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赠黎安二生序》《迂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
            赵郡苏轼, 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 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 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 辱以顾余。读其文, 诚闳壮隽伟, 善反复驰骋, 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 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 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 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 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 既得之于心矣, 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 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 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 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 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 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 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 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 特以文不近俗, 迂之小者耳, 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 使生持吾言而归, 且重得罪, 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余之于生, 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 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 则有以合乎世, 必违乎古, 有以同乎俗, 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 则于是焉, 必能择而取之。
          (取材于曾巩《赠黎安二生序》)
        或谓迂夫曰:“子之言太迂, 于世无益也。”迂夫曰:“子知迂之无益, 而不知其为益且大也;子知迳之有益, 而不知其为损亦大也。子不见夫树木者乎?树之一年而伐之, 则足以给薪苏而已, 二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桷, 五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楹, 十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栋, 岂非收功愈远而为利愈大乎?古之人惟其道闳大而不能狭也, 其志邃奥而不能迩也, 其言崇高而不能卑也。是以所适龃龉, 而或穷为布衣, 贫贱困苦以终其身。然其遗风余烈, 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向使其人狭道以求容, 迩志以取合, 卑言以趋功, 虽当时贵为卿相, 利止于其躬, 荣尽于其生, 恶得余泽以及后世哉!如余者, 患不能迂而已矣, 迂何病哉!”                 
        (取材于司马光《迂书》)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辱以顾余                          辱:谦词, 使对方受屈辱
        ②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            固:必然, 一定
        ③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                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
        ④患为笑于里之人                    患:忧虑, 担忧
        ⑤其志邃奥而不能迩也                迩:近, 浅近
        ⑥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              法:取法, 效法
        ⑦利止于其躬                        躬:身, 自身
        ⑧迂何病哉                          �。喝钡�, 毛病
        A.①⑤           B.②⑥          C.③⑦          D.④⑧
        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请予言以为赠                    贫贱困苦以终其身
        B.余之知生                        子之言太迂
        C.则于是焉                        则足以给薪苏而已
        D.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            而不知其为益且大也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其材力之放纵, 若不可极者也
        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 似乎是不可估量的      
        B.今求子之言, 盖将解惑于里人          
        现在求您的赠言, 是想解除同乡人的糊涂看法
        C.知志乎道, 而不知同乎俗        
        知道有志于圣贤之道, 却不懂得附和时俗
        D.是以所适龃龉, 而或穷为布衣      
        因此每到一处总和周围搞不好关系,有的人一生贫穷做普通百姓
        10.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且重得罪, 庸讵止于笑乎
        ②向使其人狭道以求容, 迩志以取合, 卑言以趋功
        11.两段文字的作者对“迂”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请具体说明。(5分)

        答案:
        7.(3分)B
        8.(3分)C
        9.(3分)D
        10.(4分)
        ①将多得罪名, 岂只被讥笑呢
        ②假如古人使自己的理论变得狭隘来求得社会容纳,使自己的志向变得浅近来取得世人接纳,使自己的言论变得低俗来追求眼前功名
        11.(5分)
        文一作者赞同迂, 但依违两端。叹自己人生因迂而困顿, 不愿二生陷入此境, 也不愿二生近俗而违古离道, 没有给二生赠言, 让他们自己选择;文二作者赞扬迂, 坚持迂。借迂夫之言, 阐释古人道闳、志远、言崇高, 泽及后世, 表示只担心自己不能迂。

        文言文译文
        文一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 赞扬蜀地的士子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 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 屈驾前来拜访我。我读他们的文章, 确实博大豪迈而哟没雄�。朴谧莺徂沣�, 把事理说得很深透, 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 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二生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杰出不俗的突出人才, 而苏君也的确称得上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
        不久以后, 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时, 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了解你, 已经放在心里了, 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 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礼乐教化, 同乡人都讥笑我们, 认为我们迂阔。现在求您的赠言, 是想解除同乡人的糊涂看法。” 我听了这话, 想想自己, 不禁笑了。
        世人的迂阔, 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知道信奉古训, 却不懂得迎合当世;知道有志于圣贤之道, 却不懂得附和时俗。这就是我困顿到现在的原因而不自知的。世人的迂阔, 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二生的迂阔, 只因文章不合世俗, 这是小迂罢了, 还担心被同乡人讥笑。像我的迂就大了, 如果二生带着我的赠言回去, 将多得罪名, 岂只被讥笑呢?可是如此我要怎么对他们说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 可是它的祸患却是这样;说它不好, 那么迎合于世定会违背古训, 附和流俗定会背离圣贤之道了。二生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人的糊涂认识吧, 那么这样就一定能够有所取舍作出选择。
        文二
        有人对迂夫说:“您的言论过于迂阔,对当今社会没有益处。”迂夫答道:“您知道迂无益,却不知道它是大有益处的。您知道近便有益,却不知它是大有损害的。您没见过种树的吗?种一年就砍了,那只够当作柴草, 种二年砍下来就可当椽子, 种五年砍下来就可当楹柱了, 种十年砍下来就可用作栋梁。难道不是见功效愈晚而所得利益更大吗?古代贤人,他们的理论宏大而不能狭小,志向深远而不能浅近,言论崇高而不能低俗。因此每到一处总和周围搞不好关系,有的人不得志一直是普通百姓,贫贱困苦一生。可是他们留下的风范与功业,千百年后人们仍把它们作为法则。假如古人使自己的理论变得狭隘来求得社会容纳,使自己的志向变得浅近来取得世人接纳,使自己的言论变得低俗来追求眼前功名,即使当时能贵为卿相,好处止于自身,荣华尽于此生, 哪里有多余恩泽来给后世呢!像我这样的人,只担心不能真正作到迂罢了,迂有什么毛病呢! 


        相关文言文练习
        曾巩《筠州学记》(二)曾巩《送蔡元振序》
        曾巩《清心亭记》曾巩《思政堂记》
        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曾巩《瀛洲兴造记》
        曾巩《道山亭记》曾巩《张久中墓志铭》
        曾巩《广德湖记》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
        曾巩《宜黄县县学记》曾巩《秃秃记》
        《越州鉴湖图》序《陈公神道碑铭》
        曾巩《戚元鲁墓志铭》曾巩《刑赏论》
        曾巩《菜园院佛殿记》曾巩《醒心亭记》
        曾巩《南轩记》曾巩《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
        曾巩《谢杜相公书》曾巩《筠州学记》
        曾巩《与孙司封书》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
        曾巩《书魏郑公传后》曾巩《洪渥传》
        曾巩《邪正辨》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唐论》《送李材叔知柳州》
        曾巩《学舍记》《墨池记》(二)
        《墨池记》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