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方苞《与孙以宁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4—18题。(20分)
        与孙以宁书
        方苞
        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 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承命为征君作传, 此吾文托记以增重也, 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蚴⒊泼徘焦愦蠛D谙蜓稣叨�。此三者, 皆征君之末迹也, 三者详征君之事隐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 所载之事, 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太史公陆贾, 其分奴婢、装资, 琐琐者皆载焉。若萧、曹世家而条举其治绩, 则文字虽增十倍, 不可得而矣。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 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 非天下所以存亡, 故不著。”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虚实详略之权度也。宋元诸史, 若市肆簿籍, 使览者不能终篇, 此义不讲耳。
        征君义侠, 舍杨、左之事, 皆乡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门墙广大, 乃度时揣己, 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之, 非得已也;至论学, 则为书甚具。故并弗采著于传上, 而虚言其大略。昔欧阳公作《尹师鲁墓志》, 至以文自辩。而退之志李元宾, 至今有疑其太略者。夫元宾年不及三十, 其德未成, 业未著, 而铭辞有曰:“才高乎当世, 而行出乎古人。”则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
        仆此传出, 必有其太略者, 不知往昔群贤所述, 惟务征实, 故事愈详而义愈狭。今详者略, 实者虚, 而征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他日载之家乘, 达于史官, 慎毋以彼而易此。惟足下的然昭晰, 无惑群言, 是征君之所赖也, 于仆之文无加损焉。如别有欲商论者, 则明以喻之。
        【注】①征君;即孙奇逢。②杨、左之事:指孙奇逢营救杨涟、左光斗的事。③孺悲:鲁人, 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 孔子以有病为由, 推辞不见。夷之:墨家信徒, 曾通过徐辟求见孟子, 未见。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史公陆贾                    传:为……作传。
        B.不可得而矣                    备:具备。
        C.此义不讲耳                    坐:因为。
        D.必有其太略者                  �。号�, 指摘。
        15.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无惑群言                      月出东山之上
        B.虚实详略之权度也              有尺寸之地
        C.三者详征君之事隐也            青, 取之于蓝, 青于蓝
        D.退之志李元宾                  句读不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 写人的文章, 其中所记载的人物事迹, 一定要与所写对象的行为规范、事业格局相称, 并以此来确定文章中材料的详略。
        B.作者认为, 如果写人物传记有闻必录, 如“市肆簿籍”一般, 读者很难将一篇文章读完, 人物的精神品格反而会被淹没, 因此不如“详者略, 实者虚”。
        C.在作者看来, 司马迁写《陆贾传》和《留侯世家》, 在采择人物生平事迹材料方面, 都是详略轻重处理得较好的范例。
        D.作者在孙奇逢传记中, 主张只选择孙奇逢参与过的“杨左之事”以及其师门盛况和论学成就这三个方面的典型事迹来详写, 其它事迹, 为节省笔墨起见, 一概不予记载。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所 示 群 贤 论 述 皆 未 得 体 要 盖 其 大 致 不 越 三 端 或 详 讲学 宗 指 及 师 友 渊 源 或 条 举 平 生 义 侠 之 迹 或 盛 称 门 墙 广 大 海 内 向 仰 者 多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昔归震川尝自恨足迹不出里闬, 所见闻无奇节伟行可记。(4分)
        译文:                            。
        (2)不知往昔群贤所述, 惟务征实, 故事愈详而义愈狭。(4分)
        译文:                            。
         
         
         
