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苏世长, 雍州武功人也。周武帝时, 世长年十余岁, 上书言事。武帝以其年�。傥�:“读何书?”对曰:“读《孝经》《论语》。”武帝曰:“《孝经》《论语》何所言?”对曰:“《孝经》云:‘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论语》云:‘为政以德。’”武帝善其对, 令于兽门馆读书。隋文帝受禅, 世长又屡上便宜, 颇有补益, 超迁长安令。武德四年洛阳平世长首劝弘烈归降高祖与之有故寻授玉山屯监后于玄武门引见语及平生恩意甚厚。从幸泾阳校猎, 大获禽兽于旌门。高祖入御营, 顾谓朝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进曰:“陛下游猎, 薄废万机, 不满十旬, 未为大乐。”高祖色变, 既而笑曰:“狂态发耶?”世长曰:“为臣私计则狂, 为陛下国计则忠矣。”又尝引之于披香殿, 世长酒酣, 奏曰:“此殿隋炀帝所作耶?是何雕丽之若此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真, 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 何须设诡疑而言炀帝乎?”对曰:“臣昔在武功, 幸常陪侍, 见陛下宅宇, 才蔽风霜, 当此之时, 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 民不堪命, 数归有道, 而陛下得之, 实谓惩其奢淫, 不忘俭约。今初有天下, 而于隋宫之内, 又加雕饰, 欲拨其乱, 宁可得乎?”高祖深然之。后历陕州长史、天策府军谘祭酒。秦府初开文学馆, 引为学士。与房玄龄等一十八人皆蒙图画, 令文学褚亮为之赞, 曰:“正色于庭, 匪躬之故。”贞观初, 聘于突厥, 与颉利争礼, 不赂遗, 朝廷称之。出为巴州刺史, 覆舟溺水而卒。世长机辩有学, 博涉而简率, 嗜酒, 无威仪。初在陕州, 部内多犯法, 世长莫能禁, 乃责躬引咎, 自挞于都街。 (《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五》, 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武德四年/洛阳平/世长首劝弘烈/归降高祖/与之有故/寻授玉山屯监/后于玄武门引见/语及平生/恩意甚厚 B.武德四年洛阳平/世长首劝/弘烈归降/高祖与之有故/寻授玉山屯监/后于玄武门引见/语及平生/恩意甚厚 C.武德四年/洛阳平/世长首劝弘烈归降/高祖与之有故/寻授玉山屯监/后于玄武门引见/语及平生/恩意甚厚 D.武德四年/洛阳平/世长首劝弘烈归降/高祖与之有故/寻授玉山屯监/后于玄武门引见/语及平生恩/意甚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 亦作“受嬗”“禅让”。原指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后指王朝更迭, 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校猎, 指用木栏遮阻, 猎取禽兽。有时称游猎、田猎, 泛指打猎。如, 杜甫《冬狩行》:“君不见东川节度兵马雄, 校猎亦似观成功。” C.学士, 旧时泛指有学问、有文采的人。南北朝以后, 以学士为担任文学撰述之官。唐代学士因接近皇帝, 地位尊崇, 能参与朝政。 D.突厥, 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朝鲜半岛、中亚地区的民族统治集团的统称, 与匈奴、鲜卑、柔然一样均为游牧民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世长熟读经书, 纵论国事。他十几岁就上书言事, 回答周武帝询问切中肯綮, 备受周武帝青睐, 让他在兽门馆读书。 B.苏世长敢于直谏, 义正辞严。他曾谏言高祖要汲取历史教训, 勤于政事, 戒奢用俭, 反对雕饰宫殿, 皇帝对其恨之入骨。 C.苏世长尽忠忘身, 备受器重。他曾被太宗召引为学士, 并与房玄龄等十八人蒙受画像的皇恩, 还被赋词褒奖。 D.苏世长机智善辩, 学问广博。他性情简慢粗俗无礼, 毫无威仪, 任职陕州时曾因部下犯法应对无方, 就引咎自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好谏似真, 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 何须设诡疑而言炀帝乎? (2)今因隋之侈, 民不堪命, 数归有道, 而陛下得之, 实谓惩其奢淫, 不忘俭约。 答案: 10.C 11.D 12.B 13.(1)爱卿喜欢直言进谏, 好像正直, 你的内心实际上诡诈。难道你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所营造的, 为什么一定假装不知而故意说是隋炀帝建造的呢? (2)如今由于隋朝的奢侈, 百姓不堪忍受(残暴的统治), 纷纷归顺有道之人, 而陛下得到天下, 的确应该把隋朝的奢侈放纵作为惩戒, 不忘俭省节约。 【解析】 10.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 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 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 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 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 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题干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本题宜采用排除法。