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元史·欧阳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史
              欧阳玄, 字原功。母李氏, 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 八岁能成诵, 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 日记数千言, 即知属文。十岁, 有黄冠师注目视玄, 谓贯之曰:“是儿神气凝远, 目光射人, 异日当以文章冠世, 廊庙之器也。”言讫而去, 亟追与语, 已失所之。部使者行县, 玄以诸生见, 命赋梅花诗, 立成十首, 晚归, 增至百首, 见者骇异之。年十四, 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 下笔辄成章, 每试庠序, 辄占高等。弱冠, 下帷数年, 人莫见其面。经史百家, 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 诏设科取士, 玄以《尚书》与贡。明年, 赐进士出身, 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调太平路芜湖县尹。县多疑狱, 久不决, 玄察其情, 皆为平翻。豪右不法, 虐其驱奴, 玄断之从良。贡赋征发及时, 民乐趋事, 教化大行, 飞蝗独不入境。改武冈县尹。县控制溪洞, 蛮獠杂居, 抚字稍乖, 辄弄兵犯顺。玄至逾月, 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 官曹相顾失色, 计无从出。玄即日单骑从二人, 径抵地谕之。至则死伤满道, 战斗未已。獠人熟玄名, 弃兵仗, 罗拜马首曰:“我曹非不畏法, 缘诉某事于县, 县官不为直, 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 情有弗堪, 乃发愤就死耳。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玄喻以祸福, 归为理其讼, 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 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 迁翰林待制, 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 玄领印摄院事, 日直内廷, 参决机务, 凡远近调发, 制诏书檄。更张朝政, 事有不便者, 集议廷中, 玄极言无隐。科日之复, 沮者尤众, 玄尤力争之。诏修辽、金、宋三史, 召为总载官, 发凡举例, 俾论撰者有所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 玄不以口舌争, 俟其呈稿, 援笔窜定之, 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 皆玄属笔。五年, 帝以玄历仕累朝, 且有修三史功, 谕旨丞相, 超授爵秩, 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 乞致仕, 以中原道梗, 欲由蜀还乡, 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 宣赴内府。玄久�。荒懿铰�, 丞相传旨, 肩舆至延春阁下, 实异数也。是岁十二戊戌, 座于崇教里之寓舍, 年八十五。帝赐赙甚厚, 追封楚公, 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 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记数千言, 即知属文 属:连缀
               B.抚字稍乖, 辄弄兵犯顺 乖:违背
               C.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意:意料
               D.玄喻以祸福, 归为理其讼 喻:打比方
        5.以下各组句子中, 全部表明欧阳玄才干卓异的一组是(    )(3分)
               ①异日当以文章冠世, 廊庙之器也 ②下笔辄成章, 每试庠序, 辄占高等
               ③经史百家, 靡不研究           ④县多疑狱, 久不决, 玄察其情, 皆为平翻
               ⑤科目之复, 沮者尤众, 玄尤力争之 ⑥至于论、赞、表、奏, 皆玄属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 很小就能背诵, 一天能记下几千字。部使者让他作诗, 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 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他赋税征调及时, 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 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 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 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 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 参与决策机要事务, 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言讫而去, 亟追与语, 已失所之。(3分)
             (2)更张朝政, 事有不便者, 集议廷中, 玄极言无隐。(4分)
             (3)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3分)




        答案:

        4.D 喻:使……明白。
        5.B(①是道士对欧阳玄未来的估测;③只能说明他的研究面很广, 并不能说明他的才干卓异;⑤重点强调欧阳玄临难不退、坚持己见的个性)
        6.B(文章中并没有提到欧阳玄严惩豪门大族的信息)
        7.(1)(道士)说完就离开了, (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 已不知他的去向。(3分)
        (2)改革朝政, 遇有不顺利的事情, 在朝廷集中商议, 欧阳玄畅所欲言, 没有隐讳。(4分)
        (3)略(3分)




