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元史·刘好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刘好礼, 字敬之, 汴梁祥符人。父仲泽, 金大理评事, 遥授同知许州, 徙家保定之完州。好礼幼有志, 知读书, 通国言, 宪宗时廉访府辟为参议。岁乙卯, 改永兴府达鲁花赤。至元元年, 以侍仪廉希逸荐召见, 言举人材数事, 称旨。五年, 应诏建言:“凡有司奏请, 宜先启皇太子, 俾得阅习庶政, 以为社稷生民之福。陕西重地, 宜封皇子诸王以镇之。创筑都城, 宜给直以市民地。选格不宜以中统三年为限, 后是者不录。”帝是其言, 敕中书施行。七年, 迁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 以比古之都护, 治益兰。其地距京师九千余里, 民俗不知陶冶, 水无舟航。好礼请工匠于朝, 以教其民, 迄今称便。或言榷盐酒可以佐经费, 好礼曰:“朝廷设官要荒, 务以绥远, 宁欲夺其利耶!”言者惭服。十年, 北方诸王叛, 执好礼军中, 几死, 其大将以好礼善应对, 释之。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十七年春, 好礼率众走别部, 守厄以待兵至。遇叛王军, 迫好礼西逾雪峨岭。好礼自度, 逾是则无望其还, 遂以衣服赂叛王千户, 始获东出铁壁山口, 间道南走数日, 从者继至且千人。中道粮绝, 捕猎以为食。七月, 至菊海, 始与戍兵接, 得乘传至昌州。入见, 帝赐之食与钞。十八年, 授嘉议大夫、澧州路总管。十九年, 入为刑部尚书, 俄改礼部, 又改吏部。好礼建言中书:“象力最巨, 上往还两都, 乘舆象驾, 万一有变, 从者虽多, 力何能及。”未几, 象惊, 几伤从者。二十一年, 出为北京路总管。再入为户部尚书。二十五年六月, 卒, 年六十二。
        (节选自《元史·刘好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B.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C.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D.十六年春/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曰/皇帝疑我/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召王至京师肯还之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征辟, 一种选官方式。中国汉代人才选任就是征辟制, 征辟制是以皇帝的名义选拔地方有名望的人士入京任官。
        B.传:传车, 古代驿站中的专用车辆, 多供信使乘坐。古代还有公车, 是为到京城应试、上书的官民服务的皇家车辆。
        C.路:宋元时区域名, 宋代的“路”相当于唐代的“道”、明清的“省”。“道”和“路”最初属监察区的性质, 后转为行政区。
        D.榷:设立榷�。钢泄伞⑺巍⑽飨摹⒔鸶髟诒呓缟柚玫幕ナ惺谐�。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好礼深谙用人之道, 颇有见识。曾担任廉访府的参议, 给皇帝推荐官员人�。谂嘌印⒎址庵钔酢⑿拗浅亍⑷瞬叛“蔚谋曜嫉确矫娴慕ㄒ�, 都得到了皇帝的赞许。
        B.好礼善于处理政务, 关注民生。边区的人们生产力水平低, 他引入中原地区的工匠, 教导当地人们制陶、冶金, 发展航运, 还开设市�。⒄姑骋�, 以此来安定边疆。
        C.好礼身处动荡时局, 巧为周旋。在北方叛乱中差点被处死, 他善于应对才被释放;侥幸逃脱, 又遇叛军, 被迫翻越雪峨岭, 他把衣物送给叛军首领, 历经艰险最终脱险。
        D.好礼考虑事情详明, 事君忠诚。他曾受叛军胁迫, 但历经艰难回朝;对皇帝的车驾用大象来拉的做法, 明确表达担心, 提出反对;后来发生大象爱惊的事验证他的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有司奏请, 宜先启皇太子, 俾得阅习庶政, 以为社稷生民之�!#�5分)
        (2)好礼曰:“朝廷设官要荒, 务以绥远, 宁欲夺其利耶!”言者惭服。(5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考查文言断句的辨析能力), 能力层级B级(理解)。
        参考答案:C
        详细解析:十六年春, 叛王召好礼至欠欠州, 曰:“皇帝疑我, 致有今日。”好礼曰:“不疑。果疑王, 召王至京师, 肯还之耶?