“武德四年”是帝王年号, 必须断开, 从而就排除了B项。“洛阳平”是指洛阳被平定了。这个时候传主苏世长就开始劝弘烈归降大唐, “劝”是及物动词, 后面一定要带宾语, 而且“劝”带有目的性, “劝弘烈归降”是目的。由此就排除了AB两项。第二件事是讲高祖和苏世长有交情, 所以不仅就授予苏世长玉山屯监一职。玄武门事件后, 被接见, 谈论到仕途人生句中“语及”的宾语是“平生”而不是“平生恩”, 故排除D项。“恩意甚厚” 是皇帝对他恩意深厚, 这说明他当时很受宠。 故选C。 11.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 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 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 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D项, “突厥, 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朝鲜半岛、中亚地区的民族统治集团的统称, 与匈奴、鲜卑、柔然一样均为游牧民族”, 表述不准确。“突厥”活跃的地区不包括朝鲜半岛。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 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 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 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B项, 错在“皇帝对其恨之入骨”这个地方, 从原文“高祖深然之”这句话看出, 高祖皇帝是同意他的观点的, 而不是“恨之入骨”。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 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 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 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 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的采分点:“谏”, 进谏;“似”, 好像;“诈”, 诡诈、狡诈;“岂……乎”, 固定句式, 译为“难道……吗”;“言”, 动词, 译为“称、说”。 第(2)句的采分点:“今”, 如今、现在;“侈”, 奢侈;“堪”, 承受、忍受;“数”, 纷纷;“归有道”, 归顺有道的人。“实”, 实在;“惩”, 意动用法, “以……为惩戒”;“约”, 约定。 翻译: 苏世长, 雍州武功县人。周武帝时, 苏世长10余岁, 就上书言事。武帝因其年幼, 召见问他都读些什么书, 回答说:“读《孝经》、《论语》。”武帝问:“《孝经》、《论语》上都讲些啥?”答说:“《孝经》云:‘为政者不敢侮于鳏寡。’《论语》云:‘为政以德。’”武帝认为他答得好, 令在虎门馆读书。隋文帝时超升为长安县令。武德四年(621年), 洛阳平定, 苏世长始劝王弘烈降唐。高祖同他是老相识, 遂笑着释放了他, 任命其为玉山屯监。事后引见于玄武门, 话及平生, 恩情极深。有一次, 苏世长随从高祖至泾阳(今泾阳县)打猎, 所捕获的禽兽甚多。高祖进入帷帐之门, 望着朝臣们说:“今日田猎快乐么?”苏世长进言说:“陛下放弃国务, 专门游猎, 未满百日, 不算大乐。”高祖猛一下变了脸色, 随之笑着说道:“狂态又发了不是?”苏世长答道:“为臣的个人私利打算是狂, 为陛下的国家考虑就是忠了。” 高祖有一回领苏世长到披香殿饮宴, 趁着酒喝得多了, 苏世长问高祖说:“这殿是炀帝建造的吗?为何雕琢得这样华丽呀?”高祖说:“卿爱好进谏, 看去好像正直, 内心是在装假。难道不知道这殿是我所造, 何必假说是炀帝造的呢?”苏世长答道:“臣确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 装饰壮丽, 不像是受命于天、爱民节用的圣人所造作的。臣小时在武功, 常常陪侍陛下, 陛下武功的旧宅, 仅够遮风蔽雨, 那个时候, 也觉得可以了。如今天下之人憎恶隋朝的奢侈, 陛下顺天应人, 应当绝其奢侈淫逸, 倡导节俭朴素。今初有天下, 而在隋宫之内又加雕饰, 想治其乱政, 这能行吗?”高祖认为说得很好。后来苏世长历任陕州(治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旧陕县)刺史、天策府军咨祭酒。秦王李世民开文学馆, 苏世长与房玄龄等18人同为学士, 荣极一时。贞观元年(627年), 苏世长奉命出使突厥, 与颉利可汗争礼, 始终不屈, 又拒绝和退回了突厥的贿赂和馈赠, 其高尚节操受到了朝廷的称赞。太宗任命他为巴州(治今四川省巴中县)刺史, 途中船坏, 落水而死。苏世长机智而长于言辞, 博学而失于简率, 嗜酒而缺少威仪。当初在陕州为刺史时, 邑里有不少人犯法, 他不能加以制止, 于是便承认过失, 在街市上让人鞭打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