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南史·傅琰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史

        傅岐①, 字景平, 仕梁, 起家南康王左常侍, 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 居丧尽礼, 服阕后疾废久之, 复除始新令。人有因斗相殴而死, 死家诉郡, 郡录其仇人, 考掠备至, 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 岐即令脱械, 以和言问之, 便即首服。法当偿死, 会冬节至, 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 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 县令当坐。”竟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 遽以状闻。岐后去县, 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 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 除延尉正, 入兼中书通事舍人, 累迁安西中记室, 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 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 其使岁中再至, 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 累迁太仆, 司农卿, 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 机事密勿, 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 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得志, 何事须和?必是设间, 故令贞阳侯遣使, 令侯景②自疑, 当以贞阳侯易景, 景意不安, 必图祸乱。若许通好, 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 涡阳复新败退, 今使就和, 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 帝遂从之。及遣使, 景果有此疑, 遂举兵入寇, 请诛朱异。二月, 侯景于阙前通表, 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 当解围还镇。敕许之, 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 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③送之。及与景盟讫, 城中文武喜跃, 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 岂有求和?”及景背盟, 莫不叹服。寻有诏, 以岐勤劳, 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 岐带疾出围, 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解】①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孙子。②侯景:东魏旧将, 降梁, 后又举兵反梁, 史称“侯景之乱”。③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B.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C.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D.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指封建时代官员父母去世后, 去官回家守孝三年, 丧期满除服。

        B.大同:是南朝梁武帝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皇帝即位后往往会改元, 换一个新年号。明清皇帝基本上只有一个年号。

        C.江右:指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 因古代地理“江”特指长江, 又以东为右。

        D.嫡嗣:指皇位承继人。立嫡问题在封建宗法社会中特别重要, 基本原则是:立嫡以长, 不以贤;立子以贵, 不以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岐曾经仕途偃蹇。最初在梁担任官职, 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 又因疾病被闲置了很久, 后被授予始新县令的官职。

        B.傅岐才能卓异, 方法独特。郡府对在斗殴中致人死命的罪犯严刑审讯, 毫无结果;傅岐凭自己的能力轻而易举地让案子解决了。

        C.傅岐见解独特, 长于辩才。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 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议和, 傅岐却力排众议并最终说服了皇帝。

        D.傅岐洞察力强, 目光高远。侯景请求宣城王出送, 傅岐建议拒绝;订立城下之盟后, 文武大臣欢喜雀跃, 希望就此解围, 只有傅岐看破了侯景的用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乃移狱于始新, 岐即令脱械, 以和言问之, 便即首服。

        (2)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 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

        [答案]

        10.(3分)D

        11.(3分)C 【解析】不是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 而是以西, 古人以西为右, 故称江右。江左即长江以东, 即江东。

        12.(3分)C 【解析】傅岐最终并没有说服皇帝。“异等固执, 帝遂从之”可见, 朱异等人坚持己见, 皇帝就依从了他们。

        13.(1)郡府于是把案子移交始新县(审理), 傅岐就让人解开那人的刑具, 用平和的话语审问他, 那人就立即认罪了。(“狱”, “脱械”, “首服”各1分, 句意2分)

        (2)左卫朱异说:“(这样)边境将能够使敌寇安静, 使百姓相安无事, 对于国事是有利的。”(参加)商议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且”, “便”, “然”各1分, 句意2分)

        【参考译文】

        傅岐, 字景平, 在梁国做官, 最初担任南康王左常侍, 后来兼任尚书金部郎。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 为母亲守丧极尽礼仪, 服丧结束后因忧伤成疾被闲置了很久, (后来)才被授予始新县令的官职。有个人在与他人斗殴中被打死, 死者家属把状子告到郡府, 郡守把他家的仇人收押在案, 严刑拷打办法用�。ǖ侨耍┦贾詹蝗献�。郡府于是把案子移交始新县(审理), 傅岐就让人解开那人的刑具, 用平和的话语审问他, 那人就立即认罪了。依法处死(让他)为死者偿命, 适逢冬至节到, 傅岐就放他回家。管理监狱的官吏坚决地制止说:“古代有这样做的, 今天不能这么做。”傅岐说:“如果他违背信约, 我这个当县令的甘愿因此获罪。”那人最终按期返回。太守深为傅岐出众的胆识而惊叹, 当即将傅岐审理这件案子的情况向上报告。傅岐后来(任职期满)离开始新县, 全县的人无论老少都来拜送他出境, 号哭之声传到数十里之外。