        答案: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14.B【考查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析】备:完备。
        15.C【考查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析】A表被动/从;B用/才;C都是表转折;D取独/定语后置的标志。
        16.D【考查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析】只采择“杨左之事”来详写, 其他都略写或不写。
        17.(3分)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第1处可断可不断, 若未断, 不扣分。其余5处, 少断1处扣1分, 扣分为止)
        【考查点】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析】对于文言断句类题目, 不要急于答题, 应当先诵读这个语段, 通过诵读, 力求对其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围, 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 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18.(8分)①以前归有光曾经遗憾自己足迹没有出过乡里, 所见所闻的人物中没有杰出节操、伟大行为可记述。
        ②不知道以往各家的记述, 只求验证事实, 所以事迹写得越详细, 而义蕴反而更狭小。
        【考查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解析】(1)整句意思对得1分;“恨”、“里闬”、补充出“所”字结构的内容, 各1分。
        (2)整句意思对得1分;“惟务”、“征”(通假“证”)“验证”的意思、“故事”古今异义, 各1分。
        【参考译文】
        以前归有光曾经遗憾自己足迹没有出过乡里, 所见所闻的人物中没有杰出节操、伟大行为可记述。我承蒙您嘱咐为征君作传, 这是我的文章仰仗所记人物来增加了分量, 我岂敢不竭尽自己的心力。
        你给我看的那些别人给孙征君写的论述, 都没有抓住最重要的东西。他们所写的, 大致不超过三个方面:有的详细记述他平生讲学所宣扬的宗旨以及师友相承渊源关系;有的逐条列举他一生仗义行侠的事迹;有的极力称颂他弟子众多, 国内向往仰慕他的人很多。这三个方面, 都是征君细微的事�!U馊龇矫嫘吹孟晗�, 征君一生立志的大事反而被淹没了。
        古代明了作文规律的人, 人物传记中所记载的事迹, 一定与所记之人的行为规范、事业格局相对称。司马迁为陆贾作传, 将陆贾给五个儿子分配奴婢财产等琐细的事情都写上去了。如果《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中也逐条例举二人的政绩, 那么文字即使增加十倍, 也不可能全都写下来。所以司马迁在《留侯世家》中标示了写作的道理:“留侯从容地和高祖谈论天下的事情很多, 但(如果)不是关系到天下存亡的大事, 那么就不记载。”这就明确地告诉了后世写作文章的人如何处理虚实详略的标准。宋、元各史书, 就像街市店铺里的流水账簿, 使得读者无法将一篇文章读完, 就是因为(作者)不懂得这一原理。
        征君仗义行侠, 除了营救杨涟、左光斗之事, 其他的都是乡村里对自己的行为要求高的人能够努力做到的。他的弟子门人众多, 是因为他能够审度时势, 正确估价自己, 不敢像孔子、孟子那样拒绝孺悲、夷之, 是不得已的。至于他研究学问, 他自己所写的书已说得很详细。所以这些我都没有写入传中, 只是用虚笔写了一个大略情况。从前欧阳修作《尹师鲁墓志》, 以至专门写文章为自己辩白。韩愈为李元宾作“墓志铭”, 至今还有人对他写得过于简略表示疑惑。李元宾年纪不到三十, 德行还没有修成, 功业也不显著, 而铭词中已说到:“才高于当世, 而品行超过古人。”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我的这篇传公开后, 一定会有人嫌我写得太简略, 不知道以往各家的记述, 只求验证事实, 所以事迹写得越详细, 而义蕴反而更狭小。我现在把要详写的事迹写得简略, 具体的事迹写得概括, 而征君的真正精神品格反而能够在文字之外表现出来, 以后载入家谱, 交送史官, 千万不要用别人写的替换我这篇。只有您明辨是非, 不被一般人的言论所迷惑, 是征君所信赖的人, 对我的文章并没有什么损害。如果还有别的什么要商量讨论的, 就请明确告诉我。
         



        相关文言文练习
        方苞《白云先生传》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
        方苞《与王昆绳书》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二山人传》《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杨公墓志铭》
        方苞《田间先生墓表》《明史·张孟男传》
        《隋书·梁彦光传》《晋书·袁宏传》
        《宋史·陈师道传》辛文房《白居易传》
        《明史·孙承宗传》《北史·李苗传》
        《唐柳先生文集》后序《晋书·荀勖传》
        欧阳修《浮槎山水记》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
        苏洵《谏论》《隋书·李谔传》
        戴表元《送张叔夏西游序》《宋史·张宪传》
        姚鼐《朱竹君先生传》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苏轼《晁错论》
        《明史·顾佐传》《史记·滑稽列传·优孟》
        《隋书·皇甫绩传》辛弃疾《审势》
        《后汉书·马援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