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施琅, 字琢公, 福建晋江衙口人。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顺治三年, 师定福建, 琅从芝龙降。从征广东, 戡定顺德、东莞......成功窜踞海岛, 招琅, 不从。成功执琅, 并絷其家属。琅以计得脱, 父大宣、弟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杀。 康熙元年, 迁水师提督。时成功已死, 其子锦率众欲犯海澄。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之海门, 斩其将林维, 获战船军械。三年, 加靖海将军。七年, 琅密陈锦负隅海上, 宜急攻之。召诣京师, 上询方略, 琅言台湾计日可平。事下部议, 寝其奏。因裁水师提督, 授琅内大臣。二十年, 锦死, 子克爽幼, 诸将郑国轩、冯锡范用事, 内阁大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 因荐琅。上复拜琅福建水师提督, 谕相机进取。二十二年六月, 琅自桐山攻克花屿、猫屿、苹屿, 乘南风进泊八罩。琅遣游击蓝理以乌船进攻, 敌舟乘潮四合。琅乘楼船突入贼阵, 流矢伤目, 血溢于帕, 督战不少却, 遂取澎湖。克爽大惊, 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 上许之:八月, 琅统兵入鹿耳门, 至台湾。克爽率属剃发, 迎于水次, 缴延平王金印。 台湾平。遣侍郎苏拜至福建, 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 琅疏言台湾虽在外岛, 关四省要害, 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 上命允行。琅又疏请克爽纳土归诚, 应携族属俱诣京师。诏捷克爽公衔。人谓琅必报父仇, 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 一有诛戮, 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③者, 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三十五年卒于官, 年七十六, 葬惠安黄塘, 赠太子太�!W邮缆凇⑹梨�, 自有传;世范, 袭爵。 (节选自《清史稿·施琅传》, 有改动) [注]①郑成功(1624—1662)南明抗清、收复台湾的名将。父郑芝龙降清, 他坚决反对, 率兵入�!"谑├�(1621—1696)清代将领, 曾为明总兵郑芝龙部将。③衔恤茹痛:恤, 哀伤;茹痛, 忍受苦痛。 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戡定顺德、东莞戡:攻克、平定 B.迁水师提督迁:降职 C.谕相机进取谕:告诉 D.事下部议, 寝其奏寝:停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琅以计得脱/并绘图以进 B.因裁水师提督/因荐琅 C.将致毒于郑氏/迎于水次 D.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所以衔恤茹痛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两次写到任命施琅为水师提督, 可见这两次中间, 施琅曾经被免去水师提督。 B.�?怂登辶�, 有人认为施琅这下子一定要替父报仇了, 但他深明大义, 并未如此。 C.施琅明白台湾的重要性, 它虽然是一个远离大陆的海岛, 但它关系着苏浙闽广四省的安危, 所以对台湾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D.郑锦曾想进犯海澄, 被施琅打败。二十年以后郑锦去世, 大学士李光地认为收复台湾的时机已到, 力奏收复台湾, 并推荐了施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流矢伤目, 血溢于帕, 督战不少却。(3分) 译文: (2)绝岛新附, 一有诛戮, 恐人情反侧。(3分)
答案: 1、B(迁:升迁, 提升) 2、B(A用, 介词/表顺承, 连词;B、于是, C向;介词/在, 介词;D的人, 代词/的原因, 代词) 3、D(“二十年以后”不对, 应为“康熙二十年”) 4、①飞箭射中眼睛, 鲜血从头巾上流下来, 但他继续督战, 没一点儿退却。 ②孤岛台湾刚刚回归, 一旦发生杀戮的事情, 担心人心不会顺从。
参考译文 施琅, 字琢公, 福建晋江衙口人。早先任明朝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顺治三年, 清军平定了福建, 施琅随郑芝龙降清。跟从郑芝龙征战广东, 平定了顺德、东莞等地。郑成功占据了海岛台湾, 要招纳施琅, 施琅不听从。郑成功捉拿了施琅, 并拘禁了他的家属。施琅用计得以逃脱, 他的父亲太宣、弟弟施显以及他的子侄都被郑成功杀害。 康熙元年, 施琅被提升为水师提督。当时, 郑成功已死, 他的儿子郑锦带领部下打算进攻海澄。施琅派遣守备汪明等人带领水军在海门抵挡, 杀死了郑锦的将领林维, 缴获了战船武器。康熙七年, 施琅秘密向皇上陈奏郑锦在海上据险顽抗, 应抓紧时间攻打郑锦。皇上召施琅到京, 向他询问平定台湾的方法策略。施琅说, 台湾很快就可以收复。皇上将收复台湾之事下到部里商议, 部里止息了施琅的奏议, 康熙二十年, 郑锦病死, 他的儿子克爽尚年幼, 将领郑国轩、冯锡范负责军务。内阁太学士李光地呈上能够平定台湾的奏本, 据此又推荐了施琅(以前他的水师提督之职被裁掉)。皇上再次任命施琅担任福建水师提督, 并命令他见机进军攻取台湾。康熙二十二年六月, 施琅从桐山发兵攻占了花屿、猫屿、草屿, 顺着南风进军并停泊在八罩。施琅派遣游击将军蓝理用快船进攻, 郑军军船乘着潮水从四面汇合。施琅坐着主帅太船;中进对手水阵中, 眼睛被飞箭射中, 鲜血从头巾上流下来, 但他继续督战, 没一点儿退却, 终于攻取了澎湖列岛。�?怂浅>�, 于是派遣使者到施琅军中求降。施琅向皇上送了陈述受降的奏本, 皇上同意他的意见。八月, 施琅带着清军进入鹿耳门, 到了台湾。�?怂柿觳渴籼炅送贩�, 在水次迎接施琅, 并上缴了“延平王”金印。 台湾平定。皇上派遣侍郎苏拜到福建, 与督抚和施琅商议妥善地料理台湾平定后遗留的问题。有人提出将在台湾居住的人迁移、将台湾放弃的意见;施琅在奏疏中说, 台湾虽然是一个远离太陆的海岛, 但它是一个关系着苏、浙、闽、广四省安危的形势险要之地, 绝对不能放弃。并且绘了台湾地图呈给皇上, 皇上下旨同意实施他的意见。施琅又陈述了请求皇上允许�?怂换靥ㄍ灞就�, 回归朝廷, 并让他带领家眷和部下一起到京城的意见。皇上下诏授给�?怂粑�。有人认为施琅一定要替父报仇了, 会对郑氏家族下毒手。施琅说:“孤岛台湾刚刚回归, 一旦发生杀戮的事情, 担心人心不会顺从。我忍受哀伤和苦痛的原因, 是以国事为重, 不敢顾及私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