        (傅岐)来到京城, 朝廷授予他廷尉正的职务, 在宫廷中兼任中书通事舍人, 多次升迁后担任安西中记室, 像原先那样仍然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傅岐相貌举止优雅大方, 涉猎广博善于占卜应对。大同年间梁国与魏国和亲, 魏国的使者一年之中两次出使梁国, 梁国常派遣傅岐接待应对魏国的使者。太清元年, 多次升迁后担任太仆, 司农卿, 舍人之职象原先那样不变。傅岐在禁省十多年, 掌管机要大事, 机密从不外泄, 地位仅次于朱异。

        这年冬, 贞阳侯萧明讨伐彭城, 兵败, 被囚禁在魏国。太清三年, 萧明派人回梁国, 说魏国愿意与梁国互通友好(想以此让梁国将叛臣侯景交还魏国), 朝廷下令让有司及近臣商议做出定论。左卫朱异说:“(这样)边境将能够使敌寇安静, 使百姓相安无事, 对于国事是有利的。”(参加)商议的人都认为他说得对。傅岐却说:“魏国在刚刚得志之后, 为什么要讲和?必定是设下离间之计, 故意让贞阳侯派使者来与我们议和, 这样就使侯景(对我们)产生怀疑, 倘若用贞阳侯交换侯景, 侯景就会心意不安, 必定图谋生祸叛乱。如果答应两国互通友好, 正好中了魏国的奸计。况且去年贞阳侯萧明兵败彭城, (梁国)在涡阳新近又战败撤退, 现在我方接受对方的和约, 更加显示我国的衰弱。(因此)讲和不能答应。”朱异等人坚持己见, 皇帝就依从了他们。等到派使者前去议和, 侯景果然有了疑心, 于是率军反叛, 入侵梁国都城, 请求朝廷诛杀朱异。二月, 侯景向朝廷上表, 要求划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 (若能满足要求)就解除对京城的包围, 回到原驻地。朝廷下令同意, 于是在城西(与侯景)订立盟约。侯景又请求派人召宣城王出城相送。傅岐坚持认为宣城王肩负着继承帝位的重大责任, 不应该答应他。于是派遣石城公用隆重盛大的礼节送他。等到和侯景订完盟约, 城中的文武大臣欢喜雀跃, 希望就此解围。只有傅岐对众人说:“贼率兵叛逆, 难道有求和的道理吗?”等到侯景背叛盟约, 没有人不感叹佩服傅岐的。不久有诏书下达, 因为傅岐勤勉辛劳, 封为南丰县侯。傅岐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后来侯景攻城)京城内城失守, 傅岐带病突出包围, 死在家里。




        相关文言文练习
        《南史·张稷传》《南史·周颙传》
        《南史·吕僧珍传》《南史·何远传》
        《南史·裴邃传》《南史·阮孝绪传》
        《南史·柳元景传》《南史·刘瓛传》
        《南史·褚彦传》《南史·章昭达传》
        《南史·郑鲜之传》《南史·王猛传》
        《南史·陈庆之传》《南史·萧劢传》
        《南史·沈庆之传》《南史·张行信传》
        《南史·王规传》《南史·张兴世传》
        《南史·沈炯传》《南史·萧子良传》
        《南史·王僧虔传》《南史·虞玩之传》
        《南史·宗测传》《南史·徐孝嗣传》
        《墨池记》(二)欧阳修《伐树记》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吴书·黄盖传》
        《蒲松龄之妻》《杭世俊喜博》
        《渤海鲍宣妻者》苏轼《后赤壁赋》
        《过秦论》《清史稿·郝浴传》
        《贤士隐居者》《明史·唐顺之传》
        《黄州快哉亭记》(二)《魏人范雎》
        《答李几仲书》《黄庭坚论书法》
        《梵天寺木塔》卢梅坡《雪梅》
        《浣花溪记》《小石潭记》《隆中对》
        《陈涉世家》《项羽本纪》孙樵《书何易于》
        《范雎说秦王》《大力将军》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