趁机又上奏说:“禀受上天之命的符瑞, 以人事的应验最为重要。现在世上没有真正的天子, 四海之内一片混乱, 人间的符瑞应验上天的昭示, 已经很鲜明而为人所共知, 应该回报上天神灵的福佑, 以此来满足天下之人的愿望。”光武帝在六月已未日这一天, 即皇帝位, 建立帝号为“建武”。建武二年(26年)春季正月庚辰日, 皇帝分封所有的功臣为列侯, 封邑最大的有四个县, 其余按军功不同封邑各有等差。博士丁恭发表看法说:“古时候帝王封给诸侯的封地不超过一百里, 所以按照有利的原则来分封诸侯, 是取法于雷声‘震惊百里’的意思, 增强主干削弱枝节, 其目的是为了天下的治理。现如今分封诸侯达到四个县, 不符合古代的规制。”皇帝说:“古时候国家灭亡了的情形, 都是因为君王无道, 不曾听说功臣封地多而使国家灭亡的。”于是派遣谒者前去授予诸侯们印玺和绶带, 并在策书上说:“居于上位而不骄做, 即使位高也不会有危险;持守节义而谨严法度, 即使满盈也不会漫溢出来。敬肃�。渖靼�。传给你们的子孙, 永远成为汉家的藩护。” 
         



        相关文言文练习
        《后汉书·刘盆子传》《后汉书·孔融传》(二)
        《后汉书·桓谭传》((三)《后汉书·袁绍传》
        《后汉书·耿恭传》(二)《后汉书·郑兴传》(二)
        《后汉书·桓荣传》(二)《后汉书·鲁恭传》(二)
        《后汉书·杨震传》(二)《后汉书·李固传》(二)
        《后汉书·赵岐传》《后汉书·种皓传》
        《后汉书·郭伋传》(二)《后汉书·李固传》
        《后汉书·宋均传》《后汉书·鲍永传》
        《后汉书·王允传》《后汉书·冯异传》(二)
        《后汉书·班超传》(二)《后汉书·阴兴传》(二)
        《后汉书·盖勋传》(二)《后汉书·杨厚传》
        《后汉书·郑兴传》《后汉书·寒朗传》
        《后汉书·崔寔传》(二)《后汉书·应劭传》
        《后汉书·寇恂传》(三)《后汉书·黄琉传》
        《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后汉书·陈俊传》
        《后汉书·黄琼传》(二)《后汉书·蔡邕传》(二)
        《后汉书·邓禹传》(二)《后汉书·杨震列传》(三)
        《后汉书·樊宏传》《后汉书·雷义传》
        《后汉书·董宣传》(二)《后汉书·公孙述传》
        《后汉书·范滂传》(二)《后汉书·陈藩传》
        《后汉书·赵咨传》《后汉书·张纯传》(二)
        《后汉书·王充传》《后汉书·王霸传》(二)
        《后汉书·杨彪传》《后汉书·邓晨传》
        《后汉书·侯霸传》《后汉书·邓禹传》
        《后汉书·鲁恭传》《后汉书·严光传》《严先生祠堂记》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