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袁宗道《论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袁宗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9-14题。
        口舌, 代心者也;文章, 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 虽写得畅显, 已恐不如口舌矣, 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 文不文之辨也。
        唐、虞、三代之文, 无不达者。今人读古书, 不即通晓, 辄谓古文奇奥, 今人下笔不宜平易。夫时有古今, 语言亦有古今, 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 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左氏去古不远, 然《传》中字句, 未尝肖《书》也。司马去左亦不远, 然《史记》句字, 亦未尝肖左也。至于今日, 逆数前汉, 不知几千年远矣。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 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 不亦谬乎?中间历晋、唐, 经宋、元, 文士非乏, 未有公然挦扯古文, 奄为己有者。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空同不知, 篇篇模拟, 亦谓“反正”。后之文人, 遂视为定例, 尊若令甲。凡有一语不肖古者, 即大怒, 骂为“野路恶道”。不知空同模拟, 自一人创之, 犹不甚可厌。迨其后一传百, 以讹益讹, 愈趋愈下, 不足观矣。且空同诸文, 尚多己意, 纪事述情, 往往逼真, 其尤可取者, 地名官衔, 俱用时制。今却嫌时制不文, 取秦汉名衔以文之, 观者若不检《一统志》, 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 不在地名官衔也, 史迁之文, 其佳处在叙事如画, 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 西京以还, 封建宫殿, 官师郡邑, 其名不雅驯, 虽史迁复出, 不能成史。则史迁佳处, 彼尚未梦见也, 而况能肖史迁也乎?
        或曰:信如子言, 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 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 不必泥其字句也。今之圆领方袍, 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 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何也?古人之意, 期于饱口腹, 蔽形体;今人之意, 亦期于饱口腹, 蔽形体, 未尝异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 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 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文, 专期于达, 而今人之文, 专期于不达。以不达学达, 是可谓学古者乎?                                 (取材于袁宗道《论文》)
          【注】①空同:李梦阳, 号空同子, 明代文学家。   ②反正:回到正确轨道上。 ③令甲:第一条法令。汉代皇帝颁布法令, 按先后分为令甲、令乙、令丙。   ④《一统志》:记载全国地理的书。明代所修的称《大明一统志》。   ⑤西京:西汉的代称。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辄谓古文奇奥                  辄:就。
        B.未尝肖《书》也                肖:相似。
        C.迨其后一传百                  迨:等到。
        D.不必泥其字句也                泥:沉溺。
        10.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B.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C.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D.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取秦汉名衔以文之 // 其翼若垂天之云
        B.而近说乃云 //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C.虽史迁复出, 不能成史 //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D.以不达学达 //  皆以美于徐公
        12.下列各项表述, 与本文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 辞皆不同, 宜何师?”对曰:“师其意, 不师其辞。”
        (韩愈《答刘正夫书》)
        B.夫言止于达意, 即疑若不文, 是大不然。……辞至于能达, 则文不可胜用矣。
        (苏轼《答谢民师书》
        C.文必曰先秦两汉, 诗必曰汉魏盛唐, 斯固然矣。
        (王九思《刻太微后集序》)
        D.诗何必古�。暮伪叵惹亍笙脱允ト酥�, 皆古今至文, 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李贽《童心说》)