        附【译文】
               欧阳玄, 字原功。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等书, 八岁能背诵, 开始跟随同乡的老师张贯之学习, 一天能记几千字, 就懂得写文章。十岁时, 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 对张贯之说:“这个孩子神气凝远, 目光逼人, 以后会凭借文章成为天下第一, 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说完就离开了, (贯之)急忙追赶想与他讲话, 已不知他的去向。部使者巡查各县, 欧阳玄以学生的身份拜见使者, 部使者让他作梅花诗, 他立刻作成十首, 晚上回去时, 增加到上百首, 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十四岁时, 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 下笔就能写成文章, 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居前列。二十岁时, 闭门读书几年, 没有人见到过他, 经史百家, 没有不研究的。
               延祐元年, (仁宗)下诏设科目选取人才, 欧阳玄凭借《尚书》参加贡试。第二年, 赐予他进士出身, 授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之职。调任太平路芜湖县尹。县中多疑难官司, 长期不能判决, 欧阳玄察明了案情, 都公正地进行了判决。豪门大族不遵守法律, 虐待他们的家奴, 欧阳玄判决这些家奴恢复自由。征调赋税及时, 百姓乐意去做自己的工作, 政教风化非常盛行, 蝗虫唯独不入此县境界。他改任武冈县尹。武冈县控制着溪洞, 此处少数民族杂居, 抚育爱护稍有违背(他们的心意), 他们就拿起武器造反。欧阳玄到任一个月后, 赤水、太清两洞聚集众人相互攻杀, 官吏们互相对视, 脸色大变, 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欧阳玄当天骑马带领两人直接到达獠人争斗的地方劝导他们。到达的时候死伤者满道, 战斗还没有停止。獠人熟知欧阳玄的名望扔掉兵器, 排着队拜倒在马前, 说:“我们不是不惧怕法律, 因为向县衙投诉事情, 县官判决不公正, 反而用徭役横征暴敛搜刮我们, 感情上无法忍受, 就决心拼死一搏。没想到麻烦我们的清廉长官亲自前来。”欧阳玄用祸福的道理开导他们, 回去为他们审理官司, 獠人于是安定下来。
              (朝廷)征召欧阳玄作国子博士, 升任国子监丞。致和元年, 改任翰林待制, 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当时正值战乱, 欧阳玄领印代理国史院事务, 每天在内廷值班, 参与决策机要事务, 凡是远近的调拨发运, (都由他)起草诏令、檄文。改革朝政, 遇有不顺利的事情, 在朝廷集中商议, 欧阳玄畅所欲言, 没有隐讳。事务繁琐, 阻挠者非常多, 他仍然竭力争取。(朝廷)下诏修编辽、金、宋三史, 召欧阳玄为总裁官, 揭示要旨, 列举事例, 使撰述者有所依据。史官中有因不忿表露才华、议论不公正的人, 欧阳玄不用口舌与他们争论, 待他们交上稿件, 用笔修改审定, 都算是他们自己改正的。至于论、赞、表、奏, 都由欧阳玄执笔。五年, 皇帝因欧阳玄在几朝做官, 并且有编修三史的功劳, 命令丞相破格授予他爵位和俸禄, 于是准备授予他为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 请求辞官, 由于中原道路阻塞, 打算经四川回乡, 顺帝又不答应。当时将要大赦天下, 宣他到内府。欧阳玄长期卧�。荒苄凶�, 丞相传旨, 让他乘轿子到延春阁下, 这实在是不同于常例。这年十二月戊戌日(二十九日), 在崇教里的寓所去世, 时年八十五岁。顺帝赏赐办理丧事的财物很丰厚, 追封他为楚国公, 赠谥号为文。


        相关文言文练习
        《元史·何实传》《元史·博尔术》
        《元史·陈思济传》《元史·赵炳传》
        《元史·宋子贞传》《元史·吴元珪传》
        《元史·本纪第一》《元史·张起岩传》
        《元史·赵孟頫\传》《元史·王玉汝传》
        《元史·许有壬传》《元史·张德辉传》
        《元史·刘秉忠传》《元史·伯颜传》
        《元史·张思明》《元史·杨惟中传》
        《元史·拜住传》《元史·归旸传》
        《元史·廉希宪传》《元史·杨奂传》
        《元史·余阙传》《元史·畅师文传》
        《元史·彻里帖木儿传》《元史·成遵传》
        《丞相牛公应举》《愚公移山》
        《墨池记》《明史·刘基传》(二)
        《六一居士传》《司马穰苴列传》
        《西湖七月半》韩愈《马说》
        《桃花源记》《爱莲说》(四)
        《大道之行也》谢肇淛《五杂俎》
        《后汉书·樊英传》《湖南文征》序
        《梁书·范云传》《诸葛亮传略》
        《千轴不如一书》《宋史·王鼎传》
        《鸿门宴》《书褒城驿壁》
        《游褒禅山记》《伯牙与钟子期》
        曾敏行《独醒杂志》《爱莲说》(五)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