        11.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B 级(理解)。
        参考答案:A
        详细解析:“中国汉代人才选任就是征辟制”说法片面。
        12.考点说明: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级(分析综合)。
        参考答案:A
        详细解析:“分封诸王”错误, 是对原文“陕西重地, 宜封皇子诸王以镇之”的误读。
        13.考点说明: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C级(分析综合)。
        (1)参考答案:凡是有关部门奏请的文书, 要先呈送给太子看, 使太子能够阅读研究民情政理, (我们要)把这作为国家和人民的福分。
        详细解析:关键词“启”、“俾”、“社稷”各1分, 句子大意2分。
        (2)参考答案:刘好礼说:“朝廷在边疆重地设立官署, 希望用来安定边疆, 难道官署想要侵夺边地百姓的利益吗!”提建议的人惭愧地服从了。
        详细解析:关键词“要荒”、“绥远”、“宁”各1分, 句子大意2分。
        注意:1.强调直译, 字字落实。2.“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大意”符合通顺即可, “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参考译文:
        刘好礼(1226~1288)字敬之, 是汴梁祥符(今开封市祥符区)人。父亲刘仲泽, 担任过金国的大理评事、许州同知(遥授:授予官衔, 而不须到任)。(金元之际)搬家到保定的完州(治今顺平)。刘好礼少年时就心有追求, 喜欢读书, 能熟练使用蒙古语。元宪宗时被廉访府征招担任参议。宪宗五年(1255), 改到永兴府(治今河北涿鹿)达鲁花赤任职。至元元年(1264), 凭着担任侍仪廉希逸的推荐而被世祖召见, 他在多件事上举荐人材, 合乎皇帝的心意(得到世祖的嘉许)。至元五年(1268), 回应皇帝的诏问提建议说:“凡是有关部门奏请的文书, 要先呈送给太子看, 使太子能够阅读研究民情政理, (我们要)把这作为国家和人民的福分。陕西是重要之地, 应该封给皇子诸王来镇守。新修城市时, 要按市值出钱收购老百姓的田地。选拔人才不应该把中统三年作为时限, 而不录用在此在之后的人。”皇帝赞同他的意见, 下令中书省施行。至元七年(1271), 他改任益兰州(在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境内)等五部的断事官, 仿照古代的都护的做法, 管理益兰。这地方距离京城九千多里, 当地人不懂得制陶和冶炼, 水上没有船舶往来。刘好礼向朝廷请求派来工匠, 教导人们烧陶、冶金和造船, 至今人们还享受着带来的便利。有人建议说开设市场买卖盐和酒可以增加经费, 刘好礼说:“朝廷在边疆重地设立官署, 希望用来安定边疆, 难道官署想要侵夺边地百姓利益吗!”提建议的人惭愧地服从了。至元十年(1273), 北方诸王叛乱, 把好礼抓到军中, 差点将其处死, 叛王的大将因为刘好礼善于应对, 释放了他。至元十六年春天, 叛王把刘好礼叫到欠欠州, 说:“皇帝猜疑我, 才导致今天的局面。”刘好礼说:“皇帝对你没有猜疑, 如果真的猜疑, 皇帝召唤您到了京城, 还会让你回来吗?”至元十七年(1280)春, 刘好礼率众逃至别部, 固守要塞等待援兵到来。又遇叛军, 逼迫刘好礼向西翻越雪峨岭, 刘好礼内心估料, 感觉翻过雪峨岭就没有希望回来, 就用衣物买通叛王手下的千户长, 才得到机会向东从铁壁山口逃出, 沿小路向南跑了好多天, 跟从者陆续达近千人。路上粮食断绝, 只得靠捕猎获得食物。到七月, 到达菊海, 才终于见到元朝戍边的军队, 得以乘坐传车到达昌州。入京拜见皇帝, 皇帝赐给他钱粮。至元十八年(1281), 刘好礼被授与嘉议大夫、澧州路(治今湖南澧县)总管。至元十九年(1282), 入京担任刑部尚书, 不久改任礼部尚书, 又改任吏部尚书。刘好礼向中书建言:“大象的力量最为巨大, 皇帝往返于两都之间, 乘坐的车驾由大象来拉, 万一有什么变故, 跟随的人员即使多, 但大象的力量谁能比得上呢?”不久, 果然出现大象受惊, 差点伤了随从人员的事。至元二十一年(1284), 刘好礼出任北京路(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北)总管, 后来两次入朝担任户部尚书。至元二十五年六月, 刘好礼去世, 时年六十二岁



        相关文言文练习
        《元史·何实传》《元史·博尔术》
        《元史·陈思济传》《元史·赵炳传》
        《元史·宋子贞传》《元史·吴元珪传》
        《元史·本纪第一》《元史·张起岩传》
        《元史·赵孟頫\传》《元史·王玉汝传》
        《元史·许有壬传》《元史·张德辉传》
        《元史·刘秉忠传》《元史·伯颜传》
        《元史·张思明》《元史·杨惟中传》
        《元史·拜住传》《元史·归旸传》
        《元史·廉希宪传》《元史·杨奂传》
        《元史·余阙传》《元史·畅师文传》
        《元史·彻里帖木儿传》《元史·成遵传》
        《宋史·杨业传》唐甄《室语》
        《明史·刘基传》《核工记》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明史·鲁穆传》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旧唐书·杜甫传》
        蒋坦《秋灯琐忆》《李贺作诗》
        《螳螂捕蛇》《明史·赵彦传》
        《明史·后妃列传》《方苞禁酒之议》
        《苏轼徙知徐州》《放鹤亭记》
        《孝丐》(一)《孝丐》(二)
        《孝丐》(三)《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鹊招鹳》《太宗纳谏》
        《后汉书·逸民列传》《国信使郝文忠公》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