        13.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夫时有古今, 语言亦有古今, 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 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
        14.本文作者在第三段中批判了当时文坛哪些现象?请用现代汉语加以概括。(4分)
         
        答案:
        9.(3分)D       10.(3分)B       11.(3分)C       12.(3分)C
        13.(4分)时代有古今(的分别), 语言也有古今(的不同), (1分)今天的人们惊讶地认为是奇特奥妙文字的语句, (1分)怎么知道不是古代人的街谈巷语呢?(1分)
        评分标准:三个要点, 每点1分;表达清楚流畅, 1分。
        14.(4分)参考答案要点:
        ①当代文人把李梦阳那种纯粹模仿古代文章的写法当成标准, 只要有一句话不像古人文章, 就立刻横加指责。
        ②有些文人嫌当下的制度名称不够文雅, 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秦汉时候的称谓, 让读者不明所以。
        ③人们并不理解司马迁在写作上的真正妙处, 甚至认为西汉以后的官制名称都不好听, 即使司马迁在世也写不出好史书来。
        评分标准:每点2分,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嘴巴所说的言语是代替内心的想法, 而文章又是代替言语的功能。克服障碍辗转表达, 一篇文章就算是写得通顺, 恐怕也比不上言语让人来得明白, 更何况是要写出人内心的想法呢?所以孔子谈论文章时说:“词汇(写文章)的目的, 就在于通顺地表达而已。”文辞是否达意, 是辨别文章优劣的标准。
        唐(尧)、虞(舜)还有夏商周三代的文章, 没有不能通顺地表达思想的作品。今人读古代的书籍, 如果不能马上读懂, 往往就说古代文章奇特奥妙, 今人下笔写作不应该平淡浅易。时代有古今的分别, 语言也有古今的不同;今天的人们惊讶地认为是奇特奥妙的字句, 怎么知道不是古代人的街谈巷语呢?左丘明距离古代的时间不算久远, 但《左传》里的字句却不曾和《书经》相似;司马迁距离左丘明的时代也不久远, 但《史记》里的字句也不曾和左丘明相似。到了现在, 往回倒推到西汉, 不知道经过几千年的久远时间, 从司马迁用字和左丘明不同的情况来看, 现在的人写作用字要和左丘明、司马迁完全一样, 不也是很荒谬吗?中间经历了晋朝、唐朝, 又过了宋朝、元朝, 文人学者并不少, 但却没有公然地抄袭模仿古文而占为己有的人。韩愈喜好奇特的风格, 偶尔写作这样的文章, 如《毛颖》等传, 但只是一时的游戏之作, 其他文章都不是这样的写作方式。
        李梦阳不懂得这个道理, 只会每篇文章模拟古文, 也叫做“回归正轨”。于是后代文人将此视为定律, 像法令一样遵循。凡是有一句话不合乎古文的要求, 就极为愤怒, 将这样的文句看作旁门左道。他们不知道李梦阳模拟的手法, 由一个人创作, 还不会觉得太讨厌;等到后来, 以一传百, (很多人跟着作)以讹传讹, 错误愈来愈多, 风格愈来愈低下, 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值得阅读了。况且李梦阳的文章, 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意见想法, 记叙事情、抒发情感, 往往逼真, 其中特别可取之处, 是地名官职都用当时的制度。如今的人却嫌弃当下的制度不具有文章美感, 因此取用秦朝、汉朝的名称头衔来命名, 看文章的人如果不检索《一统志》, 几乎无法辨识一个人是哪里人了。再说文章的好坏, 不在于地方以及官衔名称如何呈现, 司马迁的文章, 优点在于描述事情就像作画一样清楚, 谈论道理能够超越普通人想法。而近来有人却说:“西汉以来, 封建宫殿、官师郡邑, 这些名称都不高雅, 就算司马迁复活, 也不能写成史书了。”这么说来, 司马迁的长处, 那些人连做梦都看不见, 更何况是与他相似呢?
        有人说:“如果真像你说的一样, 那古代的文章就不必学了吗?”我说:“古文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达, 学习通顺的表达思想, 就是所谓学习古文了。学习古人作文的用意, 不必拘泥于古文的字句。现代衣服的圆领方襟, 就是学习古人以树叶遮蔽身体的结果;现代食物的五味调理、煎熬烹饪, 就是学习古人茹毛饮血的结果。为什么呢?古人这么做的用意, 是希望能够填饱肚子、遮蔽身体, 今人这么做的用意, 也是希望能够填饱肚子、遮蔽身体, 不曾有所差别。那些套用古文字句在自己作品里的人, 这就与把树叶缝在衣服中、把毛血加在煮熟的食物里没什么区别。大概说古人的文章, 都是专注于希望能够表达心意思想的目标;而今人的文章, 都是专注于不能表达心意思想(只着重字句雕琢, 不重内涵)。用不能表达内心的方式学习通达的作法, 这样可以说是学习古人写作文章的精神吗?”
         



        相关文言文练习
        袁宗道《读渊明传》《毛颖传》
        俞樾《王时翔》苏拭《上梅直讲书》
        《清史稿·李之芳传》《宋史·姚仲孙传》
        《宋史·李穆传》解缙《解元小传》
        钱谦益《聊且园记》《高先生轶事》
        《宋史·杨掞传》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北齐书·陈元康传》方苞《白云先生传》
        曾巩《洪渥传》《元史·吴元珪传》
        《明史·王守仁传》《隋书·循吏传·辛公义》
        赵与时《宾退录·李之才》元稹《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
        《明史·花云传》《汉书·晁错传》
        《三国志·魏书·卫臻传》《宋史·张汝明传》
        刘基《使贪》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