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 阅读下文, 完成22—26题。(13分) 南康直节堂记 苏辙 ①南康太守听事之东, 有堂曰“直节”, 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 长短巨细若一, 直如引绳, 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如建承露之基;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 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 杉之阴, 府史之所蹲伏, 而簿书之所填委, 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 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②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 岩石轧之, 然后委曲随物, 不能自�!K渲窦�, 松柏之坚, 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 不扶而直, 其生能傲冰雪, 而死能利栋宇者, 与竹柏同, 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 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③徐君温良泛爱, 所居以循吏①称。不为皦察之政, 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 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 是以似之。”堂成, 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 为曲必屈, 曲可为乎?吾欲为直, 为直必折, 直可为乎?有如此杉, 特立不倚, 散柯布叶, 安而不�:�?清风吹衣, 飞雪满庭, 颜色不变, 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 剪伐不至, 杉不自知, 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 升堂见杉, 怀思其人, 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④元丰八年正月十四, 眉山苏辙记。 (《栾城集》) 【注】①循吏:奉公守法的官吏。 22.苏轼、苏辙和 号称“三苏”;高中课本中曾学过苏辙的散文《 》(2分) 23.对第①段中“莫知贵也”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没有人知道军六曹吏的可贵。 B.没有人知道簿册文书的可贵。 C.没有人知道朝请大夫徐望的可贵。 D.没有人知道直节堂这一地方的可贵。 24.简析第②段写“竹柏”的作用。(3分) 25.从句式的角度分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26.第③段作者写“客醉而歌”的真正意图是 (3分) 答案: 阅读下文, 完成第22—26题。(13分) 22.(2分)苏洵、黄州快哉亭记。 23.(2分)D 24.(3分)通过比较(或对比、反衬)突出杉树比竹柏更加挺直。 25. (3分)用整句写出杉树的高耸, 用散句写出了杉树的凛然, 句式整散结合, 读起来朗朗上口, 节奏富于变化。 26.(3分)赞美了直节堂的建造者和命名者徐望圣为人正直;同时也抒发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 译文: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 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 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 长短粗细一样, 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 在二丈多高处开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兴起的太常旗。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 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 杉树的树荫底下, 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 簿册文书丢在焉面, 没有人知道这儿有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 很是爱惜它, 就改建成这座厅堂, 而且命名为“直节”。 树木刚生来时, 没有不是直的。不幸经过风吹雨打而弯曲, 或受到岩石的挤压, 这样才随外物的影响而屈曲变弯, 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 即使像竹箭这样的优质、松柏这样的坚贞都免不了这样。只有杉树能顺着它的本性, 不用人扶植就能长得很直。活着能傲对冰雪, 死后能利用它做栋梁屋宇, 都与竹、柏相同, 但在躯干挺直这点上却又超过了竹、柏。如拿杉的这种品格要求于人的话, 那么, 这种人大概就是所谓“不等文王出现就会崛起”的豪杰之士吧! 徐君性格温和善良, 广施仁爱, 在他任职的地方, 他以奉公守法而受人称赞。他不施行严明苛刻的政令, 但行为却保持正直。看看他所喜欢的, 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了。《诗经》说:“君子有才能, 所以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直节堂建成之后, 徐君与客人在堂上宴饮, 一位客人醉醺醺地唱着歌说:“我想做个品行不正的人, 可是品行不正的人必然会卑躬屈膝, 品行不正的人可以做吗?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 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 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正像这丛杉树, 高高耸立而不偏倚, 枝桠伸展, 叶片散布, 能安然而不危险吗?然而清风吹动衣襟, 飞雪洒满庭院, 杉树依然颜色不变, 您来到树下休息游玩吧!壅土培植灌溉杉树, 而不如剪削砍伐, 杉树自己并不知道, 而要依靠爱树的人呀!庐山一带的百姓, 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 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 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一曲歌终, 宴会也就散了。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 眉山苏辙记。 注: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 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 其时应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 但二者相邻